佘雨環
向量是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本的數學概念,它是溝通代數、幾何與三角函數的一種工具,同時又是數形結合思想運用的典范。向量作為代數對象,它可以運算;作為幾何對象,它有方向和長度。正是由于向量既有幾何形式又有代數形式的雙重身份。所以使其成為中學數學知識的一個交匯點,向量的數量積更是把向量的基本知識與方法融會貫通于一體,所以成為近年高考的一個熱點,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的高考考綱要求是:
(1)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含義與物理意義。
(2)了解平面向量的數量積與向量投影的關系。
(3)掌握數量積的坐標表達式,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運算。
(4)能運用數量積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會用數量積判斷兩個平面向量的垂直關系。
2012年湖南文科高考第15題考查了這樣一道向量題。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
AP⊥ BD,垂足為P,AP=3,則AP·
AC=_.
1.從兩向量數量積的定義入手
思路分析:目標為求兩向量的數量積,首先想到的是兩向量的定義a·b=|a|·|b|·cos〈a,b〉,設AP與AC 的夾角為θ,AC與BD相交于點O,則AP·AC=|AP|·|AC|·cosθ,|AP| 是已知的,關鍵是從|AC|和cosθ入手。而△APO是直角三角形,cosθ就與AP和AC都有關系,從而找到了解題的切入點。
解法1:設AP與AC 的夾角為θ,
∵△APO是直角三角形,
∴cosθ=—=—=—
∴AP·AC=|AP|·|AC|·cosθ=
|AP|·|AC|·—=2AP2=18.
點評:此種解法充分運用數量積的定義,是最基本最經典的一種思路。這與考綱的“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含義”相吻合。
2.從兩向量數量積的幾何意義入手
思路分析:根據教材必修4第103頁的內容,a·b=|a|·|b|·cos〈a,b〉,設b與a的夾角為θ,如圖,b在a方向上的投影為OB1=|b|cosθ,則a·b等于|a|與b在a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積。
結合本題的圖形,那么要求AP·AC,關鍵是找出AC在AP上的投影。由此想到作輔助線的方法,過點C作AP的垂線交AP的延長線于H,則AH為向量AC在AP方向上的投影。再根據已知條件可求AH的長度。思路至此豁然開朗了。
解法2:如圖,過點C作AP的垂線交AP的延長線于H。
∵△APO和△ACH是直角三角形,且O為AC的中點。
∴PO是△ ACH的中位線。
∴AH=2AP=6
∴AP·AC=|AP|·AH=2AP2=18.
3.從兩向量數量積的坐標運算入手
思路分析:若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兩向量的數量積就有了簡潔的坐標運算公式,若a=(x1,y1),b=(x2,y2)則a·b=x1x2+y1y2。按照此種思路分析,則先應想到恰當建系。
解法3:如圖,以O為原點,BD所在的直線為X軸,過點O平行于AP的直線為Y軸,作直角坐標系, 設P(-x,0),則A(-x,3),AP=(0,-3),
又O為AC中點,且O(0,0),由此可得C(X,-3),AC=(0,-6)。
所以AP·AC=18。
4.利用兩向量數量積的運算進行轉化
思路分析:如果兩向量的夾角或者兩向量的模難于直接運算時,也就是說直接運用定義比較困難時,我們有時候可以運用轉化思想來求解兩向量的數量積。轉化的目標為已知向量或與已知向量關系特殊的向量,例如此題中AP為已知向量,AP與BP和BD都垂直,兩向量垂直有一條重要性質:a⊥b = a·b=0。由此得到如下解法。
解法4:設AC∩BD=O,則AC=2(AB+BO),AP·AC=AP·2(AB+BO) =
2AP·AB+2AP·BO=2AP·AB=2AP(AP+PB)=2AP2.
縱觀此題的各種分析與方法,高考考題的生發點依然是教材,重視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是我們復習迎考努力的方向。同時把握好考試大綱對教材的要求,掌握好數學的數形結合思想、等價轉化思想,特殊化思想等數學思想方法。我們就會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