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亮
語文教學應當多角度拓展,合理性延伸,就如新課標所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如何多角度、合理性地進行拓展延伸已成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值得研討的問題。筆者覺得應該在遵循語文教學基本規律,尊重學生個性體驗和立足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筆者結合幾年來在拓展延伸上的教學實踐,提出幾點自身的看法。
一、理解教材內容,把握課文主題——適時切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拓展延伸離不開語言文字這一核心,更不能忽視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語文素養。為了讓拓展延伸恰如其分、高效合理的得以運用,在進行課堂設計時,還應努力理解教材內容,把握課文主題,瞅準時機,適時切入。
1.理解教材內容,感悟文本思想
教育大師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語言表達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都離不開在課堂上對文本進一步的拓寬。若能巧妙利用拓展延伸這一教學環節,則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讓學生獲得深刻感悟以及加深對文本的認知表達。因此,高效地進行拓展延伸就是要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盡量發掘文本資源,從而加深對文本思想的感悟。
如教學《偉大的悲劇》一課,理解“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這一句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去領會、談認識,同時安排拓展練筆:“是啊,斯科特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作證之悲,這是多么令世人敬佩的紳士風度,這又是怎樣偉大的胸襟啊!請你飽含情感地抒寫你對斯科特由衷的贊美之情吧!”這個拓展練習的創設,既緊緊抓住了課題“偉大的悲劇”,引導學生領會“悲”和“偉大”的含義,又能讓學生酣暢淋漓地奏響“英雄”的贊歌,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和成敗。在練筆中,讓學生深層次感悟人物身上的崇高品質,培養學生敢于直面失敗的人生態度和勇于自我犧牲的美好品質。
2.把握課文主題,豐富文本內涵
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增進作品的感染力,作者通常會運用一些表現手法,從而使有些句子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針對這些蘊含深刻含義的點睛之筆所進行的拓展延伸,決不能讓其流于形式。于漪說:“離開文本去過度發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所以在對其拓展延伸時,應該讓其回歸文本,抓住意義深刻的句子,結合課文主題加以分析解讀,才能剖析其深層意義,才能更好地豐富文本內涵。
如《行道樹》一文,有這樣一句話“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在教學這番耐人尋味的話時,我們可以進行如下的拓展:先讓學生談談如何理解文本中的“神圣的事業”,學生結合文章的主題,明白了行道樹心甘情愿地選擇了自己的命運,盡管內心無比孤獨和寂寞,卻一如既往地為此悄悄付出,辛勤耕耘。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中借物喻人的手法,從而展開這樣的拓展延伸:“不僅僅是行道樹有這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品質,還有一些人也擁有這樣神圣的事業。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里,抒寫一曲贊美之歌吧!”這樣頗有深意的課堂創設,不僅在縱向上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在橫向上延伸了文本的廣度,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與此同時也豐富了文本的內涵。
二、領會單元意圖,符合認知水平——適“材”訓練
適“材”訓練,這里的“材”是指教材和學生。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單元目標,淡化了文體要求,注重學生三維目標等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設計“拓展延伸”這一環節時,一要注意從三維目標出發,準確地把握單元目標和教材安排的意圖;二要注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文章主題的挖掘不宜太高深,更不能超出他們的認知程度。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拓展延伸訓練才更加有效。
《斑羚飛渡》和《綠色蟈蟈》兩篇課文,如果不考慮文章體裁,就文章內容而言,都是寫動物的,并把動物看作人類生存的伙伴,但它們的單元教學目標卻不同。前者側重寫動物,是為了把學生“對動物的關愛、對生命的善待”這些情感激發出來,從而引發學生對人與動物之間關系的思考;而后者則側重寫科學,是為了豐富學生在科學方面的知識,進而激發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求,培養其“科學精神”。因此,教師在“拓展延伸”這一環節時,就不能單單從“動物是人類生存的伙伴”這一角度去考慮,還得依照各自的單元教學目標來設想出不同的練習來。比如,前者的拓展延伸可以設計成一個小練筆:“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試著給狩獵隊寫一封信,結合自己‘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經歷和感悟,談談看法,寫完后全班共同交流交流。”后者的拓展延伸則可以設計成 “探索動物奧秘”的主題,讓學生課外搜集有關動物特殊的生活習性、有趣的故事,上課時小組交流匯報,還可通過手抄報和黑板報等形式一一展示出來,以此帶動更多的學生去探究動物奧秘,激發他們對科學知識的渴求。
如此巧妙構思的拓展延伸,不僅切合單元教學目標,還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水平。在這樣的有效訓練下,學生的學習方向就更加明朗,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三、結合綜合性學習,重視個體感悟——適度拓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倡導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教材中的課文主題往往又和綜合性學習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所以,有些課文的“拓展延伸”就可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充分借助“綜合性學習”這一平臺,讓學生在一種自由狀態下,突破文本的限制,將個體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淋漓盡致地揮灑出來,這樣的適度拓展一定會別有洞天。
例如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馬》這一課教學中的“拓展延伸”,可結合“綜合性學習”《馬的世界》設計教學:這樣馴良的馬,勾起了我們無盡的思考,請提起手中的筆,用上傾訴式的話語,將你內心對馬的最真切情感表達出來吧!又如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雨說》的“拓展延伸”部分,可以結合此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進行設計:“雨”如泣如訴親切地對你說了這么多,那么,你想對“雨”說些什么呢?用上一首清麗的小詩表達你此刻的心境吧!再如,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音樂之聲》的“拓展延伸”部分,可結合“綜合性學習”《乘著音樂的翅膀》進行設計:阿爾卑斯山山麓的山清水秀的風光著實令人陶醉,而濃厚的音樂氣氛更給這一處美麗的自然風景罩上了靈氣之光,影片中的許多歌曲更是經典之作,傳唱半個多世紀以來,至今仍然是歷久彌新,今天,就讓我們伴隨優美的旋律,共同在經典音樂《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中享受心靈的靜謐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吧……但這種拓展延伸和綜合性學習的結合一定要恰到好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適度有效進行,萬萬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選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教學形式——拓展延伸,是因為這樣不僅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是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把這種語文素養延伸到生活中。在拓展延伸這片自由的空間中,學生在茁壯成長,教師能熠熠生輝,教學將大放異彩。就讓我們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多角度拓展,合理性延伸,放寬思路,攀登“制高點”,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新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