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屹婷?王淑媛?王小妹?王海倫
摘 要:微博現在是網絡輿論中最有影響力的一種,微博營銷也隨著微博的日漸成熟而呈井噴式增長,不僅商品可以營銷,企業文化和形象同樣可以營銷。全國各大高校都有展示自己校園文化的官方認證微博,大到學校官方平臺,小到一個學生組織社團,通過科學的營銷方式使自己的校園文化得到更好地推廣尤為重要。
關鍵詞:微博營銷; 校園文化;文化推廣
2013年微博用戶使用的網絡服務中,微博占比高達70.0%,社交網絡、論壇分列第二、第三,分別為43.9%、43.2%。微博相對其他網絡服務,更具時效性和便捷性,大學生往往更樂意于通過這樣一種新潮的方式來了解校園生活的一些大型活動、比賽事項甚至校園趣聞等。筆者通過觀察多個高校校園官方微博后,總結了以下兩點:第一,大部分高校校園文化在微博上的推廣是缺乏營銷概念的。現在似乎文化的營銷理念僅僅存在企業當中,校園官方平臺的小編每條微博都平鋪直敘,缺乏生動性。第二,很多高校是隨波逐流而開微博,不注重線上互動性,這就完全忽視了微博最基本的作用:即時發布,即時互動。微博作為一個新媒體平臺成熟發展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應該更加著眼于未來的新媒體形態。
一、校園文化推廣意義
(1)傳遞學校獨特文化魅力 。大學文化生長于大學機體之中,卻又顯現于大學機體之外。大學生及其活動都為大學文化而準備,又被大學文化所擁有。通過新媒體的方式傳遞大學文化不僅滿足了當今90后的時代性情特點,還能充分利用其信息傳遞的快捷性和迅速性展現學校形象,提升學校知名度。高校官方微博平臺在學校的宣傳方面要有其獨特之處,例如,南開大學發起“歷史上的南開”話題,將眾多有趣又珍貴的歷史知識,文化傳遞給學子,體現出了其厚重的歷史底蘊。
(2)拉近與社會、公眾、學生的距離。微博可以成為高校最快的信息通報平臺,為公眾近距離了解高校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會成為學校與學生、社會溝通的一個重要橋梁。高考一結束,各大高校肯定就要公布自己的招生計劃,將信息直接公布在微博上,讓公眾在第一時間獲得最新信息。如果招生計劃存在疑問,還可以直接通過微博在線上與負責人進行溝通,這有效地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有效地促進了雙方的認知了解。
(3)低成本、高效的公關渠道 。微博在化解輿論危機、樹立公關主體良好形象方面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微博危機公關彌補了傳統危機公關方式相對滯后的不足,能較好地保證信息及時傳播出去并滿足受眾需求,通過微博充分聽取聽眾的意見建議,與受眾坦誠相待,提高危機公關效果。
在突發事件的處理和報道中,微博作為信息源的擴散,常常是以一種平面化、平等化的方式和姿態進行的。因而,微博對化解廣大師生的對立情緒、弱化其“陣營”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高校利用微博平臺作為公關渠道,是最低成本、最高效的方式。
二、微博營銷與校園文化推廣結合策略
(1)在認識微博的基礎上展開宣傳。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微博,但僅僅把它當成一種發布信息的工具,沒有發揮微博特有的優勢就沒有任何意義。短小迅捷是微博的一大特點,以最快速度、最精練的語言傳遞信息,如果更新的速度無法保障,微博便如同虛設。
(2)改變官方話語體系。在微博時代,“官話體”受到沖擊。微博如果也板著面孔打官腔,也像發言訓話一樣,會無人理睬。政務微博要想吸引關注、獲得網民信任,就要放下架子、淡化官方色彩,避免官腔官調,用平民的語言和網絡語言進行溝通,少說官話、套話。目前,開微博的高校很多,但大多內容都比較生硬、缺乏個性。很多高校大學生反映,高校官方內容和校園網太過雷同,信息又不完全,還不如直接在學校官網上看信息。高校官方微博平臺應適當在微博上發布一些生活化、大眾化、個性化的信息,例如,生活信息、招聘信息、集體活動信息,甚至一些勵志的、有營養的視頻都可以發布在微博上,能很好地引起公眾的關注、共鳴。
(3)充分利用微博專業性。有話題,有搜索,有艾特可以說是微博的三大內部特性,其中“有話題”就是微博開創的一大特色。微博作為時下最為活躍的網絡言論平臺,在行使社會監督方面具備天然優勢,其信息的及時性和開放性,是主流媒體無法取代的。
自媒體時代已來臨,傳播者與受眾者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利用好微博營銷不管是宣傳企業文化還是教育文化都能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深化網絡的“微革命”。
參考文獻:
[1]2014年中國微博用戶行為研究報告簡[DB/OL].http://report.iresearch.cn/2183.html.
[2]吳英女.2012高校微博發展報告[DB/OL].http://edu.qq.com/zt2012/gxwbbg/.
(指導老師:張如成)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文學與法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