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維龍
摘 要:現代作家參與文學教育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現代作家在教學實踐中,逐漸認識到文學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將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作為一個目標。他們提倡,堅持閱讀主體性和綜合性的感受,并處理好這之間的各種關系。現代作家的文學教育思想,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現代作家;文學教育;方法
文學教育在我國的教育事業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許多的現代作家在長期的文學研究與創作中,逐漸認識到了文學教育的重要性。加強文學教育的力度,培養學生能夠自主地欣賞與品鑒文化作品的能力,提高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愛好,這對文學的傳承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現代作家所倡導的一系列的主張和方法,對于教育事業發展與進步有著重大的指導性作用。
所謂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文學作品可以提供給讀者具體形象的情境,使讀者通過對這些情境的分析與感受,從而了解到一些社會上的現象,并使自己能夠懂得許多生活上的道理。“文藝增進對于人生的理解,指示人生的道路,教讀者漸漸悟得做人的道理。”“文學不僅是娛樂,他是實現生命的。”“相信文學能使人心與心相通,能把人與人之間距離縮短。”這些作家的言論,正好說明了文學之于人的重要性,所以文學教育也將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
現代作家在實踐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在課下閑余時間都有看文學作品的興趣與愛好,所以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需求還是非常迫切的。因此,加強學校的文學教育,這樣既能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文學素養,這也勢必會營造出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生活氛圍。
要想有效地開展文學教育,必須要制訂良好的策略與方法,通過現代作家的研究發現,文學教育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內心對于文學作品表達出來的主題思想產生共鳴,這就需要學生自己慢慢地品讀與感受,所以就要堅持自主閱讀與綜合感受。
一、堅持自主閱讀
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自主閱讀是文學教育的基礎,因為文學是展現個性的東西,它有著不確定性,不同的人對于同一個文學作品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所以說,只有自主閱讀才會使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從而使自己能夠切身體會到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才會對作品的內容有著獨到的見解,所以要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要從他們的興趣入手,先給他們有趣味性的作品進行欣賞。朱自清說過:“先介紹合適的作品給他們閱讀。不妨先介紹那些包含著有趣味的故事的,也不妨先讓他們消遣地讀著,慢慢再認真起來。”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閱讀方面的興趣,漸漸地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從而走進文學的世界。
2.閱讀文學作品不能急于求成
文學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深意與內涵,有些地方會讀不懂,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要本著欣賞的態度,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讀懂、讀透,只有讀懂了才會欣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就表明了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這樣才能體會到作者的深意,才會懂得品味與欣賞。
3.量的積累才會達到質的飛躍
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唯一辦法就是多注重平時的積累,只有讀得多了,才能體會得更加深刻,“厚積而薄發”。
4.讀完后要善于反思
自主閱讀不是簡單地多讀書,而是在讀完一本書或一部作品后能夠產生自己的思考,從而強化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二、堅持綜合感受
綜合感受,即是調動自己全身所有的感官,從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中出發,對文學作品進行欣賞與感受。文學教育需要在培養學生的綜合感受這方面下足功夫,使他們的文學素養得以提高。
1.在閱讀中投入情感
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本身是一個與作品進行對話交流的過程,這就需要感情的投入,有了感情便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者在文學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并會產生共鳴,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2.結合自身經歷閱讀文學作品
讀書能夠增長人生閱歷,豐富自己的經驗,同時讀書又要結合生活經驗,從而細細品味作品中所包含的深意。所以,文學教育不僅僅要注重書本上的閱讀,還要把文學引入生活、引入社會實踐,這樣在體驗人生的過程中便積累了生活經驗,提高了文學素養。
現代作家的文學教育思想,是通過對學生、對教學實踐進行長期的研究而總結出來的一套比較科學有效的思想體系,文學教育是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藝術性教育,現代作家的文學教育思想,對于學生的文學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艷梅.現代作家關于人與自然存在同一性的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1).
[2]黃月云.說“寫物傳情”——小麻雀、杜鵑、黃鸝異曲同工[J].閱讀與寫作,2002(10).
(作者單位: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