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正青
第一部分:文字陳述
(一)活動背景
在胡錦濤同志向全國少年兒童提出了爭當“四好少年”的今天,“四好少年”就成為黨和人民對少先隊員的深情囑托和殷切希望,體現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時代要求。面對新時代賦予了少先隊新的使命,我校少先隊組織掀起了爭當“四好少年”的活動熱潮,通過“法在心中伴我成長”主題系列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實現以學校小環境影響周邊大環境,提高守法的自覺性,使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建成了社區法制教育長廊和學校德育教育基地,開設了《我與法》的校本課程,開展以“少年模擬法庭”形式的實踐活動,把法律知識和犯罪案例融入到活動當中,形成三級校園法制教育體系。將“法”的概念以多元的形式潛入孩子們的“眼、耳、腦、心”,根植于他們的思想中,將法制教育活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把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植入學校的德育之中,促進學生良好行為和健康思想的形成。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讓學生模擬組成法庭上的角色,真實地再現了法庭上的審判過程,讓同學們融入角色中,從而接受案例給予人們的啟示。
2.有利于促進理論知識向實踐活動的轉化。在模擬法庭實踐場所中,讓學生在模擬的訴訟環境中掌握具體的審判過程,直接地面對法律實踐問題。
3.通過模擬法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通過主持庭審、在庭上陳述、舉證等過程,切實地感受法制教育內涵。
(三)活動年級
三至六年級。
(四)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統籌學習階段
1.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觀看錄像視頻、黑板報、法制專欄櫥窗、每天德育十分鐘開展《治安管理處罰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學生不良違法行為與道德法律規范》《公民道德規范細則》等法律、法規的學習,結合我校校本課程《我與法》教材,指導學生不同層次地學習法律、條例,積極參與,奠定了基本的法律常識,以達到普法教育的目的。
2.通過組織學生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社會調查和尋訪,收集整理出學生之間最能夠理解的青少年違規、違法的事例,利用班隊會、德育十分鐘的時間,在學生中間廣泛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參與討論案例的過程中明辨是非、去糟存精,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是非觀。
3.充分發動學生收集整理案例,積累相關材料,師生再共同進行篩選,選取最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案例進行模擬審判,我們選取的是某學校兩名學生因在食堂插隊買飯而發生爭吵后,被告約校外人員尋釁滋事,被判處2年有期徒刑的案例。在案例收集、篩選、確定送審的過程中,學生接觸到許多觸目驚心的違法犯罪事例,對法律的莊嚴神圣、對違法犯罪的嚴重后果有了初步認識,也給缺乏法律意識的學生帶來一種精神震撼。
第二階段:法律宣傳階段
1.充分利用校門口外百米小巷走廊,建立“社區法制教育長廊”;利用教學五樓墻壁,建立“學生德育長廊”和不同主題的樓層文化,潛移默化作用于學生。
2.充分利用一切宣傳手段,使全校隊員人人了解法律知識、個個重視法制教育。
3.特色中隊的創建中,每中隊開設一塊“法制小園地”,登載相關法制知識、警言、活動資料等。學校大隊組織評比,要求做到主題突出,圖文并茂,以提高宣傳氛圍的效果,同時每學期還可以開展寫案例分析、畫法制漫畫、“遠離毒品、網吧”承諾書等實踐活動。
第三階段:實踐體驗階段
運用“學生行動”策略,構建學生“實踐模式”。組建少年模擬法庭是體現我校大隊特色活動的一個方面。由學生扮演法官、律師、被告、原告,模擬審判程序,眾多學生充當群眾,經歷整個審判過程,潛移默化的給學生輸入法律常識,使學生悟到做人的道理,明確觸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和受到的應有的懲罰。
1.定期開展“少年模擬法庭”主題教育活動。
(1)以大隊為中心嘗試承擔活動,制定明確的活動計劃。
(2)各中隊對大隊創建的“模擬法庭審判組”輪流聽診,聽診之后各中隊以交流或談心的方式組織一次中隊會,內容可以不拘泥于法庭當中的事例,鼓勵學生說出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思想健康的事例,怎樣正確判斷是非。
(3)大隊嘗試開展活動略有成績后,逐步推廣到在三至六年級各中隊進行,可以有選擇性的重新收集整理案例,制定中隊開展活動的計劃,也可以聘請中隊校外輔導員進行指導。
2.模擬庭審應當力求真實,要保證模擬庭審引用的實體法與程序法與現實的司法實踐相一致。
3.雖然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但學校的重視和老師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為此,學校特別聘請了城關區法院的少年庭審判長劉怡峻、朱榕、法官陸軍老師作輔導,指導學生嚴格按照法庭規則、審判程序、法律術語開庭審理案件。在角色引人、角色意識問題上,老師的指導更為重要,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老師要當好同學們實踐活動的合作伙伴,做同學們實踐活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
第二部分:案例研究
少年模擬法庭活動是一種富有創意的法制教育形式,既能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又可以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鍛煉平臺。活動有效地把自育與他育結合起來,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走出小課堂,到法院旁聽審案,在各種媒體上收集資料,尋找、選取案例,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查閱法律書、查閱法律條文,再到法庭上模擬審判。這樣,一個回合下來,學生通過大量閱讀,大量實踐,大量的參與,感悟和體驗,法律意識在參與中得以強化,法律素養在體驗中得以提高,增強了他們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論辯能力,查找資料的能力、應變能力,學生們在參與法庭審判活動的實踐中得到綜合鍛煉,體驗成功,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特長,實現學生個性健康和全面的發展。
同時,這種活動形式迎合了學生喜歡接受新鮮事物,表現欲很強的心理特點,得到他們極大的認可、支持。在模擬法庭的角色選派時,我們曾試用過“換角色演出”的方針,即成績品行后進的學生演正面人物,成績品行優秀的演反面人物,一段時間之后輪換,以此使他們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鍛煉,體會到不同角色的心理,促使他們反思,學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人。我們曾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你喜歡哪一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模擬法庭的支持率最高,它寓知識性、趣味性于參與之中,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到法律的威嚴,也可以把書本上的條條框框化為具體的行為之中,把書本知識和實際聯系起來,達到預期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