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雄+段永生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時期,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仍然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難點。在此,筆者從具體的實際出發,擬對當前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進行創新教育做些探討,以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思想政治課創新教育素質教育一、更新觀念,提高綜合素質
今天,在科技和生產飛速發展、經濟高速發達的社會環境中,教師不僅僅是人類知識文化和思想的傳播者,更重要的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者。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要不斷地更新觀念,改變傳統的把學生看成知識的“容器”的觀念,努力吸取現代先進的教育理論,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素質,樹立創新意識和創造思想,大膽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教育還要求思想政治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要懂得自然科學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不斷調整知識結構,能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相融,具備科學的教育教學思想。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并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使教學工作能符合并遵循學生心理特點,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綜合素質的教育者。
二、打破定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起“我是創造之人”“我也能進行創造”的思想觀念。因為創新精神是指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愿望和態度。它決定人們愿不愿創新,敢不敢創新的欲望與傾向性,是創新品質的基礎和動力。那么,在中學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1.營造一個民主、寬松有利于創新和想象的課堂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是完全平等的,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而是與學生站在同一平臺上互動探究,適時加以啟發和點撥。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灌輸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探索與創新,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積極思維,馳騁想象,敢于標新立異,打破陳規,善于質疑。
2.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培養學生的成功意識
創新動機是直接激勵和推動人們從事創新活動的內在動力,它對人們的創新行為起著導向、激發和催化作用。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使學生消除自卑心理,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實踐證明,教師的正確評價和鼓勵,是保護和發展學生創造思維源源不斷的動力。
3.學生質疑問難,暢所欲言
創新思維往往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沒有疑問就沒有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人的想象、直覺、靈感等創新思維的動作。學生問題的提出,開始往往是膚淺的,甚至幼稚可笑,這說明他們的思維還處于低級狀態,需要加以引導。在啟發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解答問題。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
4.學生的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就是針對問題,沿著各種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多種思想和多種方案。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成分,是人的創造力的主要源泉。沒有思維的發散,就談不上思維的集中、求異和獨創。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應著重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思考和尋找答案,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盡可能獨特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例如:“怎樣提升一個杯子的價值?”“怎樣把冰賣給因紐特人?”“列舉節約資源的金點子”。這些問題都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5.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只關注社會對個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規范方面的要求,只重視教會學生如何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國家,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系等,但是對于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談得很少,這樣就使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價值在逐漸喪失??傊?,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個空間,讓學生能夠進行充分的思考、想象和實踐。
三、多種方式,培養創新能力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的要求,也是社會、學生實際的需要;既是教師施教的根本指導方針,也是學生學好思想政治課的根本途徑和方法;既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的出發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同時又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我的做法是:
1.分組進行社會調查活動
在學習“改革開放30周年的輝煌成就”這一內容時,我以“改革開放給家鄉帶來的變化”為題,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深入農村、工廠和有關部門單位,開展調查研究,采訪有關人員,了解收集本地區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變化,然后指導學生根據收集和采訪調查的第一手材料,共同整理和歸納,形成研究性課題、報告、小論文。并進一步要求學生在調查的基礎上,針對本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形成合理化的建議反映給有關部門。
上述系列活動,實現了課內外、校內外、理論與實際、學習與實踐的互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學會取長補短、團結合作、開拓思路、激勵競爭、啟發靈感等心理品質,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
2.舉行辯論會研討社會熱點問題
辯論就是針對教材中一些容易產生不同意見的內容或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把學生分成持不同意見的雙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明白道理、增長知識。如我針對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網絡交往持不同態度,舉行小型辯論會進行研討。
3.創設活動情景進行表演式教學
表演式教學就是把教學內容改編成獨幕劇、小品、相聲等,讓學生擔任角色、進行表演,使學生在擔任角色和觀看表演的過程中領悟教材內容。新的教材設置很多主題探究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教材提供的情景,適當的讓學生進行表演,再現活動情景。
4.引導學生研究時事新聞,關注社會熱點與焦點問題
思想政治課的特點就是緊跟時代,突出社會熱點與焦點??梢园岩恍┲匾男侣務{查、焦點訪談等節目內容錄下來放給學生觀看,把黨和國家一些重要的決定、報告摘印給學生。在此基礎上,不定期組織學生對一些社會熱點與焦點問題進行評議,比如成功舉辦奧運會,“神七”的成功發射,“十七”大的重大決策,抗震救災精神等進行評議,所有這些做法有利于幫助學生多渠道獲取有效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和分析社會,提高創造性思考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創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將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寶貴資源積極開發出來,才能培養真正具有創造性的人才。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注意加強學科內外知識的聯系,加強思想政治教學與生活、社會、科學的聯系,引導學生關心人生、關心社會、關心生存環境、關心科技發展與進步,鼓勵學生手腦并用,標新立異,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敢于創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