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森
摘 要:通過對多所學校中小學教師的深度訪談和即將面對小升初的學生及家長的問卷調查,了解并總結出了中小學教育銜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主要依據筆者多年的小學教學經驗,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提出幾點關于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中小學銜接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中小學銜接;心理健康;調查報告;措施
一、前言
小學和初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習階段,其對學生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方式上有著明顯的變化。面對諸多環(huán)節(jié)上的差異性,如何形成小學教育到初中教育的平穩(wěn)過渡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調查研究
針對當前中小學教育銜接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陜西省榆林市20所小學中1000名六年級小學生及其家長和100名六年級教師,以及12所中學的100初一教師。為了數據統(tǒng)計上的方便,在回收有效問卷的基礎上均進行了整數的選取,六年級學生900名、學生家長850名、六年級教師90名、初一教師80名。
調查發(fā)現,處于不同角色的人,對小學畢業(yè)生的總體評估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尤其是中小學教師之間的分差也正說明了兩種不同階段的教學上的差異性。此外,對于學生能力評分方面,在初一教師的調查結果分析中,相比較小學教師評分明顯偏低的主要有:自信心、競爭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自尊心、自我調控、自理能力、學習興趣和表達能力,等等。
就目前而言,要想幫助小學畢業(yè)生形成從小學到初中的良好過渡,教師就必須在了解初中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加強對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能夠成為具有較高道德水準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小學畢業(yè)生,完成對中小學教育的銜接。
三、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分析
1.加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在如今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已經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要想實現心理健康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他們在課堂中的參與度,由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進行探索。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之間要保持一種平等的關系,鼓勵學生積極對課堂教學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探討,仔細聆聽每一個學生的意見,形成多種創(chuàng)新思維交融的課堂。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一些班級活動,讓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力在參與中得到培養(yǎng)。例如,組織以“幫助同學”為主題的討論課,讓學生對其他同學在生活、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解答,使學生在解決別人問題的同時,也做到了對自我的教育;定期進行班干部競選的自我推薦演講,讓學生在競爭中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勢,改正自己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人際交往能力;制訂“一事一議”的班級管理制度,針對每天發(fā)生在班級中的事情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討論,這對小學生身上存在的某些錯誤行為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在其他同學的意見幫助之下,努力地消除自己的消極、不良情緒。
2.開展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活動
師生或是學生之間有效的交流溝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部分學生內向的性格,在與他人建立共同語言環(huán)境的基礎上,在得到情感上的體驗和釋放出心理上存在的壓力的同時,還學習到了與他人交流的技巧,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活動,將其貫穿于教學的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討論和評價之中,在固定形成的小組中實行“組長輪番責任制”,讓每個學生都能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權力的運用上展現出自身的優(yōu)勢,強化對自我學習的管理訓練。
3.形成成功的心理體驗
學生自信心的建立一般都需要有成功的心理體驗,也就是說,學生能在成功的心理體驗中獲得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就會不斷地強化自身所存在的優(yōu)勢,在心理上充分肯定自我的基礎上努力地向成功邁進。反之則會因消極暗示而產生挫敗和自卑感。所以,教師要格外地重視和珍惜學生在學習上每一次的努力和進步,讓學生在學習上產生成就感。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對優(yōu)秀文章進行閱讀;讓題目解答完美的學生進行課堂上的方法解讀;對學生課外活動所獲得獎勵進行定期的板報公布,等等。在對每一個學生學習情況詳細了解的情況下,制訂出具有“差異性”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在每個階段的努力之后都能獲得如期而至的成功,最終實現他們人生中的每一個愿望。
4.進行心理輔導活動
學生的心理輔導活動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多層次性。在形式的選擇上,教師可以開設健康心理的課程教育和講座宣傳,為學生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進行綜合性的知識普及和方法解答;可以為內向的學生設置“心理信箱”,以來回書信的溝通形式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還可以在校園中設立心理咨詢室,隨時隨地地為學生排憂解難。在時間的選擇上,教師可以依據不同時間段,學生所必須經歷的心理問題進行輔導,例如,對開學前學生的厭學心理的輔導,對考試前焦慮心理的輔導,等等。總之,教師要依據實際的情況,綜合開展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心理輔導活動。
(作者單位:陜西省橫山縣第四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