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劉橋中學 秋水
(編輯 孫素成)
鄰家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曉宇,在一次集體活動中,把自己的飲料給了一位生病的同學,回到家里,曉宇高高興興地把這事講給媽媽聽,滿以為媽媽會表揚她。誰知媽媽嘲諷道:“你也太善良了,別人有困難你幫助,你自己有困難誰來幫助你?她要吃她不曉得自己帶?我咋生了你這個傻孩子喲!”曉宇喜悅的表情頓時凝固了,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靈,也就此被家長扭曲了。無獨有偶,第二天走親戚,傍晚,孩子曉凌哭哭啼啼回來了,原來,曉凌在放學的路上,和幾個孩子玩耍時發生了肢體沖突。我的這位親戚是這般教育孩子的:“打架要狠,打不過你就抓他,咬他。”言語之中,傳遞的全是仇恨。
細細想來,這兩位家長對自身權益維護得很好,他們總是要求別人愛護自己的孩子,卻從不要求自己孩子尊重別人的權利。這樣的教育,看似為孩子好,其實是害了孩子,只能導致孩子自私任性、心如鐵石。不久前發生的“招遠血案”,5名犯罪嫌疑人中的一名未成年人的表現實在令人發指,據通報,民警到達現場后,發現受害人躺在血泊中,一名犯罪嫌疑人用腳狠踹受害人上半身,一旁的未成年人則拿著鋁制空心拖把毆打受害人頭部,且不聽民警勸阻。最后,當民警將行兇者一一帶上警車的那一刻,該未成年人卻聲嘶力竭地對民警大喊:“是我干的,與他們無關!”很難想象,這些行為會發生在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身上。聯系到“重慶摔嬰女孩”、“時尚女生虐貓”等諸如此類令人不寒而栗的事件,毋庸置疑,這些事情折射出的問題很多,但最基本的一點,乃是作為人道精神的善良的情感在孩子身上的缺失。這讓我們深深認識到:教育的核心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人格,讓善良之花植根于孩子的心田,這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宗旨。有了善良,人們才會同情弱者;有了善良,社會才會扶危濟困。一句話,善良是人生的雨露甘霖,使世界充滿仁愛,讓歲月溢滿溫馨。
兩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體系中,“善良教育”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論語》中就闡述道: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你們這些孩子,在家自然要孝順父母,外出自然要敬愛兄長,少說大話而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而親近有仁德的人。這些事做好了,你就可以學習文化知識了?!狈从^時下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長、教師操心的只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像只要成績好了,就一好百好,尤其對那些嬌慣孩子的家長來說,孩子不用懂得跟別的孩子相處,更不需要做家務,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長替他們包了。而學校在應試教育的泥潭中,只是緊緊圍繞中、高考指揮棒,非常簡單地以分數作為獎懲機制的依據,沒有人顧及孩子的心靈感受,甚至還有部分教師刻意安排和鼓勵孩子之間的告密和揭發,人為造成孩子之間互相為敵的氛圍。須知,一旦我們把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尺度局限在了成績好壞這么一個唯一評判標準時,又怎么可能站立起聰慧而正直的人呢?!
法國作家雨果認為,人世間最寶貴的是善良:“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于偉大的人?!泵绹鞋F實主義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比喻:“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聾子聽到?!倍绹谌嗣駲噙\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則這樣告誡人們:善就是愛護并促進生命,把具有發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價值的地位;惡就是傷害并破壞生命,阻礙生命的發展。以善良之心對待人生和社會,這是一個人應當一生追求的道德規范。由此,針對孩子的善良教育不可或缺,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不能背道而馳,否則,倘若將來結出惡果來,則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