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當前學生群體中使用各類網絡社交工具的比例逐漸提高。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社會交往是人類學習的主要途徑,而虛擬的網絡社交工具的使用,正促進了虛擬社會交往,也影響著使用者的信息交互。自媒體是指一個普通市民或機構組織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訪問網絡,通過現代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提供并分享他們的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一種途徑和即時傳播方式[1]。以自媒體發布和傳播信息并互動是目前社交工具的主要功能,這也促使了人們的交往形式由傳統模式向虛擬模式的轉變[2]。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作為與網絡接觸頻繁和接受新事物速度較快的群體,其自媒體使用可能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為了解該群體自媒體使用情況,為護理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工作者提供參考,我們對356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進行了調查。現介紹如下。
1.1 調查對象 2013年10月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我校護理專業2012級、2013級學生進行調查。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情況調查表。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性別、年級、生源地、是否使用相應自媒體、自媒體登陸終端等。②護理專業學生自媒體交互行為調查表。參照相關文獻自行設計,依據相關文獻的建議[3-5],把自媒體的交互行為定義為關注或加好友、轉發、評論、@、私信或留言4個遞進的交互層級,即為問卷的4個維度。關注行為為最基本的信息交互行為,在微博中為關注,而在微信、空間中則為加好友;在此基礎上,對個體感興趣或認為有價值的內容進行轉發,比如轉發微博信息、轉發朋友圈和空間的博文、鏈接等,則是更進一步的交互行為,這些問題的設計主要調查轉發的頻率、廣度等;更進一步的交互行為是評論行為,這類問題主要描述評論的跟進程度等;而直接與其他用戶產生直接聯系的行為就是@、私信或留言行為,微博稱之為@、私信,微信則是客戶端留言,QQ空間也是類似的方式,這種直接的信息聯系是最高級的交互行為。該問卷共16個條目。選項采用Likert 5級陳述法,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別賦值5分~1分。條目設置6個反向陳述題。問卷完成后對其進行了性能檢驗,其總體Alpha信度系數為0.827,4個維度信度系數分別為0.752,0.824,0.875,0.801。
1.2.2 調查方法 選擇5名責任心較強的學生干部作為調查員,進行統一的培訓。問卷統一指導語,介紹調查的目的、意義,獲得其知情同意,采用匿名的方式,在安靜明亮的教室內進行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現場統一發放、統一回收。共發放問卷375份,回收360份,有效問卷356份。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行描述統計、卡方檢驗及方差分析。
2.1 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中,男32人,女324人;年齡17歲~21歲(18.3歲±1.2歲);一年級190人,二年級166人;深圳市生源222人,市外生源134人;使用手機登錄自媒體309人,使用電腦登錄自媒體353人。
2.2 自媒體交互情況(見表1)

表1 護理專業學生自媒體交互情況分
2.3 自媒體使用情況 本調查結果顯示,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4種主要自媒體的使用率分別是62.64%、51.68%、81.46%和99.15%,其中QQ空間和朋友圈的使用率均超過了80.00%。詳見表2。

表2 護理專業學生自媒體使用情況 人(%)
3.1 自媒體在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中使用率較高 當前,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已成為網絡傳播最活躍的主體和新興輿論場。相關的量化研究文獻鮮見報道,2012年高軍紅[3]對480名醫學生針對微博使用情況的調查顯示,使用微博的學生占20%,有使用意愿的學生占41.9%。這種現狀與目前網絡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應用工具的流行有密切的關系。“自媒體”具有自行發布信息并與周圍自媒體用戶進行互動,這種模式受到網民特別是青年網名的喜愛,并在逐漸改變著公眾的媒體習慣和信息傳播的模式,是目前社會化媒體中最活躍的信息傳播平臺,而這其中大學生占有極大的比例,自媒體以其信息發布的高效率、信息來源的豐富性及新奇性等特點在大學生中產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影響[6]。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這種影響在護理專業學生中同樣廣泛和深刻。
3.2 不同類型學生自媒體使用情況有差異 除了QQ空間外,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大學二年級學生高于大學一年級學生(P<0.01),這可能與學生接觸網絡的時間有關,大學一年級學生剛剛步入大學,還未能廣泛深入了解自媒體使用,尤其是農村生源的學生;本校學生中深圳戶籍學生占很大的比例,深圳籍學生在自媒體使用上有顯著特點,調查結果顯示,除QQ空間外,其他類型自媒體的使用率深圳籍學生要高于市外學生。從不同性別調查結果看,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的使用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微博的使用率男生要高于女生。潘國昌[6]對不分專業大學生的調查也顯示出同樣的性別差異。從學生登錄自媒體的終端來看,微博用戶更傾向于用手機登錄,而用手機和電腦登錄QQ空間均占到100%,除此之外,微信唯一登錄方式就是智能手機,這表明,隨著智能手機和手機網絡的普及,手機成為護理專業學生登錄使用自媒體的最重要的工具。
3.3 護理專業學生自媒體信息交互較為頻繁 根據相關文獻,把自媒體的交互行為定義為關注或加好友、轉發、評論、@、私信或留言4個遞進的交互層級[2],交互行為代表了學生自媒體使用和信息傳播中與他人的信息交往、互動,從某個角度講也代表了個人自媒體的影響力。從本研究調查結果來看,學生自媒體信息交互處于較高的水平,說明被試對象在使用自媒體時更多地表現出關注行為和轉發行為。4類自媒體中,交互水平也有一定的差異,其中QQ空間和微信朋友圈的交互水平顯著高于微博信息互動,而微博信息互動中新浪微博要顯著高于騰訊微博。從學生自媒體信息交互的行為上來看,他們多表現為關注(加好友)行為和轉發行為,還有受調查者使用直接的“@ 私信和留言”的方式與他人互動,但類似的互動多發生在熟人之間,其互動水平不高。這和汪向征等[2]在不分專業的學生中的研究結果比較一致。
3.4 自媒體廣泛使用對學生的影響及對護理教育的啟示 從上述結果得出: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中微博、微信、QQ空間等自媒體使用有較高的普及率,而和周圍人群的信息互動也處于較高的水平。護理專業學生作為行為主體,他們具有精力充沛,標新立異,自主意識、獨立意識強,感情豐富,渴望交往等特點[6],因而對新生的網絡自媒體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自媒體的廣泛使用對其有一定的影響:其一是正面的影響,比如有研究指出自媒體的廣泛使用拓寬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渠道,加快大學生的現代觀念更新,滿足大學生的情感心理需求,也擴大大學生的社交范圍,因而有著極為積極的影響;然而,自媒體的出現和在護理專業學生中的使用就像其他網絡工具的出現一樣,是一把雙刃劍,同樣有負面的影響,比如在大量快速出現的信息面前,護理專業學生的認知和判斷能力受到影響,道德觀念受到沖擊,心理產生困擾;此外,由于花大量時間使用自媒體發布和瀏覽信息,甚至使用手機客戶端登錄自媒體的現象出現在課堂上,因而對專業學習也會造成一定的沖擊。
當然,面對自媒體在護理專業學生中普遍使用的情況,對護理教育工作者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有研究者提出利用自媒體平臺開展教學的設想,這在護理教育中同樣適用。比如,利用自媒體技術建立課程學習的微博平臺或微信平臺,利用自媒體平臺技術,可以在課后引導護理專業學生開展相關課程學習方法、學習內容、相關疑點的交流、互動等,作為課堂互動的重要補充,線上的交流互動正好迎合了現階段護理專業學生喜歡使用自媒體信息交流、互動的特點。
[1] 百度百科.自媒體[EB/OL].[2013-10-09].http://baike.baidu.com/view/45353.htm.
[2] 汪向征,曹軍,焦建利.微博學生用戶的交互行為與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39(6):39-44.
[3] 高軍紅.微博對當今在校醫學生交流方式影響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8(10):109-111.
[4] 胡媛.微博客中基于時序的非正式信息流機制研究——以微博為例[J].圖書情報知識,2011,4(12):111-117.
[5] 夏雨禾.微博互動的結構與機制——基于對新浪微博的實證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4):60-69.
[6] 潘國昌.微博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