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祺
發熱是學齡前兒童疾病常見的多發臨床癥狀,也是家長擔憂的問題。據調查,有很多家長患有“發熱恐懼癥”[1]。不少家長由于缺乏對發熱相應疾病的健康知識,容易產生不必要的過度擔憂,導致兒童發熱的過度就診以及錯誤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兒疾病的預后和轉歸[2]。家長對兒童發熱知識了解的主要途徑是在醫院與護理人員的溝通,而通過幼兒園途徑了解發熱知識的比例較少。由于目前醫院的醫療資源緊張,護理人員對家長健康宣教的時間非常有限,許多家長對發熱知識仍然一知半解。為探索護理人員通過幼兒園對家長進行發熱知識健康宣教的效果,本研究對深圳市3所幼兒園進行家長發熱知識的調查和宣教干預,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采用便利取樣的方法隨機抽取深圳市3所幼兒園家長528人。納入標準:幼兒園3歲~6歲學齡前兒童父母。排除標準:3歲~6歲兒童其他親屬;拒絕合作者。參與調查的家長中,男212人,年齡24歲~48歲(34.16歲±3.78歲);女316人,年齡24歲~41歲(31.51歲±3.14歲)。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于2012年6月—2012年12月對深圳市3
所幼兒園學齡前兒童的家長進行調查,采用自行編制的學齡前兒童發熱知識認知情況及影響因素調查表進行調查。按統一的要求培訓調查員,向調查對象說明研究的目的及意義,獲得知情同意后發放調查表。按量表指導語提示,要求家長認真填寫,問卷當場發放,現場完成后檢查收回。本量表的信度評價結果顯示,量表總的Cronbach’sα值為0.865,重測信度為0.875。
1.2.2 發熱知識宣教 隨機抽取264名已接受問卷調查的家長,2013年3月—2013年8月根據發熱相關知識調查問卷分析,針對答對率低的發熱相關知識進行健康宣教。宣教方式包括定期發放兒童發熱預防及家庭處理宣傳小冊、光碟制作、不定期開展家長課堂、針對特殊項目進行示范訓練等發熱預防干預措施,半年后再次針對這些家長進行發熱知識問卷調查,以了解干預措施對家長發熱知識掌握程度的影響并積極探索幼兒園及家長發熱知識宣教的模式。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家長對學齡前兒童發熱知識了解情況(見表1)
2.2 宣教前后家長對學齡前兒童發熱知識知曉率比較 針對家長發熱知識的了解情況,挑選出知曉率較低的12個問題進行健康宣教,半年后再次對這些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對比宣教前后家長發熱知識的知曉率,結果見表2。

表1 家長對學齡前兒童發熱知識知曉情況

表2 家長宣教前后發熱知識知曉情況比較人
2.3 宣教后家長與前期調查家長對學齡前兒童發熱知識知曉 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宣教后家長與前期調查家長發熱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人
3.1 針對家長進行發熱知識宣教的必要性 發熱是兒科臨床中最常見的急癥,尤以學齡前兒童最常見[3],兒童的生活環境(家庭)對小兒發熱的預防和緊急處理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家長由于缺乏對發熱相應疾病的健康知識,因而容易產生不必要的過度擔憂,導致兒童發熱的過度就診以及錯誤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兒疾病的預后和轉歸[1]。被調查家長幾乎都經歷過自己的孩子發熱的狀況,也接受過醫院對其發熱知識的宣教,表1可以看出這些家長對發熱基本知識及發熱處理等知識的知曉率仍然很低,說明在醫院的宣教效果不是非常明顯。因此,探尋快速有效的發熱知識宣教途徑和方式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2 選擇幼兒園進行家長發熱知識宣教及普及的原因 家長對兒童發熱知識的最主要來源是通過與醫護人員溝通,其次是通過親朋好友咨詢,但很多情況下由于親朋好友不一定是專業人員,可能會導致信息傳達的錯誤,家長通過幼兒園提供的健康宣教獲得發熱知識的比例最少。由于目前醫院的醫療資源比較緊張,護理人員忙于照顧病人,對家長健康宣教的時間非常有限,另外家長在面對幼兒發熱時,情緒大多處于焦慮狀態,更多關注于孩子是否能夠及時退熱,沒有精力去更好地學習發熱的各方面知識。因此,面對宣教,許多家長對發熱知識的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而護理人員在幼兒園進行宣教,時間比較充分,可以系統講解發熱知識,家長由于孩子有過發熱史,對發熱知識的學習也比較重視,可以專心聽講。其次,醫院宣教時環境較嘈雜,地點也比較局限,醫務工作者的宣教方式大多偏向于發放宣傳卡片的方式;在幼兒園進行宣教,教室內環境相對安靜,宣教方式除了可發放宣傳卡片,也可以進行講座、視頻播放,對需要特殊演示的內容可以現場演示宣教。因此,護理人員可以通過選擇在幼兒園對家長宣教作為提高家長掌握發熱知識的重要途徑,可以利用家長來幼兒園接孩子的時間,組織短暫聽課,來參加聽課的人數較多又比較集中,組織工作也比較容易。
3.3 護理人員通過幼兒園宣教效果明顯 在幼兒園組織聽課宣教時,選擇的教師是在醫學院授課的專業教師進行授課,教師教學經驗豐富,講課時圖文并茂并可采用多種宣教方式,在授課同時發放宣傳小冊并進行光盤視頻的播放,并針對特別項目,如溫水擦浴等進行示范操作、現場演示,家長可以現場咨詢、學習和練習操作項目,并能得到老師的及時指導和糾正,家長們反映收獲很大。從表2可以看出,通過針對家長開展幼兒發熱知識的宣教工作,家長對幼兒發熱知識的掌握水平明顯提高,宣教前后各項內容知曉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表3可以看出,宣教后家長掌握發熱知識的各項內容與前期家長發熱知識普查的掌握程度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家長掌握發熱知識的程度明顯提高。因此,選擇幼兒園進行家長發熱知識的宣教可以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3.4 護理人員通過幼兒園進行發熱知識宣教的可持續性 在醫院進行發熱知識的宣教存在局限性,為了提高家長的發熱知識掌握的程度,應把兒童發熱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地點擴大,選擇在幼兒園對家長進行宣教可以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同時,在后續工作中可以把幼兒園教師也作為宣教對象,醫學院校的學生和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宣教工作中來,在其掌握了發熱相關知識后,可以在宣教時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另外在調查中發現,家長還希望了解發熱預防及調理方面的知識、科學喂養提高抵抗力避免幼兒反復發熱方面的知識,這些都可以在后續的宣教中持續進行,以切實改善幼兒發熱頻繁、家長過度焦慮、發熱處理不當的狀況。
[1] Sehmitt B.Fever phobia:Miseoneeptions of parents about fevers[J].American Journal of Diseases in Children,1980,134:176-181.
[2] 許艷萍,林麗妮.家長課堂在降低發熱患兒退熱藥物使用率中的作用調查[J].安徽醫學,2012,33(5):599-601.
[3] 邱賢云,俞繼芳,周燕.對幼兒家長及其幼教人員小兒發熱知識的調查[J].護理研究,2007,21(9B):2463-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