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濱久
續修志書,首先要制訂篇目。在志稿編寫過程中直到進入總纂階段,還要多次修訂篇目,最后定稿則形成志書目錄。篇目是資料收集的指南,是志稿編寫的藍圖,是志書體例的具體體現。篇目的制訂要求科學合理,結構嚴謹,層次明晰,也要求標題準確、簡潔、樸實、醒目,首要的是標題準確,即標題概念的內涵要與編寫內容相合。筆者審閱過幾十部續志稿或篇目,發現篇目制訂中的一些問題,現指出來供同仁們參考。
一、并列事項的標示。續志篇目中常常有并列兩項或三項甚至四項事物的情況,如何表示并列關系,有的不加間隔,如《地質地貌》《土壤植被》《金融保險》,雖然讀者也會理解成并列關系,但有時也可能理解成前一詞語是后一詞語的修飾語。所以,應用間隔號(·),或中間空格表示。如《地質·地貌》《公安·檢察·審判·司法行政》,或《地質 地貌》《公安 檢察 審判 司法 行政》。
二、“物價”應是“價格”。有的續志在經濟綜合管理編(篇)里設物價章,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沒有“物價”一詞,都用的“價格”一詞,如第三條說:“國家實行并逐步完善宏觀經濟調控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第四條說:“國家支持和促進公平、公開、合法的市場競爭,維護正常的價格秩序,對價格活動實行管理、監督和必要的調控。”第五條說:“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價格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的價格工作。”都說的是價格、價格管理、價格改革和價格工作。《現代經濟辭典》(劉樹成主編,鳳凰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關于價格的詞條有“價格”“價格雙軌制”“價格剛性”“價格形成機制”“價格體系”“價格作用機制”“價格補貼”“價格改革”“價格指數”“價格倒掛”“價格競爭”“價格管理體制”等,卻沒有“物價”或“物價”起頭的詞條。為何沒有“物價”一詞,我理解,“價格”是指“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它既包括有形商品價格,也包括無形商品(如第三產業的服務性收費),而“物價”只是指物品價格,涵蓋不了全部價格。所以,章名應改為《價格》。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編《當代志書編纂教程》(方志出版社2010年版)用詞就是“價格的編寫”。至于編寫中的“物價大檢查”,那是習稱,基本上檢查的是商品價格,不必改為“價格大檢查”。
三、勞動不宜放在經濟綜合管理里。有的續志篇目將勞動放在經濟綜合管理里。《當代志書編纂教程》指出:“勞動和社會保障以放政治部類或社會部類為妥,不宜放在經濟管理里。”勞動和人事的性質相近似,勞動部門管勞動力,人事部門管干部。可將勞動與人事放在一編(篇)里,或者各設一編(篇)。
四、國稅、地稅的篇目設置。有的續志篇目分設“國稅”“地稅”,這樣設置的缺陷是難以記述1994年實行分稅制前1986~1993年的稅務情況。應合在一起,按業務性質設章節,分別記述分稅制前稅務、國稅、地稅的相應情況。如《淄博市志》(1986~2002)就是按業務性質分設《稅務體制》《稅種稅率》《征收管理》《稅收收入》《監督檢查》類目,在每個類目中分別記述分稅制前、國稅、地稅,如果分設國稅、地稅,分稅制前的情況就無法記述而漏掉了。
五、金融的編(篇)名。首輪志書一般都有金融保險編(篇),有的續志也就沿用此名稱。但是往往含有金融、保險、證券部分內容,而三者是并列關系,所以名稱應為《金融·保險·證券》或《金融 保險 證券》。2002年頒發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金融業下分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和其他金融活動,所以一些續志設金融業編(篇),下設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三章,采取這種篇目設法更好。
六、中國共產黨標題不宜加地方名稱。有的續志篇目中有“中國共產黨某某地方組織”,或“中國共產黨某某地方委員會”的編(篇)名。任根珠先生在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2013年新方志理論研討會上發表論文認為,政治部類標題中不宜加“地方”二字,不能重復志書名稱的行政區域名。(1)本來志書名稱已指明行政區域,凡所記載均是本行政區域的事情,再加“地方”字樣就是多余的了。更加簡潔的辦法是題為《中國共產黨》,如《浙江省志》就設有《中國共產黨》卷。相應的民主黨派也不要加地方,題目寫成“某某民主黨派地方組織”或徑稱“某某民主黨派”。
七、不宜把民主黨派寫在中共的統戰工作里。有的續志篇目把民主黨派設在中國共產黨的統戰工作里,可能是認為當地民主黨派不多,成員和活動亦少,不足以撐起篇章。但是,這是不妥的。因為民主黨派無論怎么弱小,它也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政黨。正像梵蒂岡雖然面積僅有0.44平方公里,它也是一個獨立國家一樣。按照我國的政黨制度,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各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和反對黨,而是同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友黨和參政黨。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關系是平等的黨際關系,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合作關系,而不是從屬關系。把民主黨派寫在中共的統戰工作中,會對民主黨派的性質和地位產生誤解,所以,應糾正這樣的篇目安排。
八、“重大決策”還是“重要決策”。一般中國共產黨志都要寫決策,而篇目名稱有的是“重大決策”,有的是“重要決策”,《當代志書編纂教程》用的是“重大決策”,詹躍華先生認為,“用重要決策為名較為妥帖”。(2)《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釋“重大”為“大而重要”;釋“重要”為“具有重大的意義、作用和影響的”。重大決策,是客觀評價,是當時對認為關系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情作出決策,重大自身就包含重要含義,重大自然就是重要的。若無足輕重就根本沒有必要由黨委作出決策。而“重要”則是主觀認識,認為事情重要,其重要性往往需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才能確認是否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意義、作用和影響。重大的一定重要,而重要的不一定重大,如有些新生事物,當時不一定是重大的,發展起來之后才顯示出來并被認識到其重要性。以筆者之見,用“重大決策”為好。
九、工商聯在篇目中的位置。有的續志篇目將工商聯放在人民團體中。關于工商聯的性質,《社會學原理》(朱力等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一書指出:“人民群眾團體。主要指工會、婦聯、共青團、少先隊。另外還有界別性的人民團體,如工商聯……等。”這樣處置當然可以。但工商聯與其他人民團體相比有特殊性。它歸統戰部管(工青婦等人民團體歸黨委管,作為民間組織的社團歸民政部門管),是統一戰線的重要成員,經常和民主黨派一起參加活動,如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報道,就把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放在一起,稱“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列(出)席了大會”。所以,最好是將其和民主黨派放在一起,編(篇)名可為《民主黨派·工商聯》,或《民主黨派 工商聯》。
十、“幼兒教育”應是“學前教育”。有的續志的教育編(篇)設“幼兒教育”章,幼兒教育是按年齡段分類,實際應按教育性質分類。《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說到教育分類時用的詞是“學前教育”,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發展學前教育”,也用的“學前教育”一詞。所以,“幼兒教育”應改為“學前教育”。
注釋:
(1)《2013年新方志理論研討會綜述》,《中國地方志》2013年第12期。
(2)詹躍華:《第二輪志書重要決策編寫淺見》,《新疆地方志》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