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露 馬文剛
[摘 要]我國當前處于轉型時期,人們價值觀趨向多元,在此之時,現代新儒家思潮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現代新儒家思潮作為由我國儒家傳統文化發展起來的價值文化,研究它對國人價值觀的影響,對正確認識主流價值文化和引導人們行為有重要意義。通過分析現代新儒家思潮對人們價值觀產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可以得出其最終要致力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統領之下,唯有如此,才能獲得自身的發展。
[關鍵詞]現代新儒家思潮;價值觀;影響
隨著科技的發展,全球化的深入,目前我國正處在全面轉型時期。近年來,國內興起了國學熱,國外也興辦了許多孔子學院,談到孔子,談到儒家學說,我們并不陌生,它起源于古代,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起到過重要作用。現在,我們探討與之相關的現代新儒家思潮,它誕生于上世紀20年代,至今已存在90多年,仍對我們產生影響。
一、概念界定
所謂思潮,1979年版的《辭海》中,對“思潮”的釋義是:(1)某一歷史時期內反映一定階級或階層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種思想傾向;(2)涌現出來的思想感情,如思潮起伏[1]。
1987年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中,對“思潮”的釋義是:社會思潮是反映特定環境中人們的某種利益并對社會生活有廣泛影響的思想趨勢或傾向。社會思潮有時表現為由一定理論形態的思想作主導,有時又表現為特定環境中人們的社會心理,是社會意識的綜合表現形式[2]。
綜合學界各種表述,筆者在查閱諸多著作的基礎上,本文采用下述概念界定“社會思潮”——即社會思潮是經思想家倡導,以某種理論學說為主導或依據,在大眾中持久流行、與時代和社會重大問題相關,并對社會生活有廣泛影響的思想趨勢或傾向[3]。
本文探討現代新儒家思潮,要首先界定“現代新儒家”與“現代新儒學”兩個概念,兩者的關系類似于“儒家”與“儒學”之間的關系。最初“現代新儒家”與“現代新儒學”兩個概念是混用的,指人物時多用“家”,指學派或學說時用“學”。致力于現代新儒學研究的學者方克立、李錦全認為“現代新儒學”就是“現代新儒家”的思想體系。事實上現代新儒學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是不斷豐富、完善的,它從狹義走向了廣義,是具有一定特征、包含相應內容的“一切關于儒學的學問”,這些特征有:民族危機意識和文化自信心;以應對“雙重困境”為己任;以儒家文化為本位;采納中外眾家之長;綜合創造中華新文化。本文探討的現代新儒家(思潮)屬于廣義的現代新儒學,即指:在20世紀20年代產生并延續至今的,堅持儒家文化本位,在此基礎上來吸納、融合西學,回應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實現現代化和全世界現代工業文明條件下如何解決人的異化這“雙重困境”的挑戰,以謀求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乃至世界文化在現代條件下的出路的一種社會思潮[4]。從20世紀初開始,現代新儒學已有三代人薪火相傳,先后經歷了以梁漱溟、熊十力、金岳霖、馮友蘭、張君勱、賀麟等為代表的第一代人物,以牟宗三、徐復觀、唐君毅等為代表的第二代人物的努力,并且在80年代開始了以杜維明、劉述先等為代表的第三代新儒家的發展歷程[5]。
二、現代新儒家思潮對我國價值觀的影響
目前,我國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由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組成。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個人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而現代新儒家思潮對國人的價值觀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從個人層面看。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國人大都信奉孔子“仁、義、禮、智、信”的論點以及中華傳統美德,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百善孝為先等,在當下中國,弘揚中華文化,傳統美德也在不斷傳承與發展。現代新儒家思潮堅持儒家文化本位,在我國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儒家文化對人的影響與教化早已根深蒂固,在現代轉型的今天,現代新儒家思潮用自己的主張影響和吸引著一大批人,很多人雖然并未意識到自己與現代新儒家有關,但實質上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是儒家,現代新儒家思想的隱形表現主: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讓座,在公共場合不吸煙,不喧嘩,個人高漲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如此總總,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前段時間發生在四川達州的三小孩扶七旬摔倒老人反被誣陷一事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誣陷行為讓人唾棄,但值得欣慰的是,三小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以后遇到類似情況還是會做好事,幫助需要的人。窺一斑而知全豹,國人良好素質、美好品德的形成與傳統儒家文化息息相關,這也是現代新儒家一直秉承的教化。
從社會層面看。我國社會,主流價值導向是好的。各個行業都有自己信奉的準則:醫務行業致力于救死扶傷,堅守社會“生命”底線;教師群體堅持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堅守社會道德底線;商業活動者堅守買賣公平,誠信無欺原則,……這些行為與個人素質也與社會環境導向有關,社會各群體倡導社會公德,在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條件下,社會大眾用現代新儒家與馬克思主義思想一同抵制西方的自由主義、享樂主義、金錢崇拜主義等不良思潮的影響,經受住了考驗,在日益多元化、多層次、多樣性的價值觀念格局中,形成與我國歷史發展階段相一致,與我國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適應的主導全社會思想和行為的價值體系,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并作了相關界定。核心價值體系中就包含了現代新儒家的道德思想與主張。
從國家層面看。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十七大將其提到重要位置,再到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從國家層面將其定位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是符合我國當下國情的高度凝練的提法。這個提法也是現代新儒家在實現現代化轉型中的主張與期望。早期以熊十力為代表的現代新儒家德性儒學,他們主張“內圣”開出“新外王”即攻克“內圣(明德、正心、誠意)之學”從而與西方科學、民主會通;之后,海外新儒學的集大成者牟宗三也主張由儒學以仁為中心的內圣,經過自我坎陷(即自我否定)的過程,援西(西方的民主科學法治)入儒,完成中國文化創新。如此看來,作為我國社會意識形態的價值觀的形成,它是吸收傳統文化精華,借鑒西方先進文化,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形成的,也可謂是現代新儒家思想某些方面的積淀與升華。
(二)消極影響
作為一種社會思潮,現代新儒家思潮是一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上世紀90年代起,特別是所謂的“大陸新儒家”,他們將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相對立,在意識形態領域制造混亂,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同時也影響了不少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與青少年。
從個人層面看。大部分人接觸和了解的是傳統的儒家文化,在現代新儒家思潮興起之時,不可避免的使傳統文化中的封建迷信糟粕也借機沉渣泛起,在群眾中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特別是在偏遠地區,表現明顯,致使民眾愚昧無知,阻礙了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傳播。
從社會層面看。各種思潮涌動,容易引起民眾思想上的混亂,致使西方的新自由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不良思潮不斷涌入,加之過度的崇儒造成的泛道德化,使得我國社會出現道德滑坡,信仰缺失,人情冷漠等一些怪象,導致不良社會風氣蔓延,不利于現代文明社會的建設。這是現代新儒家興起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小結
意識形態領域的陣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就會去占領[6]。社會主義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發揮作用的只能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其余思潮就會見縫插針,就像現代新儒家思潮對國人價值觀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但最終,我們必須認清現實國情,我國在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過程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已經找到了理論與實踐上發展我國的正確途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只有加強馬克思主義指導,才能更好的發展中國,也才能更好地吸收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實現現代新儒家的主張及其自身的發展,因此,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是必然的。只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下去正確的看待現代新儒家思潮,才能開辟新儒家發展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第3837頁。
[2]《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765-766頁。
[3]錢玉君.現代新儒家思潮的傳播與當代青年[D].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1.
[4]陳立思.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41.
[5]劉敏.現代新儒學在中國大陸30年發展歷程研究[J].社科縱橫,2009(1):251.
[6]申文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政治功能及實現形式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馬露(1988-),女,陜西漢中人,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12級在讀碩士研究生;馬文剛(1984—),男,陜西漢中人,四川省宜賓市宜賓縣第二中學教師(云南師范大學在讀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