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
【內容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作為新時代的一名數學教師必需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熱情,做到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并掌握知識,從而提高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 學生 師生關系 合作學習
如何讓學生在數學課上動起來呢?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要擺脫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學生觀,處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新課程針對傳統教學的缺陷,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時,將“教師主導”盡可能地讓步于“學生主體”,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敖獭北仨毞沼凇皩W”,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情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現在采用“情景引入——實例探究——歸納總結——嘗試應用”的“導學案”教學模式,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讓學習有了目標和方向,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一系列教學手段完成教學目標。
一、展開參與性的教學過程
新課程不僅僅重視知識技能目標,更強調過程性目標,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探究感受,因而要充分展開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
1.創設以學生為本的課堂環境
數學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自由、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數學教學的必要形式,能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是培養學生成敗的關鍵。知識和能力不能光靠傳授,學習過程是學生重新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暴露思維過程,認真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與研究性學習,必須隨機應變,不能死按預先設計好的套路施教,特別是當某學生的敘述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時,教師應努力將其轉成可以傳遞的信息。
2.寓教于情境之中,使數學習充滿樂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且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而處于疲倦狀態下的頭腦,是很難有效地吸取知識的”。因此在課堂教學的導入階段教師就要吊起學生的“胃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老師面對學生的數學現實,多就地取材,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從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以采用“你說這道題該怎么解答?”“你認為哪種方式好?”等之類的語句,將學生推向前臺,使課堂氣氛始終處于熱烈的挑戰之中,讓學生感到問題的解決,是大家深入探討通過寓教于情境之中,讓學生把學習當作自我的一種主體行為,促使學生主體主動參與,從而使數學學習充滿樂趣。
二、建立平等互助型的師生關系
在新課程下,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新課程數學課的實施中我們必須徹底改善不良的、有礙于學生發展的師生關系;課堂上教師學會主動回退,不斷給學生創造機會,不斷變化形式,不斷鼓勵學生,贊賞他,激勵他。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指導、參與者。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我在課堂教學中遵循“情境——問題 ——探究——反思——提問”。多采用“同桌交流”,“小組合作交流”等組織形式為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如教學“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課時,我首先從教室中的平面與平面現象入手,引導學生得出簡單的平面與平面垂直概念,然后安排學生自學、交流合作、探究得到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進而明白“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垂直另一個平面的兩條相交直線,則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在此過程中,我鼓勵學生主動積極自由思考,主動探究,當學生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當學生提出結論的有力支持者、輔助完善者,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其學習的促進者,感到教師是他們學習上的親密朋友。
三、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合作學習是小組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當要形成一個新的概念,當得到一個新的規律或結論,當產生有爭論價值而個人又難以完成的問題時,我們老師就可以多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而教師則可以注意觀察、認真傾聽、參與交流、適時調控,促成問題的解決。如“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時通過合作學習,由學生結合過去已有知識,動手演示實驗并與同伴合作交流得出結論,這遠比教師單方講解更容易使學生掌握,更能使學生得到素質上的提高和教學素養的培養。
新課改下,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應跟上時代的步伐,行動中貫徹“教師主導”服務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教書育人,培養會學習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一代學生。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