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承霞
【內容摘要】有效、高質量的練習對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重要作用。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自己在實際教學中進行的嘗試。一是練習要有很強的明的性,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分層次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三要開放性練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練習的活動中,在能動的創造性練習中獲得自由、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練習 設計
小學數學練習是以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形成解題技能、技巧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的,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內化與提高。有效高質量的練習對于數學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設計好的練習呢?經過多年的探索,我認為練習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有很強的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練習要有目的。一般指使學生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掌握和熟練基本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學習重點,突破難點。這就要求教師研究教材內容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確定培養學生哪些基本技能,發展哪些基本能力等等。這樣才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例如,在“數的整除”整理和復習這節課中,涉及到十幾個數的概念,學生理解、運用起來都比較困難,我在設計練習時,利用公交車、電話號碼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如:南門車站有三條線路的公交車通往不同的地方,1路車每隔5分鐘發一次,3路車每隔8分鐘發一次,5路車每隔10分鐘發一次。1路、3路、5路在南門車站同時發車后,再過多少分鐘又同時發車?又如,師:你們想不想和老師多聯系?學生:想。那么,我的電話號碼最后四位數依次是:①最小的自然數;②最大約數與最小倍數都是7的數;③最小的合數與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的和;④最大的一位數。通過練習,本來抽象復雜的習題不需要老師多講解了。這種練習目的性很強,而且把抽象思維上升到生活經驗的練習方法,不僅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更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學生對數學價值的認識,使學生的思維向深度和廣度上發展,實踐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二、多層次適合不同的學生
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總是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課堂練習也應遵循這一規律而逐步加深練習的難度。一方面讓學生拾級而上,另一方面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練習層次一般分為基本練習、變式練習、綜合練習等。使學生能通過練習達到懂、會、熟。基本練習也可是模仿題,練習著眼于基礎,以鞏固所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形成基本技能;變式練習可以是形式上變化的題,也可以是位置變化的題,或是逆向思考題,目的是為了防止思維定勢,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鞏固新知識和技能;綜合練習是知識綜合運用的練習題,如新舊知識融合在一起的練習,以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加深對新舊知識的理解,防止新舊知識的混淆。同時分層練習能使每個學生都有題可練。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都存在差異,教師必須采取一定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題可練,摘到屬于自己的果子。練習題一般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基本題,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一般適合學困生;
第二層次:變式題,以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為目標,一般適合中等生;
第三層次:深化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一般適合優等生。
由于多層次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自定題目不再有困難,即使有困難“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這無疑能激發學生完成練習的樂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向更高的層次挑戰,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開放性練習
開放性習題的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學生常常做出不同的答案,這種不同是由于學生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造成的。作為教師,要善于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練習題,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了“百分數的應用”,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六年級一班有48名同學到公園去游玩,公園門票是這樣的:購買一張是5元,購買50張及50張以上者按90% 優惠,利用以上信息說說你的購買方案。學生在練習中擬定了多種購買方案:①學生個人單獨購買全班共付:5×48=240(元);②班級統一購買,并且購買50張,全班共付:5× 90%×50=225(元),雖多買了2張,可少花15元;③多買的兩張再按原價賣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 215(元)。這種開放性的練習能讓學生對所獲信息采取不同的處理辦法,得到不同的解決結果,使得智力水平較差的學生也能著手解決問題,品嘗成功的喜悅;而對于智力水平較好的學生來說,也有充分施展他們才華的空間。由此可見,開放性習題能較好地體現人人掌握數學和不同的人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這些教育思想。
總之,小學數學的練習設計要做到既鞏固數學知識,訓練技能,又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目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應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想練、樂練、精練,讓學生在創造性的練習中獲得自由、和諧的發展。
(作者單位: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姥橋鎮陶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