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鏡玉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在世界范圍內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漢語,關于對外漢語教學的探討研究愈發重要,說得好漢語不等于教得好漢語。漢字教學一直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難點,如何科學化的教學尤為重要。本文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理論,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對外漢語的漢字教學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科學化
1.前言
在筆者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曾有一位外國留學生將“竹(?)”字頭寫成了kk,這是由母語遷移導致的書寫變形。外國留學生普遍反映漢字難讀、難寫、難認,特別是對于習慣了拼音文字的人來說。很多老師在漢字教學中習慣用自己小學學習漢字時的做法,即是機械地重復,這往往使學習者感到枯燥甚至恐懼,如何科學地教漢字就顯得尤為重要。
2.“字本位”與“二合法”的教學應用
2.1 “字本位”與“二合法”理論
法國白樂桑先生在其《漢語語言文字啟蒙》一書中提出“字本位”的教學理論。該理論認為:漢字是表義文字,個體突出,以單字為基礎,可以層層構詞。他認為“字”為漢語的基本構詞單位,學生學會詞語的組合原則和語義的聚合群,以有限的漢字進行開放式擴展詞語。
中國呂必松先生在其《漢語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一書中強調“二合法”的教學理論。他認為漢字形體結構具有“二合法”:筆畫與筆畫相組合,生成基本結構;基本結構與基本結構相組合,或基本結構與筆畫相組合,生成復合結構。其認為漢字教學必須遵循層層組合的原則。
2.2 教學應用
應該注意到的是,這兩個理論不謀而合地提倡漢字教學的基本步驟為:先進行筆畫教學,再到偏旁亦或為基本結構的教學,最后進行常用字亦或為復合結構的教學。這一規律教學是比較科學高效的,如果孤立地直接教整個漢字,那么對于外國學生來說無異于畫畫,難以有效記憶并加以運用。
需要強調的是:必須要求學生記住每一個筆畫的名稱。筆畫是漢字的生成元素,也是漢字最小的書寫單位和認知單位。教授筆畫的名稱同時教授其筆向、筆形,學生記住了名稱才能清晰形成整個書寫的概念,才能寫撇是丿,寫捺是?。這和教拼音文字先從字母教起是同樣的道理。
先教筆畫不是要求教完所有筆畫再教漢字。可以把筆畫和筆畫較少的獨體字結合起來教學,慢慢進行到復合結構的漢字。這不僅僅符合書寫邏輯,同時也符合語義邏輯。只有遵循這一教學步驟,才能使學習者逐漸形成新的文字理念和使用習慣。
3.多種教學法結合教學
常規的漢字教學方法有部件教學法、聲旁形旁教學法等。我們不應該拘泥于一種教學方法,何況任何一種教學方法也不能解決所有漢字的教學問題。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具體的字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甚至可以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3.1 部件教學法
這一教學法就是運用之前提到的“二合法”進行教學的。把漢字的部件拆分開來,進行漢字結構分析的方法。我們都知道,根據能否單獨成字分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漢字拆分有其依據:①字形有字理的,按照字理拆分。比如:“旦”可拆分為“日、一”,“清”可拆分為“氵、青”。②對于無法分析字理的,依照其字形進行拆分。比如:“朋”字可拆分為“月、月”。③對于筆畫交叉或重疊的,不予拆分。比如“東”字就不拆分為“七、小”。這一教學方法可以與音形義結合起來教學,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3.2形旁聲旁教學法
形旁教學法即是運用形旁和漢字之間有意義的聯系進行教學的方法。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共收錄小篆體字9353個,其中形聲字就多達7697個。絕大多數形聲字的形旁都與其意義有著一定的聯系。如“清、淋、河”都有共同的三點水旁,表示都于水有關。“吐、吃、叫”都有口字旁,都表示與“口”有關的意義。這一方法可以與文化相結合。如,“保”字本義為背著嬰兒。在甲骨文字左邊像一個大人的背部,右邊像一個嬰兒的形象,字形表意生動,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形象地掌握。
聲旁教學法是運用形聲字聲旁對漢字讀音的識記作用,建立相關聯系的教學方法。如:請、清、情等字都有聲旁“青”,聲韻皆相同,只是聲調不同而已。可以以拼音聲韻為標示,以“青”字為線索,把這一連串的相關字連接起來教學。這一方法有助于幫助外國學生克服漢字的畏難情緒。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孤立地運用此方法進行記憶,那樣這么多相似的字在一起反而會使學生更加畏懼,應配合以聲旁形旁的講解,使得學生明白為什么“清”是三點水旁,為什么“晴”是日字旁。
4.科學利用時間
我們都知道記憶可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那么將知識牢牢儲存在我們的記憶里,就要合理的利用時間。我們每學習一個新的漢字,通過感覺器官的活動產生感覺,當不再看到這個漢字時,其作用仍然能保持一個極短的時間。這一漢字具有鮮明的形象性,也就是它不同與其他漢字的地方。結合其他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短時間內記住這個單詞,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記憶原理:遺忘的過程不是均衡的。表現為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之后逐漸緩慢。
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原理對漢字教學進行更加科學的學習。短時記憶的容量一般是7塊左右的信息容量,我們每組學習的漢字不應該多于10個。學習的過程就是記憶的過程,但是短時記憶很容易受到干擾,這要求我們必須進行保持性復述和精確性復述,也就是機械地聽說讀寫加上有意義有特點的精確復習。艾賓浩斯的數據顯示:記憶在20分鐘后能記住58.2%,一小時后能記住44.2%,一天后能記住33.7%。記憶有周期性,漢字學習同樣如此。在講授完一組漢字后,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就重復加強有機記憶。在課后作業中也應該布置相應的幫助記憶的練習,下一次課上同樣需要快速復習之前的知識。
5.結語
當然,漢字教學絕不僅僅只限于上述這些方法。漢字教學不能脫離詞語、句子去教學,更不能脫離文化去教學。我們應該更加開放地吸取各方面有用的因素加以運用到教學中來。教漢字也是教漢語。
參考文獻:
[1]. 張宏.通俗心理學[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1998
[2]. 呂必松.漢語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 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1
[4] 李冰.漢字文化在對外漢語漢字教學中的應用[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