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日本是一個島國,土地狹小、資源缺乏,地震、火山和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發。由于強烈的危機感,致使日本人具有很強的防范意識,培養和鍛煉了他們的防災、自救意識及能力。中國也是地震多發國家之一,希望借助本文能引發國民對于防災自救更多的關注。
【關鍵詞】危機,意識,防災教育,損失,高度重視
日本有一部預言式小說《日本沉沒》,講述了因為大規模的地殼變動,日本列島發生了小島陷落海底、各地火山活動頻繁、地震不斷等災難。最終,巨大的海嘯沖入陸地,日本列島沉沒。這部小說于1973年出版后,創下了上、下集400萬冊的銷售記錄,成為當年日本第一暢銷書,并于翌年榮獲第2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和第5屆日本科幻文學星云獎。在同年和2006年兩次拍攝成電影,1974年播出電視劇版本,1973年和1980年兩次通過電臺連載廣播,70年代和2006年兩次改編成漫畫在雜志上連載。而且,2006年重新翻拍電影版時,日本政府傾全力支持,并出動防衛廳、陸、海、空自衛隊、東京消防廳等機關協助,海洋研究機構擔任顧問。這部作品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績,受到日本政府及國民如此高度重視,應該是迎合了人們的情感,引起了人們內心對于災難的共鳴。
一.日本人災難意識的形成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土地狹小、資源缺乏,地震、火山和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發。據日本氣象廳統計,日本近年發生的3級(根據日本氣象廳制定的指標,這個震級人會感覺到搖晃,門窗、器皿等會晃動發出響聲)以上地震,2010年99次,2011年970次,2012年232次,2013年187次。正因為地震如此頻繁,“危機”一直深深印在日本人的腦海中,他們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災難意識和防災自救,在他們的觀念中是根深蒂固的。在日本,大部分的公司、部門都被要求必須常備防災用品,而且防災地圖以及面向一般家庭開發的防災包也十分暢銷。
海嘯是破壞力極強的自然災害。日本四面環海,位于世界上最活躍的地震帶上,被稱為“火山之國”,共有大小火山270座,其中活火山近80座,均占世界火山總數的十分之一。因而,日本也是地震海嘯、火山海嘯多發之國。1983年日本海中部發生地震引發海嘯,死亡100多人。1993年北海道地震引發海嘯,死亡、失蹤198人。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0級地震,地震引發日本歷史上最大海嘯。受此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多個反應堆機組起火。這次災難中數萬人死亡、失蹤。
正是由于處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之中,致使日本人具有很強的防范意識,培養和鍛煉了他們的防災、自救意識及能力。日本在注重安全教育的同時,也有較完備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日本人的防災意識
日本對防震防災的教育普及非常重視,幼兒園開始就開設相關課程,并且每年舉行一到兩次的逃生演習,甚至在地震頻發的地區,演習的頻率是每月一次。日本的小學生從入學第一天即被要求帶一頂特殊的防災帽上學,這是一種布藝的棉帽子,作用類似于工人們戴的安全帽,很柔軟。平時當靠墊,當防災演習或真正發生災難時,小學生們都知道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帽子戴。
在日本,每年3月份的第一周是全國消防周,每一所中小學都會對學生進行一次關于地震、火災的預防宣傳活動,并舉行自救和救助演習,教授如何包扎傷口等知識。小學有開設消防課程,主要是教育孩子們在遇到火災時如何逃生自救。很多小學的教室里都會擺放一個測噪聲的分貝儀,讓孩子們依次在分貝儀前面高喊:“著火啦!救命??!”看誰的喊聲洪亮,以分貝值最高者為優勝。社會也積極配合學校的防災教育。在日本,消防隊一般都是開放型的,并規定有接待日,學??梢远ㄆ诮M織學生到消防隊參觀學習,消防隊員們現場表演救火及自救方法,給孩子們講授防災常識。
即便工作后,防災教育也繼續進行。很多日本公司在新職員的培訓中會要求他們在月黑風高的夜里步行回家,目的在于讓員工熟知災難之后城市交通癱瘓之下,如何順利找到回家的路以及沿途的避難處。
日本政府特別重視災害預防,不是單單制定法令政策,而是切切實實執行。據日本NHK電視臺的網站報道,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2014年5月8日參觀東京葛飾區的花之木小學,觀看孩子們學習地震防災的課程并和孩子們一一交流,還告訴孩子們:“這種學習可以減少受災的可能性。” 日本建筑的抗震能力在全世界范圍內屬于最高水平,政府在審核建筑指標時非常嚴格,如果設計師擅自降低了抗震水準,不等建筑物出事,人就已經被關進了監獄。為了盡量減少災害損失,總結經驗,提升防災自救能力,日本政府于2014年6月14日基本決定把地震海嘯受災建筑、記錄受災情況的石碑和文獻等列為“災害遺產”。
由于身處地震等災害多發的環境,并且接受了高度防災自救教育,很多日本人都有著從容面對災難的心態。絕大多數的人都有種習慣——準備個應急包裹。這個包裹里,常年儲備著一些應急生活用品和食品,例如餅干、水、手電筒、藥物、雨衣等。
日本在抗災方面也存在不足。據鳳凰網2012年2月報道,距2011年3月東日本發生里氏9.0級大地震后一年,日本巖手縣陸前高田市的學校操場上仍設置板房,當地災民覺得自己打擾了孩子們正常學習,而孩子們看到像流浪漢一樣的災民心里也有陰影。救援資金不到位,政府未有效幫助災民找工作。有相當多的日本國民認為防災演習的模擬程度還不夠,政府仍應該繼續加強實戰操作方面的教育。另據英國BBC報道,2011年日本地震及海嘯重建資金中,有一部分被用于他處,截止2012年11月,仍有30多萬災民被異地安置,一些地區的災后重建幾乎尚未開始。
結語
其實,很多的惡果、災難都是人類自己釀成的。缺乏遠見和自省精神,為了自身的發展和進步,過度濫伐森林、攫取礦藏、掠奪資源,工業化進程直接導致了氣候變異,破壞大自然的正常運轉已到了異常嚴重的程度。面對居住環境日益嚴峻的現狀,每個人都應該注重維護自然的和諧,保護生態,從災難中警醒,增強社會的防災意識,完善相關制度、重整防災體系、培養自救能力。
【參考文獻】
[1]雷曉敏:中國民眾抗震自救能力研究——以日本國民消解震災經驗為例,《戰略決策研究》,2011
[2]李美珠:日本孩子學習在火災中自救,《小學生導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