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施云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一種社會現象,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受二元戶籍制度、住房以及自身經濟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孩子不能與父母一起同到城市生活,使農村滯留大量兒童。受社會、家庭、學校等因素影響,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彰顯,在心理、學習、生活、品行等方面出來嚴重問題。作者就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如何應對留守兒童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策略
1.前言
現階段,留守兒童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包括因父母外出務工等原因長期由親屬、長輩或其他人代管的17歲以下未成年人。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實行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城鎮化、工業化發展不斷加快,打破傳統的農村組織結構,剩余勞動力不斷涌入城市,隨之產生了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受城鄉二元制的影響,不公平的社會制度,使大量的農村孩子不能一起進城,直接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的出現,同時產生大量的社會問題,是現階段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分析
父母外出務工,家庭結構發生變化,兒童缺乏親情教育,加之學校、家庭的監管不到位,社會缺乏關愛致使留守兒童在心理、行為、安全、學習、生活等方面出現嚴重的問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嚴重影響。
2.1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分析。農村留守兒童一般都是處于小學、初中、高中這個階段的兒童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期,缺乏自制能力和對外界事物的正確認識,對自己人身的定位不明確,受各方因素的影響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發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親情缺失,父母對孩子支持、理解、鼓勵、期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有重要作用。然而,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使孩子缺少父母關愛,缺乏安全感、導致心理上出現焦慮、敵對等情緒。在生活中得不到關愛,容易形成自我放縱、任性的性格特點,遇到問題得不到支持、幫助可能產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兒童心理健康成長。長期缺乏親情的孩子與社會、親人之間產生隔膜,心理處于壓抑狀態,導致性格偏執、自私、孤僻、冷漠等心理障礙,這對孩子成年后的行為方式產生很大的影響
2.2 留守兒童的品行問題。由于兒童處于心理成長時期,對外界事物的所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長期父母監管的缺位,就會出現兒童思想上失控,行為失范。留守兒童的品行問題主要表現為交往能力不強、認知行為能力偏差,生活缺乏自理能力,以致產生不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如:抽煙、打架、喝酒、偷盜、賭博等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
2.3 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缺乏有效的家庭監護。加之兒童不譜世音,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不強,容易導致兒童人身受到傷害。近年來,留守兒童摔傷、溺水、交通意外、性侵等事故頻發,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3.城鎮化進程中留守兒童的應對策略
針對越來越嚴重的留守兒童問題,已嚴重上升為社會問題,少年是國之棟梁,留守兒童現象已嚴重威脅到國家之發展,如何從政府、社會、家庭、學校等各個方面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是現階段社會各界討論的重要課題。
3.1 從家庭教育方面應對留守兒童策略。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及長期外出務工的生活方式,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無可替代,家長的教育理念直接對兒童的學習興趣、行為習慣產生影響,家長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孩子健康成長之基礎。同時,調整外出務工的生活方式,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與子女的溝通與交流之中,定期的回家探望、每天的電話溝通,消除孩子內心的孤獨,使孩子體會到親情的關懷,及時發現孩子問題并及時糾正,確保孩子的身心健康。
3.2 從學校教育方面應對留守兒童策略。教書育人是作為教師最基本的職責,教師不但要具備教育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發展,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在學習上多給予鼓勵、監督。在生活上給予關照,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用集體的溫暖去感染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優越感,善于調節自我、發現自我、改變自我。在老師的關懷下,形成自信、自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3.3 從政府層面應對留守兒童策略。首先,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加快城鎮化建設,實現農村經濟現代化發展,減小城鄉差距,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其次,加快城鄉體制改革,改革戶籍制度,創造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帶在身邊學習、生活的可能性。最后,改革教育體制,開放城市公辦學校,避免地域歧視,抑制亂收費現象,給農村孩子均等受教育的機會和平臺,改革考試制度,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帶在身邊,有效減少留守兒童數量,減少留守兒童問題。
3.4 從社會方面應對留守兒童策略。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教育監護體系,組織建立社會代理機構,建立代理家長制度,根據自愿平等原則,通過自愿認領的方式,成為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同時加強對家長管理,提高代理家長素質,認真履行職責,給兒童家的溫暖,引導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江榮華.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狀及對策[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2(1)
[2] 汪傳艷.農村留守兒童,學校可以為你做什么[J].當代教育論壇.2011(3)
[3] 李志凱.留守兒童心理強性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