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揭曉
9月13日,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京召開,揭曉本屆“五個一工程”評選結果。《中國合伙人》、《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等27部電影,《毛澤東》、《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等30部電視劇,《焦裕祿》等33部戲劇,《重整河山待后生》等22部廣播劇,《我們的中國夢》等31首歌曲,《興國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釋講》等28部圖書等脫穎而出,共186部作品獲得“優(yōu)秀作品獎”,浙江省委宣傳部、云南省委宣傳部等25個單位獲得“組織工作獎”。
本屆“五個一工程”評選,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藝工作成效的一次重要檢閱,是對優(yōu)秀文化產品的一次集中展示,彰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題,具有題材樣式豐富多彩、作品質量上乘、群眾廣泛認可等特點,也是向新中國成立65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
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是由黨中央倡導,中宣部組織實施,旨在弘揚主旋律、推動優(yōu)秀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的示范工程、導向工程。評選從1991年開始實施,目前周期為五年兩屆,評選范圍包括戲劇、電影(包括動畫電影)、電視劇(包括電視動畫片、電視紀錄片)、廣播劇、歌曲、圖書(包括文學類圖書、通俗理論讀物和少兒思想道德讀物)六個類別。(來源:中國文化報)
世界漢學大會理事會成立
9月7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世界漢學大會的閉幕式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宣布成立世界漢學大會理事會,該理事會將作為世界漢學大會法定代表機構,常設在中國人民大學。
據介紹,為了將世界漢學大會發(fā)展成為穩(wěn)定的學術平臺,以進一步推進中外學者的交流溝通,決定成立世界漢學大會理事會,并推舉來自世界各地、共25名專家學者作為理事會理事,其中海外學者18人,中國學者7人。
本屆大會以“東學西學·四百年”為主題,聚集了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00多名專家學者,在兩天時間里從多學科視角,就東西文化交流展開對話,回顧了東西方交流400多年的學術傳統。(來源:中國青年網)
中國文化館協會在京成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文化館行業(yè)發(fā)展,9月11日,中國文化館協會在北京成立。
中國文化館協會是由文化館站、群眾藝術館、其他行業(yè)公共文化機構以及有相關經歷的文化工作者等組成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組織,致力于服務文化館相關機構及其工作者,引導文化館事業(yè)科學發(fā)展,是文化館行業(yè)交流和服務的平臺、黨和政府聯系文化館相關機構及其工作者的橋梁。中國文化館協會自去年3月開始籌備,會員招募分批進行,目前已發(fā)展各類會員近千個。
目前,文化部已經就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公共文化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等一些改革措施開展試點工作。文化部要求各地把試點工作和文化館站領域的改革有機結合,按照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在建立文化館法人治理結構、實施理事會制度、促進標準化建設和社會化發(fā)展等方面提出具有示范價值的做法。
當天上午召開的中國文化館協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了協會章程、會費標準及管理辦法等文件,選舉產生了以張彥博為理事長的第一屆理事會及領導機構。(來源:中國文化報)
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館
9月10日,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館,開館首展“國家圖書館館藏精品大展”,《永樂大典》、《四庫全書》、《趙城金藏》和《敦煌遺書》這四大國圖典藏悉數與觀眾見面。
國家圖書館南區(qū)建筑群此次改造,最大的改變就是增加了國家典籍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南區(qū)建筑群于1986年建成,1987年正式開放。在運行了24年之后,國圖南區(qū)建筑群于2011年開始進行改造。此次改造以“修舊如初、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為原則,重點建設了現代化的國家典籍博物館、功能完善的現代書庫、滿足讀者多元需求的閱覽空間、高水平的國圖藝術中心以及寬敞的讀者餐廳等服務設施。
國家典籍博物館首展“國家圖書館館藏精品大展”全面展示了國圖館藏古籍特藏珍品,時間跨度從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到現當代名家手稿,其中不少展品為國寶級文物。(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