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王雪梅
摘要:鎮賚縣農業局始終把沼氣建設作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民心工程來抓,并取得了可喜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本文主要介紹了鎮賚縣農業局打造沼氣示范村的幾項舉措。
關鍵詞:鎮賚縣;沼氣建設;措施
中圖分類號: S216.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10
近年來,鎮賚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扎實推進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取得了顯著的能源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幾年來,鎮賚縣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5000口,總容積4萬立方米,年產沼氣150萬立方米。全縣5000農戶用上了清潔能源,4.5萬農戶用上了省柴節煤灶。對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 組建一流的服務隊伍
1989年,鎮賚縣設立了縣農村能源環保辦公室,2009年更名縣農村能源物資技術服務站,2010年成立了鎮賚縣農業環境保護與農村能源管理站,2012年縣農村能源物資技術服務站整合劃入鎮賚縣農業環境保護與農村能源管理站,健全了縣農村能源服務體系的相關規章制度。組建了30個村級服務網點,具有現場指導、配件銷售、信息反饋等職能。培訓沼氣施工技術員333人,對其實行統一調配、聘用上崗、合同管理。對新建沼氣池在質量標準上實施“五統一”,即統一建池標準,統一規劃設計,統一使用,統一建材,統一驗收標準。在驗收上,實行“責任驗收制”。村級服務網點人員堅決實施“五要四不準”,即要持證上崗,要服務周到,要技術精干,要如實填報服務單,要接受監督;不準亂收服務費,不準安裝假冒偽劣配件,不準借任務名義強拿索要,不準無故拒絕用戶求助。
2 營造一流的輿論氛圍
沼氣池建設的快慢,取決于干部群眾的認識程度。為此, 充分利用宣傳車、宣傳標語、宣傳資料、組織干部深入村組農戶召開群眾會、現場會,大力宣傳農村沼氣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廣泛動員群眾修建沼氣池。在宣傳中,著重和群眾算好三筆賬,即政策賬、經濟賬、生態賬。一是政策上省、市、縣都在大力推廣沼氣建設,并把沼氣建設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制定了相應的補助政策,號召大家抓住政策的機遇抓緊建池;二是經濟賬。現在的煤、天然氣猛漲,而沼氣投資小,原料來源簡單,非常適合現在農村發展。通過沼氣、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每年每個農戶可以節約2000元左右,經濟實惠;三是生態上,沼氣池建成后,農戶的廚房、廁所、畜禽圈舍環境都得到相應的改善,人居環境更加和諧。同時在電視臺開展了沼氣知識專題講座、播放沼氣綜合利用宣傳片,宣傳建設沼氣池的好處。還編寫了《農村戶用沼氣池實用技術》,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為沼氣池建設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3 建設一流的示范基地
取得廣大農戶的信任是沼氣建設成功的關鍵,必須用實際效果感召群眾,最后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2006年,在東屏鎮烏木村建設沼氣池時,開始建設時老百姓不太認可,隨著宋江福幾家沼氣池的成功使用,掀起了全村沼氣的建設高潮,當年建設192戶。縣農業局及時跟東屏鎮黨委溝通,召開全鎮機關干部、12個村的村社干部及部分農戶參加的沼氣項目建設現場會。與會人員觀看了沼氣池建設現場后,又觀看了沼氣灶炒菜、沼氣蒸飯等沼氣用途,同時,做了沼氣池的建設、使用及效益分析等方面知識的講解。通過現場會,讓機關干部和各村社干部及農戶實實在在的感受到沼氣建設帶來的好處。隨后的1個月里,先后共有10個鄉(鎮)組織村社干部和農戶到烏木村來參觀學習,縣農業局也組織全體機關干部到烏木村參觀學習,可以說烏木村沼氣建設形成了一個一流的參觀示范基地。
4 保證一流的進度質量
由于群眾是初次接觸沼氣池建造,對質量很不放心。雖然嘴里沒有說,但是從他們的行動上,可以看出他們的心事。為打消群眾顧慮,技術人員進行建設全程指導監督。在沼氣建設中,技術人員始終把沼氣池質量作為重中之重,駐扎在施工地點,對工程進度、試壓、驗收實行嚴格的日制登記,發現問題就地解決,做到了從啟動到完工全程質量監控督查。同時,又堅持“進度與質量”同步,嚴格把住了建池、密封、安裝等每個環節的質量,堅持做到了“建一個,合格一個,使用一個”。對沼氣建設需要的原輔材料,全部采用集中統一采購材料,堅決杜絕了假冒偽劣材料進入沼氣項目,確保了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婷婷,李布青等.對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農業工程技術,2010,(2).
[2] 韋秀麗,龍翰威,唐寧,徐進.重慶農村沼氣發展現狀與優勢分析[J].科學研究,2009,(12):26-27 .
[3] 譚主明.農村沼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及發展前景[J].農牧論壇,2006,(03):7-9.
作者簡介:李健,本科學歷,鎮賚縣農業環境保護與農村能源管理站,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村能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