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霞 王建國
摘要:白刺是優良的抵御風沙植物,適合在鹽堿地生存,特別是堿地,同時,白刺制也非常耐干旱,是干旱和沙漠半沙漠地區的良好成群植物。果實可入口,種子可榨油,豐富的枝葉可作飼料和入藥,是不可多得的綠色果品,具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而白刺栽植機具的開發為白刺大面積種植帶來便利,從而為鹽堿地和荒漠地帶的生態環境改良帶來希望。吉林西部荒漠化土地中,鹽堿化土地不僅分布面積大,而且鹽堿化程度也較重,是該地區生態環境惡化和農村生活提高不上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該地區機械化種植白刺十分必要。
關鍵詞:白刺;栽植機具;機械化種植開發
中圖分類號: X17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53
1 白刺形態特征及主要價值
白刺,又名沙漠堿地櫻桃。在寧夏、華北、東北等地都有分布[1]。白刺在沙漠半沙漠以及干旱地區分布較為廣泛,抗倒伏能力強,適合在鹽堿地生存,是沙漠地區抵御風沙和保護環境生態的優良灌木。白刺之所以有這樣優良的性能,是因為其根系較為發達,根深一般可達2米以上,在沙丘地帶由于自身的環境適應性可使根深達到3~4 米,甚至主根最長可達15米,側根極為發達,有幾十條至上百條之多,根部冠狀可達樹冠狀的5~15倍,并且側根端部還有一層沙套,對根系保持水分,對抵御干旱和高溫有極好的作用[2];白刺地上部分分枝多且密集,枝莖組織發育良好,致密、柔韌,近地面匍匐叢生,形成低矮的灌木叢株形,對干旱風沙氣候具有較高的適應能力,竄根能力強,被沙土埋覆后可以自發重新生出很多不定根,從而生成新的植株,形成白刺灌木叢沙堆,可阻攔和堆積大量流沙。并且由于它枝葉茂密,每年秋冬季積累了很多枯枝落葉和腐爛質土質,從而增加了土壤有機類物質含量,提高了土壤的物理和生化結構,使沙漠鹽堿地帶的土壤有機質增加,降低土壤含鹽量,使土壤肥力增加,可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大風侵蝕對白刺影響很小,在嚴重風蝕和人為破壞的情況下,大量根系外露,仍不致死亡,可見白刺抗風蝕的能力是相當強[2]。由于白刺的上述特點,在沙漠治理和鹽堿荒漠化土壤改良中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
2 白刺栽植機具的開發
白刺栽植機是在借鑒其他栽植機械的基礎上研發出的專門適用于白刺移栽的一種種植機械,為白刺在沙漠和鹽堿地帶的大面積種植帶來了可能。白刺栽植機械主要由為放置秧苗而特殊設置的圓形苗盤、碎土和覆土鎮壓輪,連在一起的開溝器和注水管、深松破土鏟等主要部件組成。進行栽植作業時先將白刺栽植機與農用四輪拖拉機的后部懸掛系統連接好,然后將破土深松鏟和開溝灑水器預調到一定深度,將側面配套水車的輸水管與開溝器上的灑水管連接好并放水,將白刺栽植機從四輪車懸掛架上放下,啟動四輪拖拉機,牽引栽植機開始作業。破土深松鏟首先將土壤松動,之后灑水開溝器將松動后的土壤開出一個合適寬度的窄溝,同時從水車注水管流出的水正好灑在開出的窄溝內,坐在旁邊的兩個人輪流從圓形旋轉苗盤拿到苗后放入移栽皿中,移栽皿下行把苗栽好,隨著四輪車前進,覆土鎮壓輪將苗封土并壓實[3]。
白刺栽植機種植時破土深松鏟深度不但可調而且灑水開溝器開溝深度穩定,對白刺秧苗損害率低;由于具有設計精準的定位控制,其漏植率低,白刺出苗率大大提高;栽植速度大幅提高,為白刺的大面積種植提供了保證,必將促進白刺種植的產業化進程,為鹽堿地惡劣的生態環境改善帶來可能,同時也能為當地農民帶來很好的經濟收入。
3 結語
吉林西部所在的平原是世界上三大蘇打鹽堿土分布區之一,也是我國鹽堿化最嚴重和對農業影響最大的地區之一。大量土地閑置,多年來困擾當地的政府和人民。重度鹽堿化土地不僅失去農耕價值,一般牧草也難以存活,只能生長一些耐鹽堿植物或呈現出大片白色光板堿斑[4]。西部荒漠化土地中,鹽堿化土地不僅分布面積大,而且鹽堿化程度也較重,是該地區生態環境惡化和農民富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
基于白刺上述優良的生態學特性以及良好的經濟價值,再考慮到本地區土壤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近年來白城市科研人員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引領下,以西伯利亞白刺為材料,在吉林省西部重度鹽堿地上進行造林試驗,結果表明:土壤有機質平均提高了26%,生態效益顯著[5]。從而證明西伯利亞白刺是重度鹽堿地造林首選的優良樹種。在白城市林科院和農牧機械化研究院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白刺產業在吉林省西部地區通過了可行性論證,并且已經從試驗示范性栽植培育向規模化的生產發展,成為吉林西部地區三大生態產業的一項內容。在政策引導下,白刺深加工企業也開始在白城市落戶。隨著200萬畝白刺工程的啟動,目前該地區的白刺種植面積正在逐年擴大,白刺產業即將成為該地區的一項經濟繁榮和富民興市的生態產業。
參考文獻
[1] 劉世杰,朱秀琴.白刺的開發利用[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2,(6).
[2] 孫祥.籽蒿與白刺的特性及其利用的研究[J].內蒙古林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3):43-49.
[3] 王春江,邢丹.白刺移栽機的研究與設計[J].農業機械, 2010,(23).
[4] 肖長來,梁秀娟.吉林省西部主要生態環境及對策[J].吉林水利,2004,(4).
[5] 徐森.西伯利亞白刺鹽堿地實驗[J].吉林林業科技,2011,(4).
作者簡介:郭紅霞,本科學歷,松原市寧江區新城鄉農業技術推廣站,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生產與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