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小寧
淺議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路徑
文/南小寧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先進的企業文化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同時也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強大動力,直接體現出了企業的外在形象。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有企業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式,如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推動企業持續穩定發展,是企業管理人員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國有企業實現了改革重組,面臨著新的更加嚴峻的發展形式,對于企業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內容,也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對于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而言,應該及時轉變觀念,順應市場潮流,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從而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為了解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問題而樹立起來的,被企業成員廣泛認同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認知,是企業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不僅包括了企業管理的外顯文化,同時也包括了隱性文化。從某種角度來看,企業文化是與企業的物質生產過程以及生產成果息息相關的,因此不僅包含非物質文化,同時也包含有物質文化。
從目前來看,我國國有企業在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基本上,所有的大中型國有企業都已經將企業文化納入了企業實踐中,將文化建設作為企業工作的重要內容,進行協同推進,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化載體,結合相應的機制和制度,營造出了良好的工作環境,推動了企業文化建設有效地進行,在企業的發展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許多國有企業在文化建設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文化表象化。在對企業文化進行建設時,單純地開展文化活動,或者進行宣傳,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不能真正將企業的理念、精神、價值觀等融入到文化建設中,導致文化建設的作用難以發揮。
(二)缺乏管理。部分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并沒有認識到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之間的相互管理,在文化建設中存在與管理脫離的現象,這種想法是片面的。實際上,企業文化就是以文化為手段,以管理為目的,通過融合在企業文化中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管理,因此,企業文化并不能脫離管理而存在。
(三)缺乏個性。企業文化是對企業核心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的反映,是企業獨有的東西,并沒有相對統一的模式。但是當前,許多國有企業在文化建設方面,往往都是照搬先進企業的做法,缺乏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會阻礙企業的正常發展。
(一)加強自我認知。對于國有企業而言,企業文化是一種精神文化,一種群體文化,同時也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有效形式,是現代文化與管理科學的融合與創新。國有企業應該加強對于企業文化的認識,明確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使得全體員工都能夠對企業文化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認識,了解到企業文化所面對的,并不是企業生產、技術、市場等具體的實際問題,而是需要回答“想要成為怎樣的企業”以及“如何成為這樣的企業”的問題,確保員工可以明確自身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強化制度建設。企業文化不僅直接體現出了企業的外在形象,而且關系著企業的長遠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的工作,因此,必須加強相應的制度建設,為文化建設提供相應的保障。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在對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制定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體現出企業文化的要求,以企業文化理念為大綱,將企業文化中所體現出來的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等,與具體的規定和制度相互結合起來,實現制度與文化的有效對接,確保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具備共同的價值取向,又擁有各自的特色,從而將企業文化融入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對員工的行為進行規范。
(三)融合管理體系。良好的管理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而管理能否取得相應的成效,關鍵在于是否具備優秀的企業文化。因此,要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管理體系進行合理地融合,實現文化管理的目的。這樣,可以通過企業的相關制度,對企業的文化特性進行承載,同時通過企業文化,反映企業制度的內涵和本質,確保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的一致性,將企業文化貫穿于企業管理系統的各個環節,并且在每一個細微的管理流程中體現,從而逐步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
(四)緊扣發展戰略。千篇一律的企業文化不僅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而且往往只能停留在管理表面,很難深入人心,其作用也就難以發揮。因此,國有企業在進行文化建設時,應該緊扣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打造真正屬于自身的企業文化。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考慮企業的經營范圍、面臨的問題等,以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國有企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發展形勢,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充分重視起來,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鐵路運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