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杰
厲行勤儉節約 做好公務接待
文/宋杰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黨長期以來克難制勝的法寶之一,為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所推崇提倡的,已經成為各級領導機關、領導干部帶頭遵守的行為準則之一。然而,在公務接待中,稍不留意,最易出現與這一準則相違背的現象。如何使公務接待既務實勤儉、又規范得體,成為新形勢下每一個接待工作者都在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把握好三個關鍵點,對厲行勤儉節約、做好公務接待工作尤為重要。
2013年12月,新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出臺,對公務接待中的“吃、住、行、游”進行了明確的管控,11項“禁止”事項和27項“不得”要求無不在說明新形勢下的國內公務接待工作必須嚴字當頭、勤儉隨行。2014年1月,我省又率先出臺了更為具體的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辦法,對公務接待范圍、要求、標準等作出了進一步的細化。對縣級黨委、政府來說,如何在公務接待活動中做到又嚴又細、勤儉務實,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本地實際,解讀好、宣傳好、貫徹好新要求是必然選擇。今年初,由我們縣委縣政府接待處負責,對公務外出管理、公務接待流程、公務接待標準以及公務接待紀律等國內公務接待活動中涉及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尤其對公函接待、對口接待、食宿標準、報銷憑據等重點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并在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間迅速達成了共識,為按新規定、新辦法開展公務接待贏得了理解和支持,也為今后我縣開展國內公務接待工作按標準、不走樣提供了依據和支撐。
在今年的亞信峰會宴會上,沒有山珍海味、魚翅燕窩,6熱1冷的菜品盡顯家常味道,雖為家常,卻絲毫不失大國風范,反而將中國人的熱情好客、樸實無華向全世界表露無遺。地方特色的魅力無疑印證了這樣一句話: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公務接待活動中,如何避免奢侈浪費為客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特色接待成為諸多接待工作者的追求,而最能展現特色的,便是在吃這一必不可少的接待環節中。從為全國人民所津津樂道的《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中可以看出,讓人難以忘懷的往往卻是最尋常、最普通,不花大價錢就能天天品嘗到的家常美食。在桃源,這樣的平價美食也有很多,并為我們運用在了日常的公務接待活動中。比如我們經常安排擂茶作為公務接待的午餐,幾碗帶點咸味的茶葉生姜水,幾碟香脆的炒花生、玉米粒、油米泡和爽口的咸菜,幾份焦黃的糖油粑粑、葉子粑粑,10來個人一桌,價格不超過100元。喝完擂茶神清氣爽,讓來者精神飽滿地參加接下來的公務活動,每一次客人都贊不絕口,無形中還對我們的特色文化、地方產品進行了有效推介。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毛澤東同志就曾指出,禮儀繁多是接待工作中的浪費之一,因為浪費時間也是一種浪費。對基層公務接待工作來說,我們的接待內容以考察調研、檢查指導等方面居多,為了讓領導將主要精力和時間用在了解真實情況、解決重點問題上,充分發揮接待工作輔助領導決策、助推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在制定接待流程上,我們力求精簡、務實、高效,在減少接待環節的同時注重提升細節服務質量,讓客人在規范、細致、嚴謹的氛圍中圓滿完成公務活動。比如上級領導來視察我們的工業項目,由于我們的工業園區離市城區較近,但離縣中心城區較遠,在看完工業項目現場后,我們會就近選擇工業園區的辦公場所作為會議室,雖沒有酒店會議室的豪華氣派,但我們會確保會議室每一個角落的干凈整潔,每一個座位牌的正確擺放,即便沒有鮮花妝點,照樣舒適敞亮,并且避免了到縣城區開會的舟車勞頓,便于領導討論交辦重點事項后,及時趕往下一個目的地。
其實,在勤儉節約中做好公務接待工作并不難,關鍵在于無論是接待工作者還是被接待人員,把勤儉節約的各類規章制度和深遠意義長記于心,那么,在公務接待中,彼此間更多的是一份無須解釋的釋然。
(作者單位:中共湖南省桃源縣委、縣政府接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