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建國
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
文/高建國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但是依然還有社會矛盾存在,部分地區(qū)得不到合理解決,導致大量信訪問題的出現,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近些年來,各地區(qū)各領域都在嚴格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群眾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大部分都到了有效解決,促使黨的凝聚力得到了有效增強。但是,部分地區(qū)出現了一些信訪問題,主要是因為相關部門損害了群眾切身利益,其中,比較突出的信訪問題存在于征地拆遷、教育醫(yī)療以及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解決人民群眾遇到的困難,促使社會和諧發(fā)展。
一是要對民生進行保障和改善。要想對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矛盾糾紛進行有效的預防和化解,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將中央頒布的各項民生政策有效落實下去,對民生支出優(yōu)先保障。對于容易出現信訪問題的環(huán)節(jié),如房屋拆遷、土地征用等,需要對相關政策進行完善,依法辦事,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
二是對科學民主決策水平進行提高。要對相關的決策機制和程序進行完善,促使決策透明度得到提高,激發(fā)人民群眾參與進來的積極性。對人民建議征集制度健全和完善,采取一系列的激勵方法,促使人民群眾說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某些決策事項,密切聯系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那么就需要將座談會以及聽證會等形式利用起來,對人民群眾的意見廣泛聽取,以便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是要堅持依法辦事。相關機關和人員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需要嚴格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進行,對各級干部帶頭守法意識進行強化,促使其依法辦事能力得到提高。在社會治理和相關公共事務中,需要保證人民可以參與,群眾正常的信訪活動,不能限制或者干涉。對于矛盾糾紛的化解,需要積極應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另外,還需要將行政執(zhí)法責任制嚴格落實下去,追究那些不作為或者亂作為人員的責任。為了更好地實現司法公平公正,需要深入改革司法體制。
一是要對訴求表達和辦理方式進行健全和完善,保證足夠的公開和透明。要對民生熱線、綠色郵政等傳統(tǒng)做法進行完善,對群眾來信要有足夠的重視,促使群眾在表達訴求的過程中,更多地利用書信、電話、傳真以及電子郵件等形式,通過這些形式的綜合采用,可以促使問題矛盾得到有效解決。要積極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將網上受理信訪制度推行下去,對陽光信訪大力推行,積極進行信訪信息化的建設工作,有機結合網下辦理以及網上流轉的工作形式,促使廣大人民群眾可以查詢、跟蹤以及評價辦理過程和辦理結果,這樣它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就可以得到有效增強。
二是要把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制度堅持下去。黨員干部要想直接聯系群眾,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領導干部做好接訪下訪工作,調查研究基層情況,促使工作實效性得到有效增強。要結合具體情況,設置相關的步驟。在將定點接訪制度堅持下去的同時,還需要綜合采用其他的方式,如專題接訪、重點約訪以及領導包案等,提高行政資源的利用效益。
三是要完善聯合接訪運行方式。要將聯合接訪方式應用到市縣兩級,促使群眾信訪成本得到減少,并且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要動態(tài)管理進駐聯合接訪場所責任部門,及時進駐信訪問題較為突出的責任部門,有序退出那些信訪問題明顯減少的責任部門,將第三方加入的方法應用起來,如律師參與接訪、心理咨詢疏導等等,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
四是要將法定訴求表達渠道的作用給充分發(fā)揮出來。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要求,需要分離訴訟和信訪,采用法治途徑來有效解決涉法涉訴信訪,對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進行構建。各級政府信訪部門不能處理那些涉法涉訴事項,需要嚴格依據相關程序來進行解決。對法院、檢察院等信訪事項受理辦理制度進行完善,將制定的便民利民措施嚴格落實下去,將更加高效和快捷的服務提供給群眾。
五是要夯實基層工作基礎。要對基層基礎工作進行強化,向基層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基層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同時,要大力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促使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要對基層民主管理機制進行健全和完善,將黨務公開、政務公開等制度落實下去,將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更好地進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
通過上文的敘述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糾紛出現,相關部門如果不科學處理,就會有信訪問題出現,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結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來不斷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方法,轉變工作作風,樹立服務意識,對信訪突出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從源頭上對糾紛矛盾進行預防和化解,促使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得到保障,實現社會和諧發(fā)展的目的。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前糖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