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半甜
導語:兒童書所描述的第一所廚房提供了我們對于食物的好的,壞的,奇怪的綜合想象,這印象一直延續到成年時代。
瓶子上并沒有標著“毒藥”的字樣,所以愛麗絲便大著膽子嘗了一口,發現實在是非常好吃。藥水里混合著櫻桃餡餅、奶油凍、菠蘿、烤火雞、太妃糖和熱奶油面包的味道。不一會兒,愛麗絲就把瓶子里的東西一口氣喝光了。
和《愛麗絲漫游奇遇記》一樣,兒童書籍總是充滿著食物的芬芳,為什么不呢?嬰兒斷奶之后更進一步促進了他對食物的欲望,在兒童的幼小心靈里,渴望樹木是棒棒糖的做的,房子是姜餅的,隧道是桃子的,河里流淌巧克力,海岸是餅干,山脈是冰激凌堆成,隨處可見一瓶瓶的櫻桃餡餅,一罐罐太妃糖,一勺勺的糖漿,還有烤火雞和其他好吃的東西。
在故事的開頭,食物總是愜意的,但是在面粉和糖果的世界里,食欲雖是首要的原則,但是吃東西的愿望總是與被吃的恐懼聯系在一起。
美食變成災難
食物總是家的味道,美國繪本大師莫里斯·桑達克的《野獸出沒的地方》中淘氣的小男孩麥克斯把媽媽房間的被單釘起來做了個小帳篷,拿著叉子追著小狗狗跑;于是媽媽生氣了,把他關在房里不給他吃晚飯;麥克斯在狂躁中進入了夢境,遠赴野獸出沒的地方,成了野獸國的王。可是過了一段日子,他感到孤單了,聞到了熟悉的香味,于是他告別了想要挽留他的野獸們,發現“房間里為他準備的晚飯——還熱著呢”。
但是吃東西的愿望總是與被吃的恐懼聯系在一起,在格林童話《漢賽爾和格萊特》里被父母拋棄的兄妹倆,在大森林深處餓得頭昏眼花,后來他們發現了女巫的糖果房。“小屋居然是用香噴噴的面包做的,房頂上是厚厚的蛋糕,窗戶卻是明亮的糖塊。漢賽爾爬上去掰了一小塊房頂下來,嘗著味道。格萊特站在窗前,用嘴去啃那個甜窗戶。賽爾覺得房頂的味道特別美,便又拆下一大塊來;格萊特也干脆摳下一扇小圓窗,坐在地上慢慢享用”即使女巫聽到了,警告說,是誰啃我的小房子,而兩個孩子竟然回答說是風,是風,還繼續大吃。結果讓邪惡女巫把他們抓住,要吃掉。
食物的危險出現在很多溫馨的兒童故事里,比如說,莫里斯·桑達克的《廚房之夜狂想曲》里,一個叫米奇的小男孩,半夜忽然飄了起來,衣服全部脫離他的身體,他光溜溜的進入了午夜廚房,接著掉進面團里。然后出現三個面包師傅,只顧著和面團,沒注意米奇,把他跟面團和在一起,送進烤箱。雖然米奇把面團折成飛機,但是又掉進了牛奶瓶里……
即使是最美味的食物也可能會變得危險。米奇沒有在牛奶瓶淹死(他會游泳)。但是總有意外,美食也會變成災難。這樣的美食可能是湯米·狄波拉《巫婆奶奶》里的意大利面。大個安東尼趁巫婆奶奶不在,擅自使用了魔法鍋,但是他沒有看到巫婆奶奶要超面鍋飛吻三下,所以使出了全身解數都沒有讓面鍋停止沸騰,許多面條都溢出了面鍋。鎮上的居民喊道“安東尼!快讓面鍋停下來,否則這些面條將會淹沒我們小鎮的!”雖然巫婆奶奶最終終止了面鍋,但是大個安東尼要接受懲罰:吃掉所有的面條。
朱迪·巴雷特的《陰天有時下肉丸》里吧唧吧唧簡直是完美的天堂,因為這兒從天而降的是各種美味的食物。早餐先是一陣橘子汁雨、接著低空云層下起了單面煎的荷包蛋,隨之而來的是一片片的烤面包,連黃油和果醬都會跟著落下。午餐法蘭克福香腸面包以每小時五英里的速度從西北方吹來、附近還聚焦著芥末云,汽水毛毛雨結束了這頓中餐。可是突然有一天,小鎮的天氣變的糟糕了,有時候一天只下干奶酪、也許是煮過頭的西蘭花。還有一天小鎮刮起了可怕的椒塵暴,可怕的番茄龍卷風……然后巨大的肉丸子砸壞了房屋。食物變成了災難。
貪吃有代價
貪吃總是有代價的,即使不是生命的。《納尼亞傳奇》中的愛德蒙最愛吃土耳其軟糖,他吃了女巫的土耳其軟糖后,覺得從沒有吃過比它還要好吃的東西。他吃得越多,就越是想吃,結果迷失心智,背叛了兄弟姐妹。
亨里克·德雷舍爾(Henrik Drescher)在《什么都吃的男孩》里表現了兒童對某種食物的厭惡。小莫不想吃晚餐桌上的“蜥蜴膽和牛蛙頭”(實際上是四季豆和蛋奶酥),他本想不客氣的扔了,但還是決定“吃掉吧”,結果他變成了“兇猛的綠色疣豬怪物”,一開始就吞噬了他的爸爸媽媽:“他們口味奇特”,然后,他的胃口大增,變成了越來越龐大的怪物,吃掉了桌子和椅子、汽車、房子、他最好的朋友、他的學校、總統和第一夫人,最后整個世界只剩下了饑餓的他,又累又寂寞。最后,他吐出了曾經吃掉的一切,回到了家庭餐桌前,讓人高興的是,他不想吃的晚飯已經拿走了。相反,復活的父母和他最好的朋友正等著他一起品味香蕉船和其他他喜歡的美味甜點呢。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則教訓了孩子對食物該有的態度。巴克特一家還不至于餓死,可每個人——老爺爺奶奶、老外公外婆,查理的父親,查理的母親,特別是小查理——從早到晚總感到肚子里空蕩蕩。因為巴克特先生在一家牙膏廠干活。整天坐在一條長凳上,給灌滿了牙膏的牙膏管旋上蓋子。所得工資只能讓他們早餐只能吃面包和人造奶油,中飯只能吃住馬鈴薯和卷心菜,而晚上只能吃卷心菜湯。
查理獲得參觀巧克力工廠的特權是一家人的希望,這能讓他們得到足夠吃一輩子的巧克力和其他糖果。羅爾德·達爾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里描述了兒童的食物天堂:飛瀑而下的巧克力瀑布,流漫著棕色糖漿的河,大片大片的口香糖草地,還有牛奶糖堆成的山。巨大的誘惑使得其他四個孩子失去了自制,他們或掉進了巧克力河、或變成了糖果、或被送進了垃圾爐、或鉆進了電視變成了信號微粒,只有查理只有對食物最簡單的需要,沒有貪婪,從而贏得了巧克力工廠,并且和家人一起生活,自然不用再擔心吃飽的問題了。
一般來說兒童書籍里的食物都是非常溫馨的,但是有時候這種溫馨中也總是籠罩在陰影中。小說家們呈現兒童們吃松餅,喝牛奶,啃蘋果根植于歷史和社會現實,也根植于人類最古老的渴望。在對食物的幻想和饑餓的危險的描述背后,既有原始欲望的滿足,也有毀滅的恐懼,即使漢塞爾和格萊特逃離了女巫的火爐,查理躲過了糖果的粘稠,粉碎可可豆的機器,也總有逃不脫牛奶瓶的米奇。兒童書所描述的第一所廚房提供了我們對于食物的好的,壞的,奇怪的綜合想象,這印象一直延續到成年時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