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2014年11月11日,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閉幕。會議發布《北京綱領:構建融合、創新、互聯的亞太》和APEC歷史上的第一份紀念性聲明《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亞太經合組織成立25周年聲明》,為APEC的發展進程留下光輝一頁。
紀念性聲明回顧了APEC成立以來的進步和成就,擺明了APEC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同時提出了共建面向未來亞太伙伴關系的期許與承諾。
可以說,這份聲明是以亞太歷史轉折見證者的身份在為《北京綱領》加冕,也是在用APEC發展迄今25年的探索經驗、發展智慧與合作精神,為《北京綱領》指明的行動準則背書。
就亞太自貿區而言,《北京綱領》架設了由遠景目標到務實推進之間的橋梁。作為綱領的附件,會議通過了《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北京路線圖》,并進一步完善了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推動亞太自貿區建設的支持性機制。《路線圖》的通過,標志著亞太自貿區進程的正式啟動,僅此一項即足以載入史冊。
《亞太經合組織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共識》的批準,確立了以經濟改革、新經濟、創新增長、包容性支持和城鎮化為五大支柱,并開展經驗交流、政策對話、能力建設和務實合作。
其中“創新是經濟發展和結構改革的重要抓手”、“包容性支持”、“新型城鎮化”等提法,實際上是包括中國在內許多APEC成員(尤其是發展中成員)自身發展經驗的提煉與升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興成員為增長與發展領域國際規則的貢獻。
而《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2015-2025)》,則反映了發達國家更新老舊基礎設施和發展中國家彌補現存基礎設施缺口的需求,其中,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及互聯互通建設與開拓經濟增長新動力相聯系的觀念,也有中國經驗的影子。
從13年前的上海APEC會議到《北京綱領》的發布,折射出中國自身的巨大進步。13年來,中國由即將加入WTO、正要全面融入國際經濟體系而心中甚至對未來的風險有些惴惴不安的“新手”,成長為經濟規模世界第二、官方外匯儲備世界第一、進出口總額世界第一的大國;主辦APEC會議的角色也完成了從“后勤服務者”到“全方位的東道主”的華麗轉身,對議程的設定能力、規則的貢獻度都有明顯的提升。
《北京綱領》的提出意義重大,但落實綱領需要全體地區成員的攜手合作、共同努力。習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將捐款1000萬美元用于支持亞太經合組織機制和能力建設,開展各領域務實合作”,表達了中國對亞太合作這一共同事業的誠意。
未來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帶一路”等機制,中國還將為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共同繁榮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是領導力的來源之一。只要地區大國充分履行大國責任,發揮形成合力而非角力的領導作用,全體成員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打造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的“亞太夢”就一定能夠加速實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