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衛
(江蘇省沭陽縣中醫院神經內科 沭陽223600)
虎杖是一種蓼科植物,有抗病毒及免疫調節、抗氧化、抗自由基活性、降血脂、抗誘變、抗衰老及抗菌、消炎等作用,被廣泛用于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高血脂癥等疾病的治療。本研究采用中藥虎杖顆粒劑口服聯合高壓氧治療腦梗死,觀察腦梗死患者血清中氧化亞氮(NO)、血漿內皮素 -1(ET-1)、HDL-C 含量變化的相關性,探討此聯合治療方案對患者NIHSS評分的影響及治療腦梗死的機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120例,均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1],經頭部CT或MRI證實,均為首次發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常規治療組)、治療組1(高壓氧治療組)和治療組2(虎杖顆粒劑口服聯合高壓氧治療組),每組各40例,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案,如抗血小板聚集、腦保護、改善腦循環、脫水降顱壓及對癥支持等治療。治療組1: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癥狀無進展或者加重24~48 h后,采用醫用空氣加壓氧艙(煙臺冰輪高壓氧艙有限公司生產)進行高壓氧治療,每7天為1個療程,連續2個療程,治療壓力為0.23 mPa,間斷吸氧3次,每次20 min,中間休息5 min。治療組2:在治療組1基礎上給予虎杖顆粒劑(15 g/包),每次1包,每日2次,溫水沖服。
1.3 觀察指標 分別檢測患者治療1周后、2周后血清NO、血漿ET-1及HDL-C含量的變化。血清NO檢測使用硝酸遷原酶法,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血漿ET-1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試劑盤由解放軍總醫院科技開發中心放免所提供。同時記錄患者治療前、治療結束后NIHSS評分。
1.5 治療結果 見表1、表2。
表1 三組血清NO、血漿ET-1、血HDL-C含量變化比較 (±S)

表1 三組血清NO、血漿ET-1、血HDL-C含量變化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5。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的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的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5。
?
在生理狀態下,氧化亞氮是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的強有力的血管舒張因子,能夠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細胞,激活鳥苷酸環化酶,降低細胞內游離Ca2+水平,松弛平滑肌,降低血壓。血漿內皮素是已知最強的血管收縮因子,可以增加細胞內游離鈣水平,收縮血管平滑肌,增加血管阻力,升高血壓。所以人體內氧化亞氮、血漿內皮素這兩種效應相反的血管作用物質處于動態的平衡狀態中,對血管的舒張及收縮進行動態調節。Lindenstrom等[2]觀察了HDL水平與腦血管疾病的關系,發現HDL-C水平越低,缺血性腦血管的發病率越高,兩者呈負相關。近年來不斷有研究報道腦梗死患者體內NO與HDL-C存在著一定相關性,機制可能是HDL和NO通過組織直接或間接作用于血小板,最終導致機體的各種病理反應,在腦梗死病程中HDL和NO相輔相成,發揮著各自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周后,對照組中血清NO含量最多,而治療組2中血清NO含量最少,三組呈階梯樣分布,治療2周后三組血清NO含量均較前有所增加,但血清NO分布特點與治療1周后相似。同時治療1周后,三組血漿ET-1均出現高峰值,對照組含量最高,治療2周后三組血漿ET-1含量均下降,組間比較可以發現,治療組2血漿ET-1下降最顯著。所以我們可以推測虎杖本身可以調節NO及ET-1分泌,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NO生成,減輕炎癥反應,抑制脂質過氧化改變,發揮保護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ET-1含量,緩解血管痙攣,增加病灶周圍血液供應,挽救缺血半暗區的腦細胞,或者可以說明虎杖聯合高壓氧治療發揮了協同作用,對于調節NO、ET-1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治療腦梗死過程中,HDL-C的分布水平對照組與治療組1比較無差異(P>0.05),而治療組2與前兩組比較,P<0.05,說明虎杖可以雙向調節血脂水平,提高HDL-C水平,發揮抗血管硬化、血管保護的作用,結合病程中血NO及ET-1含量的動態改變,我們推測虎杖顆粒劑口服可以有效降低血NO含量,雙向調節HDL-C,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具體治療機制仍有待進一步探索。
[1]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3(29):379
[2]Lindenstrom E,Boysen G,Nyboe J.Influence of total cholesterol,high dent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and triglycerides on risk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J].BMJ,1994,309(694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