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莉蕙 麻彥坤
教師培訓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專業化是教師教育面臨的重要時代課題,是教師培訓的歷史使命。〔1〕隨著國家對教師培訓工作的高度重視,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教師參與各種培訓的機會明顯增多,參訓教師對培訓有了更高的期待,對教師培訓機構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 “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教師培訓機構只有為參訓教師的培訓學習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進一步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提高參訓教師的滿意度。
“滿意度”應用最多的是市場營銷中的顧客滿意度,是指顧客通過對一個產品或服務的感知效果或結果與其期望值相比較后,所形成的愉悅或失望的感覺狀態。可見,它反映的是顧客的一種心理狀態,顧客滿意或不滿意有程度的區分,感知大于期望則產生滿意,感知小于期望則產生不滿意,顧客滿意水平的量化就是顧客滿意度。〔2〕
將滿意度研究應用到教師培訓機構中來, “顧客”指的就是參訓教師, “產品或服務”指的是教師培訓機構提供的服務。所以,教師培訓滿意度指的是參訓教師對教師培訓機構提供的服務的感知效果與自己期望之間的對比。參訓教師對教師培訓機構提供的服務消費產生的感受大于自己的期望時,則產生滿意的感受,反之亦然。通過對教師培訓滿意度的調查,測量參訓教師的滿意程度,可以為進一步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指明改進的路徑。
在教師培訓過程中,對教師在學習活動中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涉及培訓學習的課程內容、管理工作、授課教師教學質量、教學設施、后期保障等幾個方面的內容。據此,本研究采用自編的 《教師培訓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參訓教師如下幾個方面的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包括:①對此次培訓工作的整體看法;②培訓學習的課程內容安排;③培訓學習的管理工作安排;④培訓學習的授課教師教學質量;⑤培訓學習的教學設施;⑥培訓學習的后勤保障;⑦以后有機會是否愿意繼續到這里學習。滿意度分為五個等級: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大滿意和非常不滿意 (見表1)。

表1 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
采用隨機抽樣和整群抽樣的方法,于2013年3月至8月對廣州市參加在職培訓的中小學教師進行滿意度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19份,經統計回收問卷216份,有效回收率為99%。結果一致性檢驗顯示,問卷所有項目的Cronbach Alph系數為0.8,表明本研究的測量工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可靠性高。
參訓教師培訓學習滿意度的總體情況能夠反映出教師培訓機構提供的服務與參訓教師期望之間的關系,平均值和合格比例越高,表明教師對培訓機構提供的服務越滿意。經統計分析,教師培訓學習總體滿意度平均值為75.15%,基本達到 “比較滿意”的水平。標準差為0.25%,方差為0.06%,上下四分位處在65%-94%之間。
將評分進一步分為5個等級,其中滿意度在80%-100%的樣本為107人 (占總體樣本的48.9%);60%-80%的比例為30.1%;40%-60%的比例為11.4%;20%-40%的比例為4.6%;最低等級0-20%的比例為5% (見表2)。在樣本的評分中,合格比例 (>60%)為79.0%;不合格比例 (<60%)為21.0%。參訓教師對培訓機構的滿意度總體上達到了比較滿意水平,但還有約近五分之一的教師對培訓機構不滿意。可見,教師培訓機構提供的服務與參訓教師之間的期望還存在一定差距,教師培訓機構仍有一定的改進空間。教師培訓機構應進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務,從而提高參訓教師的滿意度。

表2 教師滿意度總體情況
參訓教師滿意度的各項指標的滿意度平均分值分別為:培訓效果 (77.16%)、課程安排 (76.03%)、管理工作(72.90%)、 教師教學質量 (79.86%)、 教學設施 (75.30%)、后勤服務 (71.28%)、 培訓意愿 (73.61%) (見圖1)。 各項滿意度中教師對培訓機構提供的后勤保障的滿意度最低,最高的是教師教學質量的滿意度,但也未超過80%,可見教師對培訓機構的各項滿意度都不高,培訓機構提供的各項服務還不能達到讓參訓教師滿意的水平。尤其對培訓機構的后勤服務和管理工作評價較低,這是因為教師培訓服務基本都是放在高等學校或專門的教師培訓學校里開展的,其宿舍服務水平和食堂的伙食質量難以達到大多數參訓教師的心理期望。

圖1 各指標教師滿意度平均分值 (%)
另一方面,具體各項指標滿意度的合格率與上述結果大體相符。在各指標中,合格率從高到低依次為教師教學質量 (93.6%)、 課程安排 (92.2%)、 培訓效果 (89.5%)、教學設施 (89.5%)、 管理工作 (84.5%)、 后勤保障(84.1%)、 培訓意愿 (80.9%) (見表3)。 滿意度合格率最高的仍然是教師教學質量,而后勤保障滿意度倒數第二,培訓意愿最低,可見,雖然課程安排、教學質量、培訓效果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但后勤服務和管理工作對繼續參加培訓的意愿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教師培訓機構特別要注意對后勤保障的改善,從而提高參訓教師的整體滿意水平。

表3 各指標滿意度等級比例 (%)
將參訓教師所任教的學校等級分為省一級、市一級、縣區一級。學校等級滿意度最高的是縣區一級學校的參訓教師,滿意度最低的是省一級學校的參訓教師,來自不同學校等級的教師滿意度存在顯著差異 (P<0.01)。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省一級學校教師參與培訓的機會和規格會相應高一些,對培訓的要求也會上升。而普通學校的教師能夠享受的外出培訓機會較少,其滿意相對較高 (見圖2)。同樣,根據參訓教師的地域不同,我們發現,城市教師的滿意度為0.58,縣城教師的滿意度為0.84,而來自農村的教師滿意度最高為0.92。

圖2 不同等級學校的教師滿意度平均分值 (%)
滿意度與學校等級、性別、職務、地點都具有顯著相關。經檢驗,來自不同等級和地域的教師滿意度存在顯著差異,學校等級越低滿意度越高,來自的地域越偏遠滿意度越高。此外,教師滿意度與性別和職務呈負相關,女性教師的滿意度偏低,高職務教師的滿意度偏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女性教師在工作與家庭方面的時間分配難以協調,對于外出培訓有較多的障礙,從而影響到她們對培訓工作的感受。而高職務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所經歷的各種培訓也很多,自然對培訓的要求會水漲船高。

表4 滿意度相關性分析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培訓機構提供的各項服務與參訓教師的期望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說明教師培訓機構提供的服務質量尚不能使參訓教師達到較高的滿意水平。從側面也反映出,教師培訓機構不能給教師培訓學習提供很好的生活服務保障,這需引起教師培訓機構的關注。同時,從教師培訓機構的建設上來說,在后勤保障、教學設施、管理工作等幾個方面的滿意度都較低,這說明教師培訓今后要在這些方面增加投入和管理,進一步加強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在后勤保障方面為參訓教師提供食宿,盡量為其營造舒適的住宿環境;在管理上,要求培訓機構做到科學的人文化管理,以人為本。由于不同群體的教師滿意度差別較大,需要實施更具靈活性和差異性的培訓服務,從而滿足教師多樣的培訓需求。
教師培訓機構應針對不同職務、職稱的教師,滿足不同的需求,做好前期調研和培訓方案設計工作。應該考慮不同教師的特點,針對不同的需求安排不同形式的培訓,有短期的培訓,也有長期的培訓。目前我國的教師培訓種類非常少而乏味,無論是新教師培訓,還是繼續教育等,基本上都是以短期培訓為主,幾乎沒有可選擇性。而在國外就不是這樣,以德國為例,教師每年有5個工作日可以帶薪脫產進修。其中,教師有全州集中、地區、學校內部和學校間三種。第一種由州文化部組織,每個課程培訓時間為一周左右,以學習新知識為主;第二種由區政府組織,每個課程時間為一至兩天;第三種由學校組織,校內或校間教師互相學習,目的是提高教師的執教水平,具體形式由學校自主決定,可以采用座談、講座、集會、交流研討等方式。〔3〕先進國家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校本教師培訓 (school-based teacher trainin g)有兩種含義:一是以地點為依據,指完全在中小學內進行的教師在職培訓活動;二是以培訓內容為依據,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進學校和教學實踐為中心的培訓。目前,比較常用的是后一種含義。〔4〕校本教師培訓逐漸成為國外教師在職培訓的主流,成為中小學校整個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校本培訓具有很高的實效性,但是如果操作不當,也會流于形式。所以在實施中要注意下面幾點:一要明確目的、把握原則;二要選擇適當的方法和途徑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三是學校領導必須要高度重視,落實保障措施;四是學校教師必須積極參與其中認真學習。作為校本培訓的管理和驗收部門,教師培訓機構在其中必須要發揮積極的作用。在培訓之初,要和開展校本培訓的學校一起分析學校的校情,制訂完善的培訓目標;在培訓過程中,要積極地指導學校搞好校本培訓;在培訓結束時,要通過檢查資料等方式對學校開展校本培訓狀況進行驗收。〔5〕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不僅可以為我們帶來新的以教師為本的學習方式,而且還可以由于學習方式的改變而采用新的評價管理方式。在學習方式上,我們可以將一些適合教師自己個人學習的課程開發成網絡學習資源,讓教師采取網絡化學習 (E-Learning)的方式進行培訓。教師可徹底打破時空限制,通過網絡隨時隨地接受培訓,自主控制學習進度,使不同的教師各有所得。通過新型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教師培訓差旅、住宿及誤工費用的減少甚至避免,培訓成本的降低可以讓更多的教師接受培訓。
〔*本文系2013年廣州市教育局教師培訓研究項目 “分層分類培訓及課程建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更新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模式 〔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0.
〔2〕金勇進,梁燕,張宗芳.滿意度評估系統應用研究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7.
〔3〕高存香.德國教師培養培訓透視 〔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7 (2) .
〔4〕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 (修訂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09.
〔5〕黃孝玉.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培訓實效性研究 〔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