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間
學生做完作業后,每個教師都會批改作業。然而教師們都會發現,學生經常是屢做屢錯,其實這也暴露了作業效益低下的問題。在近一年多的 “有效作業”探索中,筆者發現:不少教師認為,有效作業設計出來了,作業就有效了。這種對有效作業的認識和重視是有道理的,但卻是不夠的。我們還要關注有效作業其實施過程的各個細節是否有效。
有效作業不僅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有效的作業,還要求教師實施有效的批改。 “批”不僅是引領更是激發, “改”是修正和內化, “批”的目的是讓學生最終能自己 “改”。作業批改是師生多向、開放和動態的教學過程中鮮活的一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批改細節,并巧妙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賦予批改更多的教學價值和功能。基于這樣的認識,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融合對周邊許多教師實施有效作業的觀感,著力于關注 “作業批改”這一細節,再談語文作業的有效性。
在語文作業批改中除了運用 “■”、 “×”和 “ABCD”等符號進行批改以外,教師也可以和學生一起設計一些批改符號,運用學生喜愛的批改符號對學生的作業提出修改意見,以便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在實踐中,筆者學習浙江省紹興縣柯橋小學的做法,和學生約定了以下幾個常用的批改符號:

?
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 “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學生存在的問題正是考驗教師運用評價促使發展的一次機會。在作業批改中,筆者對學生作業中錯誤的字詞,用 “○”圈出,提醒學生;對于作業中的錯誤在旁邊打上 “?”或畫上 “△”,促使學生進行自我矯正。這樣對于錯題的第一次出現,教師不再是沿用傳統的 “×”,而是用和學生一起約定的符號,讓學生主動按約定去改正,只要訂正正確,再送上一個 “■”,如果全部正確,就可以得到一個笑臉。十個笑臉就可以加5分,月末進行評比頒獎。為了獲獎,學生對于錯題總是極其認真的訂正,不再敷衍了事。因為一個小小的符號,學生多了一次成功的機會,同樣是訂正,何不讓學生心懷自信,充滿驚喜呢?
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學生的個性特長、學習風格千差萬別,有的寫字很棒,有的思維敏捷,有的擅長畫畫……教師要正視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允許差異的存在,制定多一把評價 “尺子”,照顧各類學生的學習特點,注重發展學生多方面潛能,激發其內在的動力,讓每個學生覺得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都有可能獲得成功。
而且學習語文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 “知情意行”全面發展的過程,情感、意志、興趣等貫穿學生語文學習的全過程,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語文作業批改應該考慮學生不同的起點,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既要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及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
以出版手抄報這一課外作業為例,我們大多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看結果,排版合理、圖文并茂,且圖美字端的打A級;較之略遜色的打B級;次之的打C級。但光看結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也許得C級的同學抄寫得很努力,只是畫畫糟糕而已;又也許得C級的同學雖然這次還是做得很糟糕,但是已經比上一次進步了……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肯定,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導致他們對語文學習失去信心。
因此,教師要制定幾把批改的尺子,如下例:

?
這樣一來,即使是學困生,只要他認真、按時完成,他也已經獲得了兩個笑臉,如果他這次作業有明顯進步,他又得一個笑臉,合起來就和優秀生一樣,得三個笑臉了。因為第三條批改 “尺子”是專為學困生而設的。
運用多把 “尺子”批改,就是要告訴學生,教師關心的不僅是他們掌握知識的程度,還看他們作業態度這一非智力因素。學生看到笑臉多,心里就高興,學習就會更熱情。特別是一些學困生,他們更需要得到肯定與鼓勵的批改。
當然,當學生的作業真正退步或錯誤時,理應及時作出否定性評價。為了有效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可為否定性評價尋找一個評價支點:①在飽含殷切期望中進行否定性評價;②用幽默的語言進行否定評價;③否定性評價后要盡可能給學生以再次嘗試的機會,如進行二次批改,甚至多次批改。
《語文課程標準 (2011年修訂版)》中強調 “評價者可以是教師,可以是學生個人或學生小組,也可以是家長,教育管理部門、科技管理部門以及社會有關組織和人士等。”教師應該下放獨攬的批改 “大權”,讓多幾個 “判官”一起參與到學生作業的批改中來,真正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在多元的評價主體中,我們更倡導的是一種自我反思性評價,讓評價成為學生自己的事。如,學生在完成作業后,教師要求學生首先從態度方面先給自己的作業打分:書寫是否認真、規范。由于是高年級,筆者還要求學生用一兩句話簡單小結自己的作業。讓學生在自評中認清自己的不足,也在反思中學會學習、學會贊賞自己。
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參與作業批改,和老師合作,和同學合作,和家長合作,在合作批改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發展能力。
1.師生共同批改。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作業中 “問題”學生的題目,有目的地選擇學生,共同批改,讓學生看一看其他優秀作業,再看一看自己的作業,差別在哪里?教師在一旁主要進行講解和提示,待問題弄清楚后,再教會他們批改的方法,讓他們獨立批改自己的作業。這樣的一個指導學習和自我提高的過程,既節省了教師一個個面批的時間,又達到了共同提高的過程,學生和老師一起批改的過程也是共同學習的過程。
2.學生互相批改。對于一些基礎知識類的簡單作業,教師可按 “好、中、差”搭配,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組長帶領其他同學一起進行互批,批改完畢后統一交回給教師,再由教師檢查核定。在小組互批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照自己的作業,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學習借鑒,以便改進。這樣一來,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任務,各盡其職,各取所長,還促進了情感的表達與交流。
3.邀請家長參評。受課外作業完成時間、地點的局限,課外作業的完成情況,家長可以說是第一個了解的人,所以讓家長和學生一起率先批改,是水到渠成的事。家長的評價不僅能夠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同時也使孩子們看到家長對自己的關心和認可,從而更加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作業效率。
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正確認知的過程,也是一個反復糾正錯誤認識的過程。批改作業是另一層面意義上的學習指導,關注學困生、分析錯誤和檢查訂正是作業批改的重頭戲。對小學生來說,作業的訂正是從中發現自己對知識掌握中的不足之處,進行 “亡羊補牢”;對教師而言,通過訂正作業,對個別的學生進行強化輔導,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更加牢固。
要實施有效的作業訂正,要注意以下兩點:①要求學生及時訂正。及時訂正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指當天訂正當天清。第二層指及時有效地訂正,區別于那種 “為了訂正而訂正”、 “不及時訂正”、 “反復訂正”的現象;②對不同的錯誤進行不同的指導。
①劉春生.讓學生愛上作業:小學生作業布置、查收和批改技巧 〔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②任升錄,等,編著.數學作業的設計與評價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