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輝
深度審視當前浙江外貿問題
潘旭輝
發展浙江外貿不是權宜之計,應該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要“全力以赴拓市場,義無反顧抓外貿”

圖/金川
說起外貿,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三駕馬車的作用。其實,對浙江而言,發展外貿的意義遠不止在此。首先,浙江發展外貿是由其沿海的區位所決定的,境內以寧波港為主的眾多港口為外貿進出口提供了便捷的運輸條件,同時外貿的發展又反過來促使了浙江海洋經濟的迅速崛起;其次,事實已經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外貿的發展帶動了民營經濟的不斷壯大,同時由此形成的巨大產能也需要在全球范圍內釋放;第三,國際的供需狀況及時給浙江經濟提供了精準的市場信息,同時也不斷地引領浙江經濟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第四,國際貿易的規則使浙江的企業經營者不但明白了標準、質量、品牌等含義,更領會了作為企業家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凡此種種,不勝枚舉。發展浙江外貿不是權宜之計,應該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
當前,浙江的外貿與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遇到了國際市場總體需求不足、貿易壁壘增強和貿易摩擦增多、新興市場政經動蕩以及國內人民幣升值、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和生產要素成本上漲、政府一些服務有待優化等問題。這些問題雖然多數不是一個地方可以解決的,抑或就某個問題可以單獨解決,但深度審視當前浙江的外貿發展,找出一些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先人一步予以重點解決還是必須的。主要有:
從產業門類來看,主導產業固化陳舊,新的增長點沒有形成。以某市為例,主導外貿出口的汽摩配、家用電器、水泵電機、五金工具、醫藥化工、家居用品等都是5-6年前稱雄國際市場的商品。進入新世紀以來,就是靠這些商品取代了原來的主導出口的節日燈、工藝品、紡織服裝和罐頭食品,造就了某市外貿的黃金時期。而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發生之后至今五年多時間里,該市的外貿主導產業基本上還是老面孔,新的外貿產業門類沒有形成,出現過的船舶修造、太陽能板產業也是稍縱即逝。
從商品層次來看,外貿商品低質低價,大都處于價值鏈末端。浙江外貿靠的是價格便宜起家,進入市場層次不高。多年來,大部分企業就一直路徑依賴,在降低商品價格上做文章。比如:銅材換鋁材、矽鋼片換鐵片、國產原材料替代進口原材料等,停留在低端市場上競爭;許多企業還在熱衷于走定制貼牌的路子,甘心給別人作嫁衣裳,在國際貿易中幾乎沒有什么議價定價權,有的也只是國內同行間價格的自相殘殺,成了國際商家廉價的加工制造基地。
從營銷渠道來看,外貿方式傳統單一,幾被國外經銷商把持。浙江外貿企業的營銷創新能力不強,訂單的獲取方式主要還是靠展會擺攤,守株待兔坐等客戶上門,這些客戶雖然也能帶來訂單,卻也把持著境外市場的營銷渠道,扼制著浙江企業發展壯大的咽喉。也正是受境外經銷商把持,使得我們的售后服務與商品銷售相脫節,要知道在現代貿易中,售后服務已越來越成為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售后服務缺乏自然影響商品的市場拓展和企業國際形象。如何擺脫境外經銷商的控制,創新貿易方式,浙江大多企業還缺乏實力和思考。
從經營人才來看,外貿人員素質不高,只是充當翻譯的角色。現代外貿要開辟市場,接洽新客戶,不僅需要語言溝通能力,還需要了解生產技術、企業文化等業務,這就要求外貿人員能夠熟悉企業狀況、分析國際經貿形勢、懂得如何激發客戶興趣、滿足客戶的潛在需求等。但由于浙江外貿企業大多是民營體制,高管人員不具備外語能力,外貿人員大多數是外聘打工者,也由于外貿人員經常出現一有機會就帶著客戶訂單跳槽的現象,所以民營企業不會把核心商業秘密告訴外貿人員,也不會盡力培養外貿人員,在國際貿易中,浙江企業外貿人員大多只是個翻譯角色,影響了國際業務的開拓。
從外貿方式來看,發展方式不均衡,制約外貿規模做大做強。浙江以一般貿易為主,出口貿易為主。一般貿易占整個貿易額的80%以上,加工貿易只占20%以內,出口貿易額占整個貿易額75%以上,進口貿易額只占整個貿易額25%以內;其中有些地市的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比重、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的比重則更低。而廣東、江蘇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大約各占50%,出口與進口之比大約在1.4∶1和1.5∶1,相比之下單靠一般貿易、出口貿易的規模就要小得多。雖然近年發展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但加工貿易和進口貿易作為外貿主要方式還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
探究問題、分析問題,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發展浙江外貿有如下建議:
要牢固樹立外貿發展戰略。要大力宣傳外貿在浙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簡單片面孤立地算經濟賬,而是要算溢出效應的總賬,帶動發展的長遠賬。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外向發展戰略便是很好的證明。因此,現在單提“集中精力抓經濟,重中之重抓工業”是不夠的,還要加上一句:“全力以赴拓市場,義無反顧抓外貿”。因為市場經濟第一要義是市場,只要有了市場才能引導投資,才能組織生產。更何況生產銷售本身不可分割,根據資源稟賦優勢,實施商品輸出是一個國家(地區)工業化現代化的經典路徑。
要加快創新發展步伐。當下有一個不是笑話的笑話,即工業產值上不去埋怨外貿市場拓展不力,外貿總額上不去責怪工業產品品質不高。其實,出現這種現象都是站位不高、眼界不寬、本位主義作怪所致。如前所述,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不是產能的問題,也不是銷能的問題,而是新商品的門類、檔次和售后服務等創新發展步伐不快的問題。要建立“跳出工業抓工業,跳出外貿抓外貿”的新思維方式,齊心合力在商品的研發投入、新品開發、品牌創建、網絡布局、方式轉變和售后服務等方面狠下功夫,而不是在問題面前相互推諉相互扯皮,唯此才能改變當前經濟發展的被動局面。
要內外并舉工貿一體。生產與銷售本身就是價值鏈條上的兩個環節,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現已融為一體,尤其是現在國際貿易發展都已到了普遍推行供應鏈管理的新階段,再也不能按照計劃經濟時代的要求來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工作,人為地把工業和外貿加以割裂,不能在抓工業時忘記銷售、在抓內需時忽視外貿。外貿工作也要多措并舉,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市場采購齊抓共管,促使浙江外貿齊頭并進。
要在營銷網絡建設上下功夫。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自建營銷網絡,打破境外市場被境外經銷商把持的被動局面,與此同時把售后服務跟上去,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這方面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優扶強。要下大力氣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努力探索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建立全新的國際市場秩序和貿易方式,沖破發達國家制定的傳統國際貿易游戲規則,爭取做到后發制人,后來居上。
要加大民營企業體制改革力度。把民營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重構適合當前生產力狀況的企業所有者、經營者、管理者和勞動者的利益關系,激發每個層面企業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通過促使民營企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構建新的生產關系,保證其在正確的道路上穩步快速發展。
作者為臺州市商務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