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馮潔
文化強省的“2.0時代”
本刊記者/馮潔
文化,是一國之軟實力,亦是一省之競爭力。與經濟發展同步,浙江在文化建設方面也早已是全國的領頭羊。早在上世紀末,浙江就率先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目標。而后浙江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又一次作出決定,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隨著中央文化建設理念的日益清晰,浙江“文化強省”建設的方向也更為篤定。新的歷史環境下,浙江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已然進入2.0時代。
當前,全國各地都已將文化產業作為提升競爭力的重中之重。在浙江,文化產業更是作為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支撐被加以強調和重視。近兩年一系列扶持政策緊鑼密鼓地出臺,恰恰預示了浙江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心。
2012年,浙江省有關部門整合、協調,陸續出臺了《關于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貫徹省委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決定的若干意見》、《關于鼓勵支持影視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意見》、《關于加快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2013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若干意見》,系統地提出了浙江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文化產業發展規模質量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現價增長20%以上,到2015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7%左右,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通觀《意見》,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不言而喻,從財政、稅收、土地政策到金融、外貿、人才扶持體系,政策支撐的一盤棋已全面鋪開,浙江文化產業發展的藍圖已初露端倪。
據浙江省委宣傳部文化事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各級政府和部門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都高度重視,除了政策層面的扶持,政府還將牽頭謀篇布局文化產業發展,如省文化廳正著手制定動漫產業發展規劃、省廣電總局正謀劃打造一個浙江影視副中心、省新聞出版局將對浙江數字出版發展出臺相關意見。該負責人表示:“當前,浙江各級黨委、政府已充分意識到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從過去的企業自發探索,到現在的政府積極布局,浙江的文化產業發展已告別‘星星點燈’的發展格局,逐步步入‘遍地皆小草’的2.0時代。”
與傳統意義的文化產業有別,進入2.0時代的浙江文化產業在探索中不斷創新,融資平臺更為活躍、園區建設集聚加深、產業融合勢頭強勁,一系列新趨勢、新特點都將順勢提升浙江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融資難題作為當前浙江文化企業普遍面臨的一個發展瓶頸,將在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探索中出現新轉機。擇機上市,以資本運作化解融資難題已成為浙江文化企業的一條通途。據省委宣傳部文化事業處統計,浙江目前已初步形成浙版傳媒上市板塊,共有文化上市企業9家。
另一方面,文化園區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不僅在數量上得以擴張,集聚程度也顯著提高。據初步統計,浙江目前的對外文化貿易基本集中在杭、寧、嘉、紹地區,當前共有各種類型的文化產業園區(基地)115個,其中國家授牌的有16個,占比13.91%。除橫店影視基地和杭州高新區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等傳統意義上的文化園區外,一批商業性文化產業園區也相繼登場,如海寧國際影視合作實驗區便是一個主打對外文化貿易的商業性文化園區。
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之下,加之近年文化園區的高度集聚發展,浙江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勢頭日益強勁。據省委宣傳部事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主要呈現兩大趨勢:一是文化產業與科技的融合,如橫店集團正在申報的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省數字出版閱讀基地與電信、移動的科技融合;二是文化產業與傳統塊狀經濟的融合,如平湖的服裝設計、紹興的輕紡科技、江山的景觀農業等文化創意產業,都是在創意經濟基礎上的一種產業深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對文化的對外開放賦予了新內涵:從過去強調大力加快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出口轉變為強調提升文化作為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水平;從強調單一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轉變為強調引進與出口的雙向開放。
浙江是一個開放度較高的省份,在文化“走出去”的進程中,浙江也始終走在全國前列。來自省商務廳的消息顯示,2013年,全省文化服務進出口總額達5.33億美元,出口規模雖然不大,但增長較快,增幅達到48.9%。其中文化服務出口達0.26億美元,同比增長48.9%;文化服務進口達5.06億美元。從文化服務出口類型看,2013年文化服務出口主要為視覺藝術、新聞出版物、動漫和游戲、廣播影視、設計服務等版權服務。
除了傳統意義的對外文化貿易,浙江文化“走出去”有哪些新路子可以探索?浙江省商務廳綜合處處長張錢江認為,任何國家和地區文化貿易的發展都離不開平臺的搭建,打造文化交流合作的開放平臺將是行之有效的舉措之一。“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提升文化的開放水平。隨著自貿區時代的到來,建立文化的開放平臺,打造對外文化貿易的示范基地,是我們下一步要重點謀劃的。”
事實上,浙江省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文化貿易平臺的拓展,先后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浙江文化主題日以及參加法國戛納影視節、倫敦國際書展、東京電玩展等國際性展會活動。但論及影響力,張錢江認為,浙江目前還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平臺,未來應在該領域尋求突破。
“除了設立國家層面的文化基地,也可以鼓勵企業作為主體打造交易會之類的平臺,特別是要借助浙江民營企業的力量,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交易平臺。”2013年11月,由華策影視主辦的“2013中國(杭州)電視劇節目推介會”就是一次頗為成功的嘗試。來自影視行業的近400家海內外影視制作和播出機構,著名編劇、導演、專家學者、制作業、播出業精英人士1200余人參會,影視作品交易規模達到電視劇年生產總量的70%以上。張錢江表示,未來應鼓勵浙江民營企業打造更多的諸如此類的國際性文化交易盛會。
文化“走出去”的終極目標就是文化傳播。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致力于構建完善的對外傳播體系,而對外文化貿易就是其中一個具體的載體和實現路徑。
省委宣傳部文化事業處相關負責人認為,要構建對外傳播體系,除了要“造船出海”,還要“借船出海”。所謂“造船出海”,就是要將本土的文化企業打造成航母級的文化企業,而“借船出海”則是要借用西方或當地媒體的資源和渠道來尋求擴張。
在省商務廳綜合處處長張錢江看來,對外文化貿易是一國發展的驅動力,內容輸出尤為關鍵。“以動漫為例,其中包含的各種元素都是對民族核心理念和價值觀的一種傳達。紅極一時的美國動漫《花木蘭》、《功夫熊貓》,就是借用了中國元素來傳達美國人的理念和價值觀。”當然,推動文化“走出去”,并非簡單地對中國價值觀、意識形態和發展模式的輸出,也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文化出口,而是要通過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間的交流、碰撞,來實現高質量的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