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宗 林琳 林翌 萬國偉
摘 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是農民增收和蔬果主產地穩定的重要因素,但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農戶參與度不高、對合作社的滿意度低下等問題。為了了解與分析蔬果主產地農戶對其參加的專業合作社的滿意度,以浙江為例做了實地調研。通過對調研獲得160份有效問卷的計量分析,發現影響農民合作社社員的滿意度的因素從大到小依次為政府、收入、服務。
關鍵詞:蔬果主產地;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F3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9-0040-02
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農民專業合作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發展,大大促進了農業現代化專業化生產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在浙江,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已近5億元,達到30多億的固定資產。浙江省已經成為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水平、社員收入最高的省份之一。但是,目前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在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不夠明確、農戶滿意度不高等。因此,要進一步建設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很有必要提高農戶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對于農戶參與專業合作社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影響專業合作社社員滿意度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一是農民自身個體特征,包括自身的性別、年齡、知識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對合作社的認知程度等(Peter Osterberg,Karin Hakelius Jerker Nilsson,2007;郭紅東,2009;盧向虎,2008;孫亞范,余海鵬,2011;牛西平,2011);二是專業合作社在管理與服務等方面對農戶的影響(Thomas W.Gray,Charles A..Kraenzle,1998;Bhuyan,2007;Svetlana Golovina,Jerker Nilsson,2009;郭紅東,2004;邵科,2012)。這些研究在調研農戶的選擇上,往往都以一個地區或幾個省份來確定。本研究認為,不同的種植作物及其商品化程度的高低都會影響農戶對合作社的參與行為與滿意程度。因此,本研究以浙江為例,選取了若干典型性蔬果主產地進行調查分析,試圖探明蔬果主產地農戶參與合作社的滿意程度及其影響因素,為更好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出建議與對策。
一、研究假設與數據收集
(一)研究假設
在考慮農戶參與專業合作社的滿意度影響因素選擇上,主要從個體因素、服務因素、收入因素、政府因素這四個方面來入手。首先,選取社員對合作社的了解情況作為指標來衡量個體因素。而衡量收入因素的3個指標則是農產品銷售價格、生產經營成本、獲得資金借貸。服務因素通過農產品質量、農民技能、提供產品儲蓄或加工等方面來衡量。政府因素包括對政府政策的了解、政府所提供的支持力度這兩個要素。文中假設這9個指標對農戶參與合作社的影響是顯著的,并且通過對農戶的問卷調研來分析佐證。
(二)數據收集
為了使數據與研究主旨相符,2013年6—12月,我們選擇了浙江省建德(草莓)、海鹽(包心菜)、平湖(西瓜)、上虞(葡萄)、奉化(水蜜桃)等縣市的200戶農戶(均已參加當地的合作社)發放了問卷,回收問卷175份,有效問卷160份,問卷有效率為91.4%。對于數據處理,主要是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相關的描述性分析、相關性分析以及回歸分析。
二、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1.農戶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的農戶中男性有131人,占82%,女性為29人。從年齡上來看,41—60歲之間的占了71.2%。就社員的文化水平而言,初中水平的人數約為50.6%,小學文化及以下的約為23.1%,高中及以上僅占26.3%。就社員家庭年收入來看,農戶家庭年收入在5萬—10萬元的比率最高,占了63.2%。
2.農戶的家庭經營特征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被調者中收入來源最大的農產品主要是包心菜、西瓜、水蜜桃、葡萄、草莓,這5種經濟作物所占總量的比重達到了約87%。被調研者中農產品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重為0—25%的社員占到了將近一半,約為49%;其次是比重占家庭總收入25%—50%的為35%。可見,農戶的農外收入占比較大。
3.合作社的組織機構與特征
從社員參加專業合作社的途徑來看,大多數社員都是因為村委會動員而加入的,約占53.8%;其次為33.1%的政府動員;而社員主動找上門的占8.1%。從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的發起者來看,被調者中參與的合作社組織發起者主要是村委會以及當地政府部門,這兩者的比例占到總比重的絕大多數,約為83.2%。
4.農戶的總體滿意度
從調查所得結果來看,社員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整體滿意度的基本情況為:非常滿意占4%,很滿意為29%,一般占52%,不滿意占15%。
(二)相關分析
如研究假設所述,本研究設了公變量F1(個體因子)、F2(收入因子)、F3(服務因子)、F4(政府因子)與因變量Y(總體滿意度)。這里對它們作了相關性分析,以期得出公變量中哪一個因子對因變量Y的影響最顯著。通過數據處理可見,F4(政府因子)與總體滿意度的相關系數最大,為0.730;其次是F2(收入因子),為0.716;再次是F3(服務因子),為0.609。因為這3個因子的r值都處于0.3—0.8之間,表明F2、F3、F4這3個自變量與因變量Y(總體滿意度)呈現中度相關,且相關系數的檢驗值P小于0.01,可認為變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且相關性顯著。
(三)回歸分析
這里,我們將假設的9個變量轉化為4個公因素變量,并且把這4個公因素變量作為自變量與因變量進行了線性回歸分析。由于受限于因變量的離散特征,關于個體(年齡、文化水))等決策主體對是否進行(參與)某些事項的選擇(意愿)研究,理論界一般是用非線性的分析方法特別是運用離散選擇模型進行應用性分析(如McFadden & Train,2000;McFadden,2001)。而本研究在選取個體因子時已經排除了文化水平等要素,在分析中不考慮個體因子帶來的影響,故運用線性回歸分析所得到的結果也是合理的。我們對回歸模型進行了匯總(表1),并做了方差分析(表2)。由于F值為82.136,P值小于0.005,表明該模型是具有相應的統計意義的,也即四個自變量F1—F4 在該回歸系數中是具有有統計意義的。endprint
F4(政府因子):a=0.419,b=0.464,F4政府因素對Y滿意度影響最大。政府因素所得出的P值小于0.001,非常顯著,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政府對專業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越大,社員對發展合作社的相關政策越了解,社員的滿意度就越高。
F2(收入因子):a=0.419,b=0.432,F2 收入因素與Y滿意度之間存在正相關,F2對Y的影響僅次于政府因子,在同等條件下,隨著收入因子滿意度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對合作社的總體滿意度也會隨之升高。
F3(服務因子):a=0.419,b=0.385,同理,自變量F3與因變量Y之間存在正相關,即隨著收入因子滿意度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對合作社的總體滿意度也會隨之升高。
F1(個體因素):對社員的滿意度影響相對較小,但其對社員的滿意度影響也不能忽視。其個體因素的P值為0.237,表明他的顯著性并不是很高,也就是說當個體因子有所提升時,其他條件不變,總體滿意度被其影響的程度并不大。
三、結論與建議
(一)主要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影響農民合作社社員的滿意度的因素從大到小依次如下。
1.政府因素。主要表現是合作社社員對政府政策的了解程度。當農戶對政府政策了解越透徹,政府的支持力度越大,他們對合作社的滿意度也就會相應的大幅提高。
2.收入因素。農產品的銷售價格是否得到提高是決定收入因素的最重要指標,合作社幫助其社員提高產品售價的能力是對收入因素影響最大的因素。當然,幫助農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也具有較大的影響。
3.服務因素。為合作社社員提供專業的技術培訓,提高其生產技能是最能體現服務因素的指標。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合作社應該能更多的去免費或者以較優惠的價格出售給社員相應的生產資料,突出抓生產、加工、儲藏、技術指導等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
4.個體因素。本研究僅采用了社員對專業合作社的了解程度一個指標,結果表明與最終的滿意度之間的相關關系并不顯著。另外,我們也對農戶文化水平這一要素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其對總體滿意度的影響并不顯著。
(三)相關建議
1.建議政府要更加注重相應政策的出臺與宣傳,讓更多的農戶了解到這些政策,以以增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數量,提升現有社員對合作社的總體滿意度。
2.合作社應該更多的去幫助那些收入低的社員,增加其來自農產品的收入。如合作社可以建立起屬于自己合作社的原產地品牌,利用品牌效應來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從而不斷增加社員的收入。
3.在服務方面,協調農技等部門更多的專業技能培訓,增加社員的生產技術,讓社員對生產更好的農產品更有信心。同時,合作社也應該盡可能幫助解決農產品后期的加工、儲藏等,以不斷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參考文獻:
[1] Peter Osterberg,Karin Hakelius,Jerker Nilsson.Members' Perception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ance of Cooperatives:The Key
to Trust and Commitment i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2007,(5).
[2] Thomas W.Gray,Charles A.Kraenzle.Member Participation i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Regression and Scale Analysis[D].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Business-Cooperative Service,1998.
[3] 郭紅東,樓棟,等.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成長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J].中國農村經濟,2009,(8).
[4] 孫亞范,余海鵬,社員認知、利益需求與農民合作的制度安排分析——基于江蘇的調研數據[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2).
[5] 牛西平.農戶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意愿及其滿意度分析[D].西安:西北大學,2011.
[6] 邵科.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參與行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2.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
F4(政府因子):a=0.419,b=0.464,F4政府因素對Y滿意度影響最大。政府因素所得出的P值小于0.001,非常顯著,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政府對專業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越大,社員對發展合作社的相關政策越了解,社員的滿意度就越高。
F2(收入因子):a=0.419,b=0.432,F2 收入因素與Y滿意度之間存在正相關,F2對Y的影響僅次于政府因子,在同等條件下,隨著收入因子滿意度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對合作社的總體滿意度也會隨之升高。
F3(服務因子):a=0.419,b=0.385,同理,自變量F3與因變量Y之間存在正相關,即隨著收入因子滿意度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對合作社的總體滿意度也會隨之升高。
F1(個體因素):對社員的滿意度影響相對較小,但其對社員的滿意度影響也不能忽視。其個體因素的P值為0.237,表明他的顯著性并不是很高,也就是說當個體因子有所提升時,其他條件不變,總體滿意度被其影響的程度并不大。
三、結論與建議
(一)主要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影響農民合作社社員的滿意度的因素從大到小依次如下。
1.政府因素。主要表現是合作社社員對政府政策的了解程度。當農戶對政府政策了解越透徹,政府的支持力度越大,他們對合作社的滿意度也就會相應的大幅提高。
2.收入因素。農產品的銷售價格是否得到提高是決定收入因素的最重要指標,合作社幫助其社員提高產品售價的能力是對收入因素影響最大的因素。當然,幫助農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也具有較大的影響。
3.服務因素。為合作社社員提供專業的技術培訓,提高其生產技能是最能體現服務因素的指標。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合作社應該能更多的去免費或者以較優惠的價格出售給社員相應的生產資料,突出抓生產、加工、儲藏、技術指導等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
4.個體因素。本研究僅采用了社員對專業合作社的了解程度一個指標,結果表明與最終的滿意度之間的相關關系并不顯著。另外,我們也對農戶文化水平這一要素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其對總體滿意度的影響并不顯著。
(三)相關建議
1.建議政府要更加注重相應政策的出臺與宣傳,讓更多的農戶了解到這些政策,以以增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數量,提升現有社員對合作社的總體滿意度。
2.合作社應該更多的去幫助那些收入低的社員,增加其來自農產品的收入。如合作社可以建立起屬于自己合作社的原產地品牌,利用品牌效應來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從而不斷增加社員的收入。
3.在服務方面,協調農技等部門更多的專業技能培訓,增加社員的生產技術,讓社員對生產更好的農產品更有信心。同時,合作社也應該盡可能幫助解決農產品后期的加工、儲藏等,以不斷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參考文獻:
[1] Peter Osterberg,Karin Hakelius,Jerker Nilsson.Members' Perception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ance of Cooperatives:The Key
to Trust and Commitment i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2007,(5).
[2] Thomas W.Gray,Charles A.Kraenzle.Member Participation i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Regression and Scale Analysis[D].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Business-Cooperative Service,1998.
[3] 郭紅東,樓棟,等.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成長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J].中國農村經濟,2009,(8).
[4] 孫亞范,余海鵬,社員認知、利益需求與農民合作的制度安排分析——基于江蘇的調研數據[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2).
[5] 牛西平.農戶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意愿及其滿意度分析[D].西安:西北大學,2011.
[6] 邵科.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參與行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2.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
F4(政府因子):a=0.419,b=0.464,F4政府因素對Y滿意度影響最大。政府因素所得出的P值小于0.001,非常顯著,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政府對專業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越大,社員對發展合作社的相關政策越了解,社員的滿意度就越高。
F2(收入因子):a=0.419,b=0.432,F2 收入因素與Y滿意度之間存在正相關,F2對Y的影響僅次于政府因子,在同等條件下,隨著收入因子滿意度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對合作社的總體滿意度也會隨之升高。
F3(服務因子):a=0.419,b=0.385,同理,自變量F3與因變量Y之間存在正相關,即隨著收入因子滿意度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對合作社的總體滿意度也會隨之升高。
F1(個體因素):對社員的滿意度影響相對較小,但其對社員的滿意度影響也不能忽視。其個體因素的P值為0.237,表明他的顯著性并不是很高,也就是說當個體因子有所提升時,其他條件不變,總體滿意度被其影響的程度并不大。
三、結論與建議
(一)主要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影響農民合作社社員的滿意度的因素從大到小依次如下。
1.政府因素。主要表現是合作社社員對政府政策的了解程度。當農戶對政府政策了解越透徹,政府的支持力度越大,他們對合作社的滿意度也就會相應的大幅提高。
2.收入因素。農產品的銷售價格是否得到提高是決定收入因素的最重要指標,合作社幫助其社員提高產品售價的能力是對收入因素影響最大的因素。當然,幫助農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也具有較大的影響。
3.服務因素。為合作社社員提供專業的技術培訓,提高其生產技能是最能體現服務因素的指標。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合作社應該能更多的去免費或者以較優惠的價格出售給社員相應的生產資料,突出抓生產、加工、儲藏、技術指導等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
4.個體因素。本研究僅采用了社員對專業合作社的了解程度一個指標,結果表明與最終的滿意度之間的相關關系并不顯著。另外,我們也對農戶文化水平這一要素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其對總體滿意度的影響并不顯著。
(三)相關建議
1.建議政府要更加注重相應政策的出臺與宣傳,讓更多的農戶了解到這些政策,以以增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數量,提升現有社員對合作社的總體滿意度。
2.合作社應該更多的去幫助那些收入低的社員,增加其來自農產品的收入。如合作社可以建立起屬于自己合作社的原產地品牌,利用品牌效應來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從而不斷增加社員的收入。
3.在服務方面,協調農技等部門更多的專業技能培訓,增加社員的生產技術,讓社員對生產更好的農產品更有信心。同時,合作社也應該盡可能幫助解決農產品后期的加工、儲藏等,以不斷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參考文獻:
[1] Peter Osterberg,Karin Hakelius,Jerker Nilsson.Members' Perception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ance of Cooperatives:The Key
to Trust and Commitment i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2007,(5).
[2] Thomas W.Gray,Charles A.Kraenzle.Member Participation i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Regression and Scale Analysis[D].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Business-Cooperative Service,1998.
[3] 郭紅東,樓棟,等.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成長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J].中國農村經濟,2009,(8).
[4] 孫亞范,余海鵬,社員認知、利益需求與農民合作的制度安排分析——基于江蘇的調研數據[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2).
[5] 牛西平.農戶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意愿及其滿意度分析[D].西安:西北大學,2011.
[6] 邵科.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參與行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2.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