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明代蘇州府藏書家的藏書風氣和刻書風尚

2014-11-28 09:14:52王桂平
出版科學 2014年6期

王桂平

[摘 要] 明代蘇州府藏書風氣非常興盛,且大部分藏書家同時又是刻書家,本文簡述蘇州藏書家藏書風氣之興盛和刻書盛況,并以家族的傳習、師生的傳承、朋友的熏染、姻婭之影響等途徑,論述蘇州藏書家的刻書風尚。

[關鍵詞] 明代 蘇州府 藏書風氣 刻書影響

[中圖分類號] G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4) 06-0098-04

On the General Mood of Books Collection and the Prevailing Custom of Engraver of Books of Ming Dynasty Bibliophiles in Suzhou

Wang Guiping

(Library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7)

[Abstract] It is very prosperous on the general mood of collection of books in Suzhou in Ming Dynasty, and most of the bibliophiles are the publishers. The article resumed the exceptionally grand occasion in collection of books and engraver of books of Suzhou, and through the ways of family traditions,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inheritance, friends of the infection, the influence of relative by marriage, etc., discussed the prevailing custom of engraver of books Of the bibliophiles.

[Key words] Ming Dynasty Su zhou General mood of books colleetion Prevailing custom of the engraver of books

蘇州府藏書事業自古就有悠久的歷史,許多文人學士都有藏書的習慣,很多人愛書成癖,視書如命,不求仕進,卻把藏書作為自己的終生事業。如宋、齊之間,蘭陵(今常州)人丘巨源嗜愛藏書,遇雨屋漏時唯恐淋潮了圖書,急以布被覆蓋;吳郡吳縣(今蘇州)人陸澄行坐皆手不釋卷,家富藏書,多達萬余卷;宋哲宗時,吳縣人朱長文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后回鄉在樂圃坊,藏書達二萬卷,遠近聞名;南宋吳縣人葉夢得在石林谷建樓藏書,自號石林居士,收聚圖書達三萬多卷;元吳興人周密在宋亡后隱居并山,所著的《齊東野語》曾追述了本鄉自葉夢得以來各家藏書的盛況。吳縣人俞琰在宋亡后隱居南園,有老屋數間儲存古書金石,日以圖書自娛,刻過自撰《周易集說》四十卷、《周易參同契發揮》三卷和《釋疑》一卷。他的后世也藏書校讀,人稱南園俞氏。松江人莊肅在宋亡后棄官隱居青龍鎮,性嗜書,手抄各類圖書,藏書多達八萬卷,成為元代南方最大的藏書家。

1 明代蘇州府藏書家藏書風氣非常興盛

明代蘇州府人文蔚起,藏書家燦若星斗。他們博采秘籍,廣搜善本,建崇樓,筑別館,百宋千元,縹緗插架,參稽互證,搜亡接隱,藏書風氣很濃。

昆山人葉盛以抄書、藏書著稱于世,他任官數十年,喜愛校理圖書,又竭力訪征圖籍,曾親去虞堪的后人家中,求得遺書加以刊印。葉盛收藏的圖書共約二萬三千卷,并編輯了《菉竹堂書目》。吳縣吳寬喜親手抄錄圖書,筆法秀美,以印有紅格的紙傳寫秘籍,蓋有印記,他的藏書處取名“叢書堂”,編集了藏書目錄。吳縣杜瓊家居東原,人稱東原先生,購置了宋代藏書家朱長文的樂圃,隱居不仕,聚集了眾多的典籍。吳縣王鏊曾任高官,也富有藏書,并把圖書分散儲存數處,以防止散失與水火之災。吳縣邢量以醫卜自給,室中臥床之外左右皆是圖書,藏書都親手校勘,訂正原有的訛誤,吳寬曾至他家訪書。當時顯宦吳寬、王鏊相與領袖群倫,獎掖后進,出現了一大批追隨的藏書家,以至于一些書畫名家和學派人物也都熱衷藏書。

沈周擅長繪畫,為“明四家”之首,又廣積圖書,以致“無屋不藏書”。他的兒子沈云鴻也喜愛收藏古書并勤于校勘。另一“明四家”的唐寅在桃花塢建有夢墨亭藏書,每夜校讀一卷,朱黃批點,讀畢則描小圖或題詩文。文徵明也是“明四家”之—,富藏書,尤愛抄書,蓋以“玉蘭堂”“辛夷館”等多種印章,他的子孫數代也連續藏書。明代重要的文學流派前后七子中,王世貞、徐禎卿亦是蘇州藏書家。

此外,吳縣楊循吉、錢谷、柳僉、吳岫,常熟的楊儀、孫樓、趙琦美、錢謙益、毛晉,昆山人歸有光,華亭人何良俊、莫是龍、陳繼儒,常熟秦四麟等藏書名震當時。如歸有光贖回其妻先世在安亭的舊屋,仍名世美堂,購求傳抄圖籍,藏書數千卷,日加校讀。曾云:“生平無他嗜好,獨好書,以為適吾性焉耳。”[1]其妻也喜聚書,曾命女仆購求故家舊藏中已散落的零冊。

吳晗《江浙藏書家史略》收錄明代藏書家180多人,其中蘇州府占120多人。“藏書之風氣盛,讀書之風氣亦因之而興,好學敏求之士往往跋涉千里,登門借讀,或者輾轉請托,錄副本,甚或節衣縮食,恣意置書,每有室有懸磬而棄書充棟者,亦有畢生以抄誦秘籍為事,蔚成藏家者”[2]。孫慶增《藏書紀要》載,明代藏書家47人,其中蘇州府籍有36人。蔣吟秋輯《吳中藏書先哲考略》列舉藏書家,宋代5人,元代5人,明代有52人。

2 明代蘇州府藏書家刻書盛況

自古典籍興廢更迭,許多藏書家懼文獻消沉,以扶微振墜、闡發隱微為己任,搜羅殘籍秘本和時人的一些學術成果付之剞劂,為古人續命。明代蘇州府藏書家藏書刻書在全國首屈一指,“吳會、金陵,擅名文獻,刻本至多,巨帙類書,咸薈萃焉。……余所見當今刻本,蘇、常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其精吳為最”[3]。可見蘇州不僅刻本至多,而且質量很高。筆者在完成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明清江蘇藏書家刻書成就和特征》時,根據《江蘇刻書》[4]和國家圖書館及南京圖書館等所藏書進行統計,蘇州府所包括的七縣一州藏書家刻書人數達213人。見表1。著名的刻書家有毛晉、袁褧、王鏊、黃省曾、黃魯曾、趙用賢、趙琦美、顧元慶、張習、陸元大、蘇獻可、顧春、沈玉文、郭云鵬、徐時泰等,尤以毛晉最為代表。endprint

表1 蘇州府七縣一州刻書人數表

毛晉, 原名鳳苞,字子九,后改名晉,字子晉,以字行。前后積書八萬四千冊,構汲古閣、目耕樓以庋之。藏書室名有汲古閣、綠君亭、世美堂等。《蘇州府志》記載,他“縮衣節食,遑遑以刊書為急務。以致夏不知暑,冬不知寒,晝不知出戶,夜不知掩扉”。直到“頭顱如雪,目睛如霧,尚矻矻不休”。據清末陶湘在刻《明毛氏汲古閣刻書目錄》序記載,毛晉一生刻書六百余種、板片十余萬塊。毛晉刻書非常注重精選底本,不惜重金收購珍貴的宋元版本和舊槧本。《明毛氏汲古閣刻書目錄》卷首曾云:“有以宋槧本至者,門內主人計頁酬錢,每葉出二百;有以舊鈔本至者,每葉出四十;有以時下善本至者,別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于是湖州書舶云集于七星橋毛氏之門矣。

3 明代蘇州藏書家刻書風尚

刻書與藏書相輔而行,凡刻書發達的地區,其藏書也興盛;而藏書興盛的地方,其刻書業也繁榮。刻書為藏書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豐富的藏書反過來又促進刻書業的發達與繁榮。明代學風的興盛,學派眾多,百花齊放,產生了大量的學術成果,為刻書家提供了優良的素材,為藏書奠定了基礎;明朝文人柄政,儒學昌盛,學者們藏書、校書、著書、刻書蔚為風氣。在學風文風及好古之風的影響下,藏書家藏書刻書之風盛行,互相熏染。下面以家族的傳習、師生的傳承、朋友的熏染、姻婭之影響為途徑,闡述蘇州藏書家的刻書風尚。

3.1 家族刻書之傳習

明代蘇州藏書世家很多,家族的傳習表現為,父刻書,子也刻書,良好的傳統世代相傳。如蘇州寒山趙樞生、趙宧光、趙均一家藏書刻書幾代相傳,趙用賢與其子趙琦美,王鏊與其子王延喆,錢谷與其子錢允治,毛晉與其子毛扆等,均子承父業。一個家庭的兄弟們有共同的藏書嗜好,讀書唱和,刻書流傳,或兄弟間互相校勘、作序助其梓刻,風雅無比。如吳縣袁表、袁褧、袁褒、袁袠四個親兄弟,與從弟袁袞、袁裘時稱袁氏六俊[5];長洲皇甫沖、皇甫涍、皇甫汸、皇甫濂稱“皇甫四杰”[6],與“皇甫四杰”中表的黃魯曾、黃省曾、黃貫曾三兄弟等等皆為代表。下面以趙用賢父子和袁氏六俊為代表進行闡述。

趙用賢,字汝師,號定宇,常熟人。趙用賢嗜收藏圖書,博求廣采,凡書皆收,哪怕是斷編殘帙,他也收集,并認真整理,詳加校勘。藏書2000余種,上萬冊,編有《趙定宇書目》。趙用賢刻印了《五經》《管子》《韓非子》《玉海》等書,版刻和所用紙墨都很講究,特別是《管子》一書,購買數十種善本,丹鉛校讎,匯各書之精華,而后付梓,質量相當高,幾乎可以和宋刻相媲美,后人視為善本。此后的刻本、校注本多以此為底本。趙琦美,字元度,號清常道人。趙琦美繼承其父趙用賢的藏書,藏書總數達5000余種,20000余冊,藏書室名脈望館、世讓堂。錢謙益《刑部郎中趙君墓表》稱:“天性穎發,博聞強記。欲網羅古今載籍,甲乙詮次,以待后之學者。損衣削食,假借繕寫三館之秘本,兔園之殘冊。刓編嚙翰,斷碑殘甓,梯航訪求,朱黃讎校,移日分夜,窮志盡氣。好之之篤摯,與讀之之專勤,近古所未有也。”《洛陽伽藍記》一書,經趙琦美長達8年的校勘,校出并改正錯誤488處,衍脫320處,使之成為善本。他刻印的書可考的還有,萬歷二十三年(1595)刊刻蘇軾《東坡學生志林》五卷,九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于常熟翻刻宋本《仲景全書四種》,每半頁十行,行十九字,白口,單魚尾,四周單邊;萬歷中刊刻宋吳縝《新唐書糾謬》二十卷,九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單邊。

袁氏六俊中,長兄袁表,字邦正,“數與昆弟及文先生徵仲、王子履吉輩相唱和。所著有《江南春集》行于世”[7]。正德十五年(1520)于蘇州翻刻宋本《皮日休文藪》十卷,又翻刻宋本《脈經》十卷,后有正德庚辰袁表跋,《題皮日休文藪后》云:“余偶見舍弟褧之本,盡讀而奇之,因文念重其人,遂同諸弟袞、袠勘校鋟棗,與博古者共,子亦少慰矣。”嘉靖十八年(1539),袁表刻《江南春詞》一卷,收錄了沈周、倪瓚等人的手稿,傳家鄉先哲之精蘊,袁表序而刻之,后有袁袠跋。袁褧,字尚之,自號謝湖居士。袁褧先有磐石齋為藏書樓,后又筑西庚草堂為藏書之所,并專辟嘉趣堂為刻書之地。《吳越所見書畫錄》卷四《明吳中諸賢贈袁方齋書畫冊》陸時化識云,褧“累試不第,多藏書以自娛。重摹宋槧行世,人爭珍之。即今所謂袁家板是也”。所刻《六家注文選》,刻印時間長達16年,選用五臣、六臣、李善本、巾箱、白文、小字、大字數十種精細校勘,延請剞劂高手吳中名匠周慈書寫,李清、李經、李澤、李宗信等鏤版,筆畫遒勁,世稱精絕,堪稱明代翻刻宋本的最杰出代表。因其刻印考究,多為書賈割裂牌記,謬稱宋塹。另外,袁褧所刻《世說新語》,所據為陸游校刊本,是陸游守新定時郡齋刊本,后有淳熙戊申放翁跋語。袁褒,字與之,自稱臥雪公,卜居桃花塢,筑室灌園。袁褒“無他嗜好,惟耽學不倦,精鑒賞,工翰藻。吳中稱為博雅君子”[8]。袁氏六俊的后代,喜刻書的也不少,如袁褒子袁年,萬歷十二年(1584),刻堂哥袁尊尼撰《袁魯望集》十二卷等。

3.2 師生刻書之傳承

師生的傳承表現為有學問的大家在當時社會上有深刻的影響,有一大批追隨者,老師喜刻書,弟子亦喜刻書;或者老師倡導在先,追隨者一呼百應。

正德嘉靖以后,以“后七子”領袖之一文學名士王世貞為宗主的吳中文人活動趨盛,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王世貞,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太倉人,家富藏書,多達三萬卷,重視對宋元舊版書的收藏,在他的莊園弇州園中,修筑小酉館以存普通圖書,另建藏經閣,貯藏道佛經書,爾雅堂珍藏宋版圖書,九友齋專藏精善之書。曾刻《讀易纂》五卷,《首》一卷。吳江俞安期,嘗以長律一百五十韻投王世貞,世貞為之延學。俞安期也喜刻書,嘉靖間翻刻宋本《事類賦注》三十卷,還撰刻過《翏翏集》四十卷,《唐類函》二百卷,《詩雋類函》一百五十卷,《莊騷合刻》二種十二卷,《類苑瓊英》十卷。

在以詩人王世貞為首的“后七子”的復古思潮倡導下,尊唐的風氣籠罩著整個詩壇,進而影響到當時的刻書事業,形成一種唐詩出版熱,正德、嘉靖年間蘇州藏書家翻宋刻唐詩達到高潮。袁翼,字飛卿,吳縣人,曾刻印多種唐人詩集,如正德十四年(1519)刻《王昌齡詩集》三卷和《李翰林集》十卷,此外還刻《皇甫冉詩集》等。吳縣黃省曾正德七年(1512)刻《唐劉義詩》一卷、正德十三年(1518)刻唐王逸注《楚辭章句》十七卷。據焦竑《國史經籍志》記載,黃省曾還刻有《三十六家唐詩》。吳縣黃貫嘉靖三十三年(1554)曾刻《唐詩二十六家》。正德十四年(1519)吳門陸元大刊印《唐五家詩》。嘉靖中,松江朱警輯刻《唐百家詩》。萬歷三十一年(1603)吳縣許自昌霏玉軒輯刻《前唐十二家詩》二十四卷。崇禎間,毛晉汲古閣先后輯刻《唐人八家詩》《五唐人集》《唐六名家集》四十二卷、《唐四名家集》十二卷、《唐三高僧詩》四十七卷、《唐人選唐詩八種》等。endprint

3.3 朋友刻書之熏染

朋友的熏染,即通常所說的“近朱者赤”。一個朋友刻書,與其交往的其他朋友也喜聞樂道,甚至愿意為其操刀刻書。王鏊,字濟之,明吳縣洞庭湖東山人。王鏊的藏書樓為顏樂堂,所藏珍本頗多。正德十二年(1517),王鏊刻《孫可之文集》十卷。底本為浙江鮑士恭家藏本,王鏊從內閣鈔出。此外,他還刻過《古尚方》一書。他不僅自己刻書,還對其他朋友刻書給予大力支持,熱心為他們所刻書撰序。如黃希武刻《左傳詳節》,席同文、李立卿刻《唐六典》,尹左綿、高公次刻《王逸注楚辭》,王鏊都應其請,為他們所刻書撰寫了序言。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吳縣人,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才子”,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是吳中活躍的文人兼藏書家。他一生遭遇不白,與袁氏六俊有相同之處。加之袁袠曾與唐寅交游,值袁袠大赦在家,嘉靖十三年(1534),袁袠刻《唐伯虎集》二卷、《樂府詩》三十二首、《賦》二首、《雜文》十五首,故刻以寄志。云:“袠童時嘗獲侍高論,接杯酒之歡。哲人已遠,九京不作,撫頌遺文,慨仰遐烈,爰加蒐摭,庶存梗概云爾。”[11]袁袠所刻《唐伯虎集》,多唐寅初年所作詩文。該刻本較好地收集保存了唐寅早年的詩文創作成果。此集刻本,在萬歷時已罕見,曹元亮稱“為世片玉”[12]。

3.4 姻婭刻書之影響

姻婭刻書之影響是指一個喜愛藏書刻書的家族,即使聯姻,也與有同樣愛好的家族喜結連理。

黃姬水,初名道中,字致甫,又字淳父,號質山,是著名藏書家兼刻書家黃省曾之子。子承父業,也喜愛藏書和刻書,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有前后《漢記》,非常精美,還刻有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尺牘奏議》五卷、《附錄》十七卷,范純仁《范忠宣公文集》二十卷。隆慶六年(1572)校刻屠本畯《楚騷協韻》十卷,萬歷初刻過自撰《白下集》。黃姬水之婿顧九思,字與睿,號韋所,長洲縣人。所著《掖峘題稿》,具有風節。明萬歷十三年(1585)顧九思刻其岳父黃姬水撰《黃淳父先生全集》二十四卷。

蘇州寒山趙樞生,原名延梧,字彥材,別號含玄子,萬歷年間,刊刻自撰《含玄子》十六卷,《附錄》一卷和《含玄齋遺編》四卷,《別編》一卷。趙樞生之子趙宧光,字凡夫,一生不仕,只以高士名冠吳中,娶妻陸師道之女陸卿子。趙宧光曾刻陸卿子撰《考槃集》六卷,宋洪邁編《唐人萬首絕句》四十卷、自訂《朝鮮史略》六卷等。趙宧光之子趙均,字靈均,自號墨丘生,筑有小宛堂藏書。從其父傳六書之學,居則與妻子文俶夫妻唱和。文俶,字端容,明長洲人,其高祖是文征明,其父是文從簡,均為著名的藏書家。趙均亦喜刻書,崇禎六年(1633)于蘇州翻刻宋本《玉臺新詠》十卷,還刻有趙宦光《說文長箋》一百卷附《六書長箋》七卷、《寒山帚談》二卷、《拾遺》一卷、《附錄》一卷,《朝鮮史略》六卷,陸卿子《考榘集》六卷、《玄芝集》四卷,宋洪邁《宋洪魏公進萬首唐人絕句》四十卷。

以上四者之間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以至于整個蘇州都織成了一張以藏書和刻書為結點的大網。在這些人的帶動下,藏書家刻書蔚然成風。刻書使學術成果能夠在社會上廣泛流傳,能夠更好地保存當時的學術成果,增強學術影響力,也使更多的藏書家投入整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行列。

注 釋

[1]歸有光.震川集·題金石錄后

[2]吳晗.江蘇藏書家史略[M] .北京:中華書局,1981:118

[3](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4經籍會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10

[4][6]江澄波等.江蘇刻書[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137

[5][ 8]袁鹓卿.吳門袁氏家譜[M] .民國八年(1919)石印本

[7] (清)汪琬.袁氏六俊小傳·堯峰詩文鈔,卷三十五

[9]張廷玉.明史·文苑傳

[10]李夢陽.空同集.鄧云霄、潘之恒輯刊66卷本.萬歷壬寅至癸卯蘇州刻本,附錄二

[11]袁袠.胥臺集十四:584--585

[12]南京師范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著.江蘇藝文志·蘇州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375

(收稿日期:2013-12-01)endprint

3.3 朋友刻書之熏染

朋友的熏染,即通常所說的“近朱者赤”。一個朋友刻書,與其交往的其他朋友也喜聞樂道,甚至愿意為其操刀刻書。王鏊,字濟之,明吳縣洞庭湖東山人。王鏊的藏書樓為顏樂堂,所藏珍本頗多。正德十二年(1517),王鏊刻《孫可之文集》十卷。底本為浙江鮑士恭家藏本,王鏊從內閣鈔出。此外,他還刻過《古尚方》一書。他不僅自己刻書,還對其他朋友刻書給予大力支持,熱心為他們所刻書撰序。如黃希武刻《左傳詳節》,席同文、李立卿刻《唐六典》,尹左綿、高公次刻《王逸注楚辭》,王鏊都應其請,為他們所刻書撰寫了序言。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吳縣人,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才子”,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是吳中活躍的文人兼藏書家。他一生遭遇不白,與袁氏六俊有相同之處。加之袁袠曾與唐寅交游,值袁袠大赦在家,嘉靖十三年(1534),袁袠刻《唐伯虎集》二卷、《樂府詩》三十二首、《賦》二首、《雜文》十五首,故刻以寄志。云:“袠童時嘗獲侍高論,接杯酒之歡。哲人已遠,九京不作,撫頌遺文,慨仰遐烈,爰加蒐摭,庶存梗概云爾。”[11]袁袠所刻《唐伯虎集》,多唐寅初年所作詩文。該刻本較好地收集保存了唐寅早年的詩文創作成果。此集刻本,在萬歷時已罕見,曹元亮稱“為世片玉”[12]。

3.4 姻婭刻書之影響

姻婭刻書之影響是指一個喜愛藏書刻書的家族,即使聯姻,也與有同樣愛好的家族喜結連理。

黃姬水,初名道中,字致甫,又字淳父,號質山,是著名藏書家兼刻書家黃省曾之子。子承父業,也喜愛藏書和刻書,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有前后《漢記》,非常精美,還刻有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尺牘奏議》五卷、《附錄》十七卷,范純仁《范忠宣公文集》二十卷。隆慶六年(1572)校刻屠本畯《楚騷協韻》十卷,萬歷初刻過自撰《白下集》。黃姬水之婿顧九思,字與睿,號韋所,長洲縣人。所著《掖峘題稿》,具有風節。明萬歷十三年(1585)顧九思刻其岳父黃姬水撰《黃淳父先生全集》二十四卷。

蘇州寒山趙樞生,原名延梧,字彥材,別號含玄子,萬歷年間,刊刻自撰《含玄子》十六卷,《附錄》一卷和《含玄齋遺編》四卷,《別編》一卷。趙樞生之子趙宧光,字凡夫,一生不仕,只以高士名冠吳中,娶妻陸師道之女陸卿子。趙宧光曾刻陸卿子撰《考槃集》六卷,宋洪邁編《唐人萬首絕句》四十卷、自訂《朝鮮史略》六卷等。趙宧光之子趙均,字靈均,自號墨丘生,筑有小宛堂藏書。從其父傳六書之學,居則與妻子文俶夫妻唱和。文俶,字端容,明長洲人,其高祖是文征明,其父是文從簡,均為著名的藏書家。趙均亦喜刻書,崇禎六年(1633)于蘇州翻刻宋本《玉臺新詠》十卷,還刻有趙宦光《說文長箋》一百卷附《六書長箋》七卷、《寒山帚談》二卷、《拾遺》一卷、《附錄》一卷,《朝鮮史略》六卷,陸卿子《考榘集》六卷、《玄芝集》四卷,宋洪邁《宋洪魏公進萬首唐人絕句》四十卷。

以上四者之間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以至于整個蘇州都織成了一張以藏書和刻書為結點的大網。在這些人的帶動下,藏書家刻書蔚然成風。刻書使學術成果能夠在社會上廣泛流傳,能夠更好地保存當時的學術成果,增強學術影響力,也使更多的藏書家投入整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行列。

注 釋

[1]歸有光.震川集·題金石錄后

[2]吳晗.江蘇藏書家史略[M] .北京:中華書局,1981:118

[3](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4經籍會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10

[4][6]江澄波等.江蘇刻書[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137

[5][ 8]袁鹓卿.吳門袁氏家譜[M] .民國八年(1919)石印本

[7] (清)汪琬.袁氏六俊小傳·堯峰詩文鈔,卷三十五

[9]張廷玉.明史·文苑傳

[10]李夢陽.空同集.鄧云霄、潘之恒輯刊66卷本.萬歷壬寅至癸卯蘇州刻本,附錄二

[11]袁袠.胥臺集十四:584--585

[12]南京師范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著.江蘇藝文志·蘇州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375

(收稿日期:2013-12-01)endprint

3.3 朋友刻書之熏染

朋友的熏染,即通常所說的“近朱者赤”。一個朋友刻書,與其交往的其他朋友也喜聞樂道,甚至愿意為其操刀刻書。王鏊,字濟之,明吳縣洞庭湖東山人。王鏊的藏書樓為顏樂堂,所藏珍本頗多。正德十二年(1517),王鏊刻《孫可之文集》十卷。底本為浙江鮑士恭家藏本,王鏊從內閣鈔出。此外,他還刻過《古尚方》一書。他不僅自己刻書,還對其他朋友刻書給予大力支持,熱心為他們所刻書撰序。如黃希武刻《左傳詳節》,席同文、李立卿刻《唐六典》,尹左綿、高公次刻《王逸注楚辭》,王鏊都應其請,為他們所刻書撰寫了序言。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吳縣人,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才子”,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是吳中活躍的文人兼藏書家。他一生遭遇不白,與袁氏六俊有相同之處。加之袁袠曾與唐寅交游,值袁袠大赦在家,嘉靖十三年(1534),袁袠刻《唐伯虎集》二卷、《樂府詩》三十二首、《賦》二首、《雜文》十五首,故刻以寄志。云:“袠童時嘗獲侍高論,接杯酒之歡。哲人已遠,九京不作,撫頌遺文,慨仰遐烈,爰加蒐摭,庶存梗概云爾。”[11]袁袠所刻《唐伯虎集》,多唐寅初年所作詩文。該刻本較好地收集保存了唐寅早年的詩文創作成果。此集刻本,在萬歷時已罕見,曹元亮稱“為世片玉”[12]。

3.4 姻婭刻書之影響

姻婭刻書之影響是指一個喜愛藏書刻書的家族,即使聯姻,也與有同樣愛好的家族喜結連理。

黃姬水,初名道中,字致甫,又字淳父,號質山,是著名藏書家兼刻書家黃省曾之子。子承父業,也喜愛藏書和刻書,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有前后《漢記》,非常精美,還刻有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尺牘奏議》五卷、《附錄》十七卷,范純仁《范忠宣公文集》二十卷。隆慶六年(1572)校刻屠本畯《楚騷協韻》十卷,萬歷初刻過自撰《白下集》。黃姬水之婿顧九思,字與睿,號韋所,長洲縣人。所著《掖峘題稿》,具有風節。明萬歷十三年(1585)顧九思刻其岳父黃姬水撰《黃淳父先生全集》二十四卷。

蘇州寒山趙樞生,原名延梧,字彥材,別號含玄子,萬歷年間,刊刻自撰《含玄子》十六卷,《附錄》一卷和《含玄齋遺編》四卷,《別編》一卷。趙樞生之子趙宧光,字凡夫,一生不仕,只以高士名冠吳中,娶妻陸師道之女陸卿子。趙宧光曾刻陸卿子撰《考槃集》六卷,宋洪邁編《唐人萬首絕句》四十卷、自訂《朝鮮史略》六卷等。趙宧光之子趙均,字靈均,自號墨丘生,筑有小宛堂藏書。從其父傳六書之學,居則與妻子文俶夫妻唱和。文俶,字端容,明長洲人,其高祖是文征明,其父是文從簡,均為著名的藏書家。趙均亦喜刻書,崇禎六年(1633)于蘇州翻刻宋本《玉臺新詠》十卷,還刻有趙宦光《說文長箋》一百卷附《六書長箋》七卷、《寒山帚談》二卷、《拾遺》一卷、《附錄》一卷,《朝鮮史略》六卷,陸卿子《考榘集》六卷、《玄芝集》四卷,宋洪邁《宋洪魏公進萬首唐人絕句》四十卷。

以上四者之間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以至于整個蘇州都織成了一張以藏書和刻書為結點的大網。在這些人的帶動下,藏書家刻書蔚然成風。刻書使學術成果能夠在社會上廣泛流傳,能夠更好地保存當時的學術成果,增強學術影響力,也使更多的藏書家投入整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行列。

注 釋

[1]歸有光.震川集·題金石錄后

[2]吳晗.江蘇藏書家史略[M] .北京:中華書局,1981:118

[3](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4經籍會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10

[4][6]江澄波等.江蘇刻書[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137

[5][ 8]袁鹓卿.吳門袁氏家譜[M] .民國八年(1919)石印本

[7] (清)汪琬.袁氏六俊小傳·堯峰詩文鈔,卷三十五

[9]張廷玉.明史·文苑傳

[10]李夢陽.空同集.鄧云霄、潘之恒輯刊66卷本.萬歷壬寅至癸卯蘇州刻本,附錄二

[11]袁袠.胥臺集十四:584--585

[12]南京師范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著.江蘇藝文志·蘇州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375

(收稿日期:2013-12-01)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91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色婷婷|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91在线播放国产| 天堂成人av|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激情综合图区| 成色7777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成人网| 五月天久久综合|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中文字幕|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亚洲一区网站|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精品页|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婷婷六月综合|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男人的天堂| 欧洲av毛片| 青青青国产视频| 在线国产91| 国产毛片基地| 欧美三级自拍|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不卡|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天堂av综合网|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九色综合视频网|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亚洲永久色|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色噜噜综合网| 亚洲啪啪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啪啪啪亚洲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