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東
打造信息經濟先行區
于新東
浙江打造全國信息經濟發展先行區的目標已定。所謂“先行”,大抵由兩大基本點所決定、所體現:一是思想觀念,二是實踐探索。因此,通俗說,“先行”、“先行”,無非就是認識上先人一步、行動上快人一拍。當然,知易行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一般來說,要實現“先行”之目標,加冕乃至衛冕“先行”之美譽,相應要有這樣五大方面的統籌兼顧、戮力同心。第一,產生先進性的思想認識。古今中外的歷史事實均反復證明著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這一樸素道理。沒有思想認識上的先進,何談結果的“先行”?此為先決性前提條件。第二,確立超常規的發展目標。目標規定行動的方向,牽引行動的事實,也是檢驗行動的標準。唯有目標超過對手,一番拼搏競爭下來,你才又可能站在對手的前面而實現“先行”。第三,找準前瞻性的突破重點。前瞻是技術生命力的決定因素,重點是事業成功的突破口所在。無論是發展路徑,抑或是技術路線,只有兼顧前瞻性與重點論的突擊才是最為有效。第四,拿出可操作的行動方略。對策舉措既要“高大上”,具備全局性、系統性和長遠性;又要“接地氣”,立足實際、切實可行。只有行動方略各組成部分有機地珠聯璧合,才能夠實現行動指向與成效的立竿見影。第五,激發可持續的增長動力。唯有不斷改革創新,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方可始終牽引事業的發展不斷向前向上,從而力保“先行”之桂冠不被易手。可以預見,通過上述五大方面水乳交融、協力齊發,先行區的目標將最好地倒逼浙江信息經濟加快發展,從而早日實現先行區奮斗目標。
再來看看浙江打造信息經濟先行區的基礎條件。研判任何一個區域經濟或者一個經濟形態,都可以十分簡便地看其生產、消費、創新的現實能力與發展潛力。
從生產能力方面來說。看企業,這些年來,浙江涌現和集聚了一批勇于創新創業、努力做大做強的信息類龍頭骨干企業。2014年電子信息百強榜,浙江13家企業入圍,比上屆增加2家,位居全國第三。看產業,2013年全省全社會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189億元,利稅1185億元,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相關生產能力的日益強大,為浙江信息經濟加快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與客觀條件。
從消費能力方面來說。信息消費特別是網絡消費已經成為浙江城鎮居民消費的新增長點與新亮點。從電子商務等新興流通業態的整體快速發展來看,浙江2014年上半年實現網絡零售2333億元,增長54%,其中省內居民實現網上消費1375億元,增長48%,可謂逆勢上揚、一枝獨秀;從信息消費特別是網絡消費的發展趨勢來看,2005年浙江城鎮居民人均網絡消費支出僅為4.8元,至2013年人均網絡消費支出達343元,比2005年增長70.5倍,呈現出幾何級數般遞增。相關消費能力的不斷釋放,為浙江信息經濟加快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與巨大需求。
從創新能力方面來說。據統計,2013年前11個月,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630億元,增長18%,高于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速10.7個百分點。目前全省12個省級特色工業設計示范基地共入駐各類企業1133家,實現設計服務收入累計近12億元,設計成果轉化產出近1000億元,浙江企業創新設計水平節節登高。相關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為浙江信息經濟加快發展提供了強勁拉動與內生動力。
看到成績的同時,必須客觀謙虛地認識到不足和欠缺的一面。信息經濟領域中的全要素生產率不夠高,特別是高端裝備的不足、信息消費的區域發展不平衡以及信息技術自主研發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差距等等,成為浙江信息經濟加快發展道路上必須密切關注、切實解決的“艱難險阻”,必須拿出爬坡過坎的智慧與行動,信息經濟發展先行區的勝利果實才會在不遠的前方向我們招手。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