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魁
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抓住“兩大平原”改革試驗難得機遇,立足龍江農業發展新階段新情況,著重從變革生產關系入手,積極探索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新的實現形式,堅持規模化生產、合作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社會化服務,加快建立更加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的新型農業生產關系,進一步釋放現代農業發展活力和潛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在推動農村改革第二次飛躍上趟出新路。
“兩大平原”改革試驗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我們的改革試驗任務,搶抓機遇、先行先試,強力推進、攻堅克難,改革力度持續加大,改革舉措加快創新,改革成效初步顯現,改革典型不斷涌現,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我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推進水利化、機械化、科技化、產業化建設,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切實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走出了一條具有龍江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但也要看到,龍江農業發展到現階段,生產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面臨著一系列新情況新機遇,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要堅持規模化生產,不斷強化現代農業發展基礎。把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作為規模化生產的前提,依法依規開展試點,摸索適合各地實際的操作模式和技術路線,重點研究解決二輪土地承包遺留問題,給農民吃下“定心丸”。把搭建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作為規模化生產的關鍵,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為農民流轉土地提供“短平快”式服務,實現一站式辦理。把完善農村土地糾紛仲裁體系作為規模化生產的保障,加快建立“一庭三室”,全面落實仲裁工作機制,確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有法定機構受理、有專業人員審理、有固定地點辦理。
要堅持合作化經營,加快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化經營有利于生產力發展,有利于種植養殖結構調整,有利于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有利于釋放農村發展活力,有利于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要注重經營主體發展多元化,堅持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愿,保持適度規模,適合什么類型就搞什么類型,適合搞多大規模就搞多大規模。注重發揮政策激勵導向作用,守住法律底線、按照規矩辦事,支持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省級示范社和規范社建設,決不允許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決不允許變更土地使用性質,決不允許打著改革旗號套取資金、謀取私利。注重發展多種形式合作和聯合,打好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組合拳,推動產供銷、種養加一體化發展,實現更大范圍內的生產要素重組。
要堅持產業化發展,切實搞好農產品精深加工。采取市場化運作培育壯大骨干龍頭企業,支持骨干企業做強、中型企業做大、小型企業做精,鼓勵龍頭企業創辦或領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引導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加快技術創新延伸拓展產業鏈條,鼓勵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延伸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畜禽、乳制品等產業鏈,大力發展秸稈生物質能源,實現農產品轉化增值。抓好優化整合叫響綠色食品品牌,加大市場營銷力度,把引進全國乃至世界知名品牌與突出龍江特色結合起來,支持本地品牌發展壯大,提高龍江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要堅持社會化服務,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向農業集聚。加強生產服務,健全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建立農機服務體系,完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支持。加強科技服務,健全現代農技推廣體系,開展科技合作共建,搞好農民技術培訓,提高科技推廣層次和水平。加強金融服務,推進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創新金融產品,打造農業全產業鏈金融供給模式,推進保險提標擴面轉制,增強農業風險防范能力。加強商貿服務,完善市場流通體系,開展市場信息服務,支持糧食倉儲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烘干倉儲設施,加快配備電子驗水設備、實現售糧“一眼清”,更好地維護農民利益。
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已進入關鍵階段,各項任務十分繁重。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領導,及時研究處理改革重大問題,保障改革任務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加大推進力度,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入研究現代農業新情況新變化,既大膽改革創新,又注意維護農民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對看清認準的改革要不失時機地加以推進。大力培育典型,以點帶面、走活全盤,讓改革試驗成果惠及全省農民。省直相關部門要深入研究、認真謀劃,為改革獻計出力。全省農作物現已進入收獲期,要扎實做好秋收工作,加強糧食流通體系建設,超前謀劃明年農業生產。□(編輯/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