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靜
提 要 國際信用環境趨惡背景下,中國外貿企業出口貨款回收期延長,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趨勢使得出口企業面臨巨大匯率風險。文章結合實例分析了外匯期權組合規避匯率風險、鎖定風險控制成本的方法,有利于企業更好地實現匯率風險管理。
關鍵詞國際信用;匯率風險;外匯期權組合
作者簡介鄒 靜(1984—),女,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實務、跨國經營與管理。?穴江西撫州 344000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型外貿企業收匯風險研究”JJ1205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歐為緩解國內經濟低迷的現狀,利用本幣對外貶值提高本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并進一步施壓人民幣升值,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進口,削弱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到2013年底,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已經從2007年的7.5215降至6.1932,人民幣累計升值達21.45%;歐元兌人民幣匯率也在2008年9月破10,并在2013年降至8.5215。另一方面作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國,美、歐自金融危機以來經濟一直低位徘徊,歐盟更是深陷歐債危機的深淵,歐美等國商業信用環境趨于惡化,不僅在結算方式上要求中國出口企業接受賒銷、遠期結匯等方式,更是經常以各種理由拖欠貨款、延期交付,中國出口企業不僅面對壞賬損失風險,同時必須規避匯率風險。
二、外匯期權組合
2011年12月1日,銀行開始辦理人民幣對外匯期權組合業務,是繼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交易以及外匯期權之外推出的又一風險規避工具,為近年來深受人民幣匯率波動困擾的外貿企業提供了更多選擇。
外匯期權組合又可以稱為無費用期權,同時買入及賣出一個期權,目的是從賣出期權的收益抵消買入期權所需付出的費用,達到在無需支付費用的情形下,獲得了匯價波動的上下限保證。外匯期權組合的主要形式包括買進看跌期權,賣出看漲期權、買進看漲期權,賣出看跌期權、買進及賣出看跌期權、買進及賣出看漲期權等。從匯率風險管理框架的角度,企業在選擇風險管理工具的時候,會考慮企業自身業務需求、風險識別能力、風險量化以及風險管理目標等內容。假設企業都是屬于風險厭惡型的,并且企業基于自身業務需求,風險管理的目標僅限于避險和保值,則企業傾向于選擇風險逆轉期權組合將潛在的風險損失封頂。
風險逆轉期權組合包括外匯看跌風險逆轉期權組合及外匯看漲風險逆轉期權組合,前者主要就未來的實際結匯需求進行風險控制,后者就未來的購匯需求進行成本鎖定。
風險逆轉是指以不同的行使價格買入看跌期權和賣出看漲期權,或者買入看漲期權和賣出看跌期權的一種期權策略。賣出期權的所得,可以部分或全部用于償付購買期權而需支付的期權費,因此是典型的零成本期權組合,即通過將買入期權的期權費支出與賣出期權的期權費收入相互抵消,使保值的凈成本為零(或接近于零),從而既能獲得保值的靈活性,又可降低交易成本。根據外匯管理局強調的關于銀行辦理外匯期權組合的整體性原則,客戶從銀行買入期權和向銀行賣出期權是一個整體合約,避免客戶“裸賣”投機獲利,因此無論將來匯率向什么方向和多大幅度的變動,均可將結匯或購匯價格鎖定在一個預先設置的區間內。在企業對未來匯率走勢預期不明確的情況下,采用風險逆轉期權組合無疑是一種良好的風險規避方式。
三、運用外匯期權組合規避匯率風險的實例分析
目前我國中小型外貿企業遠期收匯往往以一年期以內的居多,筆者將結合一年期以內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波動情況,來對企業選擇匯率風險規避工具的成本進行分析。
2013年一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漲幅達2.67%。雖然2014年人民幣兌美元漲幅減少并開始出現貶值趨勢,但外界普遍預期人民幣年底破6毫無懸念。對外貿企業而言,匯率避險依然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
假設中國某出口企業A在2013年7月與美國某進口商簽訂一份價值100萬美元的外貿出口合同,雙方約定以180天遠期付款交單作為結算方式,7月當期匯率為6.1725。2014年1月美國進口商支付100萬美元給A企業,當期匯率為6.1043,如果A企業未采取任何手段管理匯率風險,到1月份企業實際結匯610.43萬元,因為美元貶值造成68200元的匯兌損失,如果以5%的利潤率來進行計算,企業會損失利潤的11.3%。
A企業可以利用外匯看跌風險逆轉期權組合來進行風險規避,維護企業利潤。企業向銀行購買100萬美元的美元/人民幣看跌期權,協定匯率為1美元=6.15人民幣,根據半年的期權合約期限、美元匯價趨疲軟的趨勢,假設與銀行協議的期權費為0.1人民幣/美元,則企業A需支付期權費共計10萬人民幣;同時,A企業向銀行出售100萬美元的美元/人民幣看漲期權,協議匯率為1美元=6.3人民幣,期權費為0.06人民幣/美元,賣出期權所得為6萬人民幣。為防止客戶因凈收入期權費而進行投機操作,承擔過度風險,客戶賣出期權收入的期權費往往低于買入期權支付的期權費。
?穴1?雪6個月后,人民幣/美元價格為6.1043:企業A執行看跌期權,因為購買期權而盈利達(6.15-6.1043)*100萬美元即45700元人民幣,除去企業因購買看跌期權而支付的10萬人民幣,A企業需支付54300元人民幣的規避成本;另一方面銀行放棄執行看漲期權,A企業穩收6萬元的看漲期權費,企業因為外匯看跌風險逆轉期權組合操作盈利(6.15-6.1043)*100萬美元-10萬+6萬即5700元,基本實現了盈虧均衡,最終企業在債權到期時可以收獲615.57萬元貨款,與即期結算相比僅虧損1.68萬元人民幣,為企業挽回5.14萬元的匯率損失。
?穴2?雪6個月后,若人民幣/美元價格為6.23,A企業放棄執行看跌期權,支付期權費10萬元,銀行放棄執行看漲期權,公司穩收取6萬人民幣的看漲期權費。公司因為外匯看跌風險逆轉期權組合操作支付成本4萬元,A企業最終可收獲619萬元貨款,因匯率上漲多獲利1.75萬元。
(3)6個月后,若人民幣/美元價格為6.35,A企業放棄執行看跌期權,支付期權費10萬元,銀行執行看漲期權,A企業雖然收取了6萬人民幣的看漲期權費,但必須以6.3的協議價格賣出100萬美元,企業最終可收獲626萬元貨款,因為購買外匯看跌風險逆轉期權組合支付成本為9萬元,因利率上漲多獲利3.75萬元。雖然由于A企業的判斷出現錯誤,美元/人民幣的遠期價格反而上漲,致使企業在理論上虧損增加,但是如例題所示6個月后企業將收回的100萬美元款項按即時價格結匯可以完全彌補期權上的損失。
由上例可見,企業通過與銀行簽約6個月期限的價格區間為6.15-6.3元的美元看跌/人民幣看漲期權組合,如果6個月后市場匯率低于購買的看跌期權協議價,企業有權以6.15元結匯;如果市場匯率介于6.15-6.3元之間,企業可以以市價在銀行結匯;如果市場匯率高于售出的看漲期權協議價,企業必須以6.3元在銀行結匯,但依然可以享受匯價上行后的較高結匯價格,彌補期權買賣成本。外匯看跌風險逆轉期權組合將企業未來的結匯成本鎖定在一個期權協議價格區間,未來的風險和收益有限,雖然企業因此被剝奪了匯價有可能上行所帶來的收益,抑制了企業的投機意圖,但是企業可以即期測算出成本和風險的上限值,有利于企業做長遠的財務規劃,對于風險厭惡型企業而言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匯率風險規避工具。
四、結論
國家外匯管理局推出的人民幣對外匯期權組合業務能有效幫助外貿出口企業鎖定匯率風險,比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等工具更具靈活性,企業可以根據遠期匯率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進行交易,同時風險逆轉期權組合也大大降低了操作費用,使得風險控制成本趨于零成本,對于外貿企業而言無疑是理想的風險規避工具,外貿企業應該將外匯期權組合業務與外匯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結合使用,從而實現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的理想效果。
?眼參考文獻?演
1胡玲燕?熏楊躍勝.外貿企業如何防范匯率風險的兩類方法J.對外經貿實務?熏2011,(1).
2田麗婕.外貿企業對匯率風險規避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2,(8).
3吳力.外匯期權組合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N.國際商報?穴A1-A3 ,2011-11-15.
4于恩鋒劉飛.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選擇J.中國經貿導刊2012,(12).
責任編輯:劉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