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偉
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之一, 它的升高反映繼發性纖溶活性增強, 是體內高凝狀態和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標[1]。許多實驗證明, D-二聚體的陰性預測值很好, 它不僅在排除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中具有決定性作用, 而且對診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也有重要意義[2]。由于孕婦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 因此發生靜脈血栓和DIC的幾率也比正常人高。但針對孕婦D-二聚體水平的參考范圍目前沒有建立,極大的限制了D-二聚體的臨床應用。本實驗通過檢測撫順地區孕婦D-二聚體的水平, 建立本地區孕婦D-二聚體的參考范圍, 為臨床針對孕婦的血栓疾病和DIC的診斷提供有力的依據。
1.1 標本來源 選取2014年2~5月撫順礦務局總醫院住院孕婦700例, 排除影響D-二聚體水平的因素, 包括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糖尿病、凝血功能異常、高血壓及肝、腎疾病等。
1.2 儀器與試劑 法國斯塔高公司的STA-R-Evolution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及原裝配套試劑。
1.3 方法 被檢對象均處于空腹狀態, 采用含0.109 mol/L的枸櫞酸鈉抗凝的真空管抽取靜脈血1.8 ml, 于3000 r/min離心10 min, 標本均在采血后2 h內檢測完畢。檢測采用比濁法檢測D-二聚體的濃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由于D-二聚體為偏態分布資料, 以中位數及百分位數[M(P25~P75)]表示, 在臨床應用中, D-二聚體只以過高為異常[3]。因此本實驗制定其單側參考區間, 計算第95百分位數的值。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孕婦血漿D-二聚體水平隨著孕周的增加有明顯的上升趨勢。不同孕周組D-二聚體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撫順地區D-二聚體的正常參考范圍結果見表1。孕婦D-二聚體正常值范圍隨妊娠過程逐漸升高, 在妊娠早期僅略高于正常值(<0.5 μg/ml)。但妊娠末期該正常值的范圍已達到非孕婦的6倍以上, 在統計過程中有3例靜脈血栓的D-二聚體均高于制定的正常范圍。有4例DIC的患者D-二聚體檢測結果 >20.0 μg/ml。
表1 撫順地區孕婦D-二聚體的95%正常值范圍
孕婦血液處于高凝狀態, 機體為了維持凝血與纖溶的動態平衡, 纖溶系統的作用也會相應增強, 使得交聯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增加[4]。因此孕婦D-二聚體水平較非孕的人群高。現在所用的D-二聚體正常值(0~0.5 μg/ml)已不適用于孕婦。因此建立孕婦D-二聚體的參考范圍是十分關鍵的。由于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金標準為動脈造影, 這樣的檢查不僅費用昂貴, 而且還會造成患者的痛苦。建立孕婦正常參考區間可以發揮D-二聚體的陰性排除作用, 對于高出正常范圍的患者, 臨床要隨時注意觀察孕婦的動態變化。
由于上述原因, 建立了撫順地區孕婦D-二聚體的95%的參考區間。在建立正常值范圍的過程中, 滿足了每組樣本量>120以上的要求, 從所得正常值范圍可以看出, 妊娠婦女的D-二聚體水平隨孕周的增加而逐漸升高。在應用D-二聚體對凝血狀況進行評估時, 聯合其他凝血指標可以獲得更準確的判斷, 如DIC時, 不僅D-二聚體會升高, 而且會伴隨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延長,血漿纖維蛋白原(FIB)、血小板(PLT)進行性下降。
在檢測方法中, 采用免疫比濁法, 不但分析度快, 而且抗干擾力好。所以有很大的實用性。由于D-二聚體是一個動態變化指標, 在產前和產后, 自然分娩和剖宮產都有很大變化, 況且D-二聚體的改變會早于臨床癥狀的出現。因此D-二聚體的臨床應用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建立撫順地區孕婦D-二聚體的正常參考范圍, 對孕婦靜脈血栓和DIC能提供早期的輔助診斷。
[1]Pabinger I, AyC.Biomarkers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Arter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9, 29(3):332-336.
[2]Ota S, Wada H, Nobori T, et al.Diagno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by plasma-soluble fibin or D-dimer.Am J Hematol, 2005, 79(4):274-280.
[3]王鴻利, 周新, 洪秀華.現代實驗診斷學.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7:275.
[4]李帥, 呂時銘, 湯志英.浙江地區漢族孕產婦D-二聚體參考區間的建立及應用.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11, 34(7):58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