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
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臟病的簡稱, 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多發病, 多發生于老年人。其多由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并發肺氣腫所致, 而呼吸道感染常誘發呼吸衰竭。因此肺心病患者多伴有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病情常復雜多變, 預后較差, 因此及時控制和預防感染, 改善心肺功能是治療的關鍵。本院采用納絡酮與川芎嗪聯合治療40例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 效果較好,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0月收診的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 其中男48例, 女32例, 年齡54~78歲, 平均年齡(64.5±3.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肺心病臨床診斷標準, 且經血氣分析診斷為呼吸衰竭。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40例,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 吸氧, 保持呼吸系統通暢, 抗感染處理, 改善呼吸功能, 止咳平喘, 糾正缺氧,解除二氧化碳潴留;應用利尿劑控制心力衰竭, 可根據患者情況采用擴血管藥物及洋地黃類藥物;同時注意有效處理休克、酸堿平衡失調、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 給予納絡酮與川芎嗪治療:將2 mg納絡酮、4 ml川芎嗪鹽酸注射液分別稀釋于5%~10%的生理鹽水250 ml中, 靜脈滴注, 1次/d, 療程均為10 d。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觀察兩組患者體征和臨床癥狀的改變, 觀察比較其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pH等血氣分析指標變化。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咳喘、發紺、心悸氣短等癥狀完全緩解, 肺部濕啰音、肺水腫及頸靜脈怒張基本消失, 心功能提高2級;有效:上述體征和癥狀有不同程度改善, 心功能提高1級;無效:患者體征和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1]??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形式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SaO2、PaO2、PaCO2等血氣分析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SaO2、PaO2、PaCO2、pH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SaO2、PaO2、PaCO2、pH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n, %)
肺心病并呼吸衰竭作為臨床常見疾病在治療上有一定的難度。近年來, 臨床上嘗試采用納絡酮與川芎嗉聯合治療。納絡酮為羥二氫嗎啡酮的衍生物, 是阿片受體拮抗劑, 可高度興奮呼吸中樞, 促使心血管功能亢進, 改善通氣障礙, 解除呼吸抑制及高碳酸血癥;還可抑制氧自由基、穩定肝溶酶體膜等非阿片受體作用, 改善腦代謝, 保護和恢復腦細胞功能, 控制炎癥, 改善肺微循環。川芎嗪中藥川芎中提取的生物堿, 主要是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擴張血管、改善缺氧, 還可避免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增加肺泡通氣量, 從而改善呼吸衰竭。機體在缺氧、感染時, β內啡肽增多, 從而抑制呼吸中樞, 形成間質性肺水腫, 加重缺氧癥狀。而β內啡肽與阿片受體結合, 可減少腦皮質血流, 影響腦組織細胞功能[2]。本研究結果表明,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血氣分析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且治療總有效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 采用納絡酮與川芎嗪治療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可顯著改善患者癥狀, 效果安全可靠。
[1]俞秋荔, 范澤潮.納洛酮聯合川芎嗪治療肺源性心臟病并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4):73-74.
[2]魏峰, 陳磊.納絡酮與川芎嗪治療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療效分析.求醫問藥, 2012, 10(1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