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敏杰
高血壓腦出血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嚴重腦血管疾病,通常由于高血壓動脈病所引發, 由于動脈硬化致使腦內的小動脈破裂引發出血, 病情危急, 死亡率較高。傳統的開顱手術創傷較大, 且伴有嚴重并發癥。本研究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來本院治療的5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來本院治療的5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 男29例, 女21例, 年齡39~82歲,平均年齡(46.5±6.2)歲, 其中35例患者有高血壓病史。經過頭顱CT檢查發現患者出血部位在基底節區的26例, 腦葉13例, 丘腦11例。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開顱手術進行治療, 行全身麻醉手術, 選用骨瓣開顱或小骨瓣血腫清除術的方法進行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采用CT引導下立體定向微創術, 先為患者進行局部麻醉, 將定向框架進行安裝, 后于
CT室中根據操作事項將其與掃描框架做好銜接工作, 位置固定好后進行掃描, 采用科學方法計算出X、Y、Z三維坐標的具體數值, 隨后回到手術室確定最佳靶點, 對照測量數值合理安裝定位和導向器?;颊咴诰植柯樽頎顟B下切口為3 cm, 通過鉆孔將硬腦膜切開并做好止血工作, 采用5 mm腦室引流管以順時針的方向慢慢進入血腫腔, 將導針退出, 待血液溢出后用注射器將血塊緩慢地抽吸。在抽吸了60%左右以后對其進行10 min觀察, 等到沒有新鮮血液溢出后注入尿激酶1萬U, 固定閉管, 將切口縫合, 過2 h后開放。手術完成以后要根據患者具體的引流情況和CT檢查掌握血腫情況, 從而安全給予尿激酶。術后第2天再注射2~3次, 每次保證2萬~3萬U, 72 h內進行CT復查, 直到血腫全部消除后將其拔除[1]。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 術后1個月并發癥情況也明顯比對照組要少(P<0.05)。見表1, 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并發癥情況比較(n)
通過CT引導下立體定向技術可以準確地將吸引管以及穿刺針置入血腫的中心位置, 進行血腫抽吸時有利于預防損傷周圍的腦組織[1]。高血壓腦出血采用CT引導立體定向微創術進行治療, 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對功能恢復也有很好的效果, 減少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CT引導立體定向微創術具有傷口小、治療快速、操作簡單的優勢, 對非進展性并且暫時沒有發展至腦疝的出血患者有很高的適應性, 尤其適用于年齡較大并且出現了嚴重并發癥的患者[2]。通常情況下手術在治療7~48 h之間, 患者的腦出血狀況會得到很好的控制, 血腫情況也不會再次增大, 而且手術以后再次出血的可能性比較小, 再通過藥物對患者的顱壓一級血壓進行控制, 能夠有效降低傳統開顱手術給患者帶來的風險, 有效將血凝塊進行液化。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血腫清除的成功率達到80%以上, 不但縮小了置管時間, 還能減少尿激酶等藥物的使用量, 以達到降低顱內感染幾率和減少并發癥的功效。采用CT引導下立體定向微創術治療的患者在治療效果和術后并發癥情況的對比上都明顯好于采用傳統開顱手術治療的患者(P<0.05)。
總之, 在CT引導下采用立體定向微創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具有良好的效果, 并發癥較少, 治愈率較高, 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和應用。
[1]馬書偉,魏梁鋒,鄭廣順,等.立體定向微創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1):41-42.
[2]王禮平.微創結合CT立體定向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觀察.醫學臨床研究, 2012, 29(5):92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