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強 任平霞 韓學民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危重病, 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腦梗死后遺癥臨床表現為頭痛、偏癱、語言障礙、共濟失調等, 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 給家庭和社會也帶來沉重負擔。為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改善腦梗死后遺癥, 作者主要以40例腦梗死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給予補陽還五湯治療,分析其臨床療效, 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腦梗死后遺癥患者, 均符合中華醫學會[1]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男54例, 女26例;年齡38 ~74歲, 平均年齡(63.4±4.5)歲;按照數字隨機表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參與研究進行對比。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②無藥物禁忌證患者;③排除伴有意識障礙、肝、腎等臟器功能損傷患者。患者均知情并愿意參加此次研究。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加強患者的康復訓練,對患肢功能進行有效鍛煉, 強化語言訓練, 給予西藥控制血壓, 改善微循環, 補充必要營養。口服阿司匹林(修正藥業集團長春高新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2022800), 0.1 g/次,1次/d;口服維腦路通0.3 g/次, 3次/d。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補陽還五湯治療。基本組方:生黃芪30 g, 赤芍15 g, 川芎、地龍、桃仁、紅花各12 g, 隨癥加減。若患者氣虛嚴重, 可添加黃芪劑量, 至60~90 g, 并酌情添加黨參、太子參;血瘀嚴重患者酌情添加莪術、三棱、生水蛭;語言不利患者酌情添加石菖蒲、遠志;上肢活動不利患者酌情添加桑枝、桂枝;下肢活動不利患者酌情添加杜仲、桑寄生。1劑/d, 用水煎服, 取汁, 每早晚各服1劑。
1.4 療效評定標準[2]基本治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范圍在91%~100%;顯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范圍在46%~90%;有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范圍在18%~45%;無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程度<18%。總有效率=(基本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 組間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
2.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 治療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為(6.1±4.8)分;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為(14.5±4.2)分;組間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梗死是中醫“中風范疇”, 腦梗死后遺癥是本虛標實之正, 多為氣虛、陰虛、血瘀氣滯、痰濁。通常腦梗死后遺癥患者若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 可明顯改善肌力,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而在治療腦梗死后遺癥時, 需活血化瘀、補氣益氣。補陽還五湯具有顯著的益氣補氣、活血化瘀功效, 組方中, 生黃芪具有具有補氣固表作用, 可補脾胃元氣, 并鞏固經絡正氣, 祛瘀絡通。同時在現代藥理研究中, 生黃芪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改善血液微循環。地龍可通經活絡, 增加全組方補氣通絡功效。川芎、赤芍、紅花具有活血祛瘀功效。諸藥共奏補氣益氣、活血化瘀功效[3,4]。在此次研究中,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補陽還五湯,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 組間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 補陽還五湯治療腦梗死后遺癥效果顯著, 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改善患者神經功能, 臨床價值高, 值得肯定使用。
[1]劉朝菊.補陽還五湯治療腦梗死后遺癥50例.中國中醫急癥,2010, 19(8):1408-1409.
[2]甘麗.補陽還五湯輔助治療腦梗死后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 7(23):150.
[3]李引娥.補陽還五湯治療腦梗死后遺癥65例療效觀察.內蒙古中醫藥, 2012, 42(17):14-15.
[4]羅力斌, 景艷莉.腦活素治療缺血性腦梗死43例臨床分析.中國醫藥導報, 2010, 7(17):16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