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剛++孫偉曄
摘 要:蘇州工業園區“房地一張圖”平臺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建立了多源、異構、全過程、全要素數據中心,重構了業務模型,實現了“房地合一”,構建房地時空信息云平臺,提高了行政效能,提升了公共服務水平,推動了“智慧園區”建設。
關鍵詞:地理信息 云平臺 房地一張圖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024-01
如果說《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二五”規劃》拉開了全國國土資源“一張圖”工程建設的大幕[1],那么在去年的蘇州工業園區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15次會議上,中新雙方政府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設納入戰略合作內容,則是啟動了工業園區“房地一張圖”建設的引擎。該項目在“智慧園區”總體框架下,對國土資源“一張圖”的頂層設計進行了擴展和補充,結合地產毗連房屋的管理實際,創建房地業務模型與數據模型,建立核心數據庫,搭建綜合監管與決策平臺,聚合數據資源,促進了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
1 頂層設計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
園區“房地一張圖”平臺遵循“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平臺、資源共享”的建設原則,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建立房地一體的生命周期業務模型和全過程業務數據關聯關系流,優化、重組和再造各板塊內部以及板塊與板塊之間的業務流程,打破各個管理主體、各個管理環節存在的鴻溝壁壘,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開始,對土地征收、土地儲備、土地供應、土地登記、土地利用、土地監察等過程,以及房屋的建設、交易、使用、維修直至毀滅并重新收回土地為止的完整生命過程進行管理。
2 構建“全、通、新、用”的數據中心
園區“房地一張圖”平臺基于統一地理空間框架,制定了包括基礎地理數據規范、電子地圖數據規范、數據交換標準、數據庫標準等系列規范標準,建立了包括基礎地形、數字正射影像圖、地名數據庫等基礎數據庫和包括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征收、土地供應、土地登記、土地利用、房產產權產籍等業務數據庫的多源、異構、全過程、全要素數據中心。數據具有“全、通、新、用”的特點。“全”,覆蓋所有涉及的業務數據;“通”,實現所有業務無縫管理、所有數據互聯互通;“新”,源自生命周期循環的內動力,實現業務數據在生命周期不同環節的產生、流轉、更新和共享的常態化與自動化,保證其數據的準確性和現勢性;“用”,所有管理行為在統一平臺上協同辦公。
3 業務模型生態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園區“房地一張圖”平臺是在理順各業務數據之間的生態關系、統一數據標準基礎上,創建“一個平臺”、多圖一庫管理新模式,這是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升華。在“房地一張圖”平臺上,我們可以完成從土地征收轉用到地類變更,從用途管治到用地審批、從土地供應到合同簽署、從土地登記到商品房預售、從在建工程抵押到頒發房產權屬證書,實現了批、供、用、補、查、房屋管理各個業務應用系統數據的實時更新和統一標準下的信息共享,整個管理工作的過程和結果全在“房地一張圖”內循環,實現了業務操作模塊化、業務數據關聯化、平臺服務陽光化,完全杜絕了人為因素,極大提升了公共服務水平。
4 “房地合一”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
園區開發建設以來,通過實踐和積累并積極借鑒新加坡先進經驗,創造性地建立了地產毗連房屋的房地產登記管理體制,初步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房地合一”管理新模式。基于該模式,“房地一張圖”平臺對房地管理業務流程重組、再造,將房地信息統一管理、集中存儲,同時將房地數據通過空間位置和業務紐帶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并以專題圖的方式表現出來,便于決策者看清現狀、發現問題,實現了“以數管地”、“以數管房”到“以圖管地”、“以圖管房”、“房地合一”的轉變,推進了工業園區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實施。
5 “三規合一”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自1996年開始,蘇州工業園區就開始著手建立土地、規劃等各類地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土地、規劃等部門的高效運作與長效管理。如今“房地一張圖”平臺將土地、規劃兩部門的規劃數據有機的結合起來,納入統一空間庫中。將城鄉規劃定“方位”(發展方向和空間布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定“指標”(建設用地規模)的協同關系在同一空間體系中展現出來。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園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總“目標”,按照“范圍一致、總量控制、城鄉統籌、布局一致”的原則,實時動態更新、逐步銜接完善,避免了土地規劃、城鄉規劃的“兩分離”現象,實現園區“三規合一”,促進園區經濟高效和諧發展。
6 “多庫合一”構建房地時空信息云平臺
園區“房地一張圖”平臺以工業園區云計算中心為依托,構建園區特色的房地時空信息云平臺,在私有云端匯聚業務數據庫、基礎地理庫、三維地圖庫等各類數據,通過二三維可視化創新表達,直觀、準確、動態地在“一張圖”上反映,為行業應用、輔助決策和預警分析提供空間、時間和業務上高度協同的精細化服務。房地時空信息云平臺實現了與蘇州CORS平臺的對接,跨平臺的技術服務聚合為土地巡查、地籍調查等業務提供了高精度的空間定位支撐;房地時空信息云平臺打通與“智慧規劃”等強GIS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通道,實現了城市規劃與土地規劃,規劃紅線與土地預審圖和地籍圖等數據在時空上的一致性;在精準融合其他地理信息、法人信息和人口信息的基礎上,實現了國土、房產、建設、城市管理、教育、招商等信息在空間和業務上的無縫銜接和及時共享[2]。
蘇州工業園區“房地一張圖”平臺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本著“信息協同、業務協同、資源協同”的目標,實現了多源地理信息與業務審批信息的一體化和業務應用系統的集成優化,形成了國土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系統的整體聯動,建立了基于“房地一張圖”地理空間框架的數據更新機制,實現了一體化協同辦公,提升了政務效能,優化了公眾服務能力,對完善政務地理信息,推動基于GIS云的“智慧園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十二五”規劃綱要[S].北京:2011.
[2] 孫偉曄,唐文剛.蘇州工業園政務地理信息云平臺[J].中國建設信息,2014(5):7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