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1993—2014年《應用生態學報》十大高被引論文分析

2014-12-01 05:14:53孫菊
科技資訊 2014年25期

孫菊

摘 要:為進一步提高《應用生態學報》的影響力和質量,利用CNKI中國引文數據庫對《應用生態學報》1993—2014年被引頻次位于前10位的高被引論文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從文獻類型來看,10大高被引論文以綜述(7篇)為主,研究論文(3篇)較少;從作者職稱和學歷來看,研究員及副研究員6人,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3人;從研究內容來看,10大高被引論文集中在生態系統服務、生態安全、生態足跡、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景觀指數與景觀分類、節水農業等熱點領域。本研究為未來期刊選題、組稿、約稿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應用生態學報 高被引論文 被引頻次

中圖分類號:G3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192-03

《應用生態學報》(月刊)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和中國生態學學會聯合主辦,其創刊于1990年,韓興國主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CSPTCD)發布的《2013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1]顯示,《應用生態學報》2012年影響因子為1.719,被引頻次為9844,分別居生態學類期刊第1名和第2名,位列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共計1994種)第19名和第7名。目前,《應用生態學報》已成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中國生態學刊物,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國內外十多家權威檢索系統和數據庫收錄。

由于我國現行科學研究評價制度過分強調和重視論文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情況,受此影響,國內諸多機構和讀者都密切關注期刊的影響因子,因為這往往與畢業、考核、晉升等密切相關。如何使期刊發表的論文長期持續地被讀者關注、認可、引用,是每一位科技期刊編輯都非常關注的話題。如果期刊能持續產出一定數量的高被引論文,那么對期刊的學術影響力乃至影響因子將可能是正面的“馬太效應”。文章的被引頻次是衡量期刊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高被引論文是期刊高質量的主要貢獻者[2]。為此,本文通過檢索CNKI中國引文數據庫,對《應用生態學報》創刊22年(1993—2014年)來10大高被引論文進行統計分析,為進一步提高《應用生態學報》期刊影響力和文章質量提供科學指導。

1 資料與方法

利用CNKI中國引文數據庫,檢索《應用生態學報》創刊22年(1993—2014年)來所刊載文章的被引情況,檢索日期為2014年2月26日。按照被引頻次進行排序,選取被引頻次位于前10位的文章進行高被引論文分析。

2 高被引論文分析

《應用生態學報》創刊22年(1993—2014年)來10大高被引論文見表1。從年份分布角度可以看出,10大高被引用論文發表年份主要集中在1998—2003年,共9篇;1991年1篇。從第一作者學歷/職稱來看,研究員4人、副研究員2人、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3人;從文獻類型來看,10大高被引論文以綜述(7篇)為主,研究論文只有3篇;從研究內容來看,10大高被引論文集中在生態系統服務、生態安全、生態足跡、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景觀指數與景觀分類、節水農業等學科熱點領域。

3 討論

對每篇高被引論文進行深入調查分析,發現10大高被引論文有以下三大特征。

3.1 綜述

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科技論文”在情報學中又稱為原始論文或一次文獻,它是科學技術人員或其他研究人員在科學實驗(或試驗)的基礎上,對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以及人文藝術研究領域的現象(或問題)進行科學分析、綜合的研究和闡述,進一步的進行一些現象和問題的研究,總結和創新另外一些結果和結論,并按照各個科技期刊的要求進行電子和書面的表達。而“綜述”是指就某一時間內,作者針對某一專題,對大量原始研究論文中的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綜述屬三次文獻,專題性強,涉及范圍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時間性,能反映出這一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高的情報學價值。閱讀綜述,可在較短時間內了解該專題的最新研究動態,可以了解若干篇有關該專題的原始研究論文。對于研究生來說,可以通過綜述論文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和掌握相關研究領域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對于科學研究工作者來說,綜述可以幫助他們梳理相關研究領域的發展動態,找到研究創新點,提出新的科學問題。因此,綜述在科技論文中被引用的次數往往很多,這成了定律[3]。在1993—2014年《應用生態學報》10大高被引論文中,除了N4、N6、N9以外,其他7篇文章都是綜述。

3.2 名人

在1993—2014年《應用生態學報》10大高被引論文中,N1、N2、N7、N10出自名家之手。其中,歐陽志云現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系統生態學、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及生態評價與生態規劃研究,發文時已經發表過50多篇論文;肖篤寧為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研究員,現任國際景觀生態學會(IALE)副主席,主要從事景觀和區域生態學、土地資源與景觀生態建設、區域生態安全研究,發文時已經發表過論文120余篇,論著合著8部;山侖是旱地農業生理生態學家,1995被聘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現任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

綜述的撰寫者必須對所寫主題的基礎知識、歷史與發展過程、最新進展全面了解,或者作者本身從事該主題的研究工作,是該主題的“專家”。因此,嚴肅的科學期刊發表的綜述文章都是主編約稿,只有那些對學科領域發展了如指掌的學者才有資格寫綜述文章,研究生沒有資格寫綜述發表。所以,不贊成期刊接受碩士研究生撰寫的綜述文章,而對于博士研究生投稿綜述文章,要求導師作為通訊作者,方可接受投稿進而請同行專家評議。10大高被引論文中有3篇論文(N5、N6、N9)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其中,N5的第二作者是肖篤寧,N6的第二作者是歐陽志云,N9的第二作者是傅伯杰。這幾位學者都是生態學相關研究領域的大家,這3篇論文能夠入選10大高被引論文,與這幾位大家的悉心指導是分不開的。endprint

《應用生態學報》2014年第1期,主編邀請鄔建國研究員撰寫了一篇名為《什么是可持續性科學?》的綜述。作者鄔建國研究員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中美生態、能源及可持續性科學內蒙古研究中心和北京師范大學人與環境系統可持續性研究中心創始主任。他主要從事景觀生態學、城市生態學和可持續性科學研究,發表過著作13部,論文230余篇[4]。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科學依據和運作指南,可持續性科學在21世紀初開始形成。本文對可持續性科學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論題作一較為系統的介紹,并對可持續性評估方法和可持續性科學的發展前景加以討論。可見,這篇文章是開創國內可持續性科學研究先河的倡導性論文。相信未來一段時間里,這篇綜述的引用率會逐漸增加,伴隨該學科的發展而創新高。

3.3 熱點

10大高被引論文集中在生態系統服務、生態安全、生態足跡、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景觀指數與景觀分類、節水農業等學科,這些都是生態學領域的熱點問題。

生態系統是生態學領域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屬于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相對于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研究可以在系統層面上解決目前人類發展中遇到的生態問題。因此,生態系統研究是生態學科的熱點。目前,對于生態系統的研究不在局限于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而是隨著當今全球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資源枯竭和生態環境退化,逐漸發展為生態系統服務(N1、N6)、生態安全(N2)、生態足跡(N3)、恢復生態學(N8)、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N4)等熱點領域。其中,N1綜述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進展與趨勢。發文時,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這篇文章開創了國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的先河,為后續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N6的作者是N1作者歐陽志云研究員的博士研究生,該論文是關于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是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的具體化和典型研究案例,因此,也成為了高被引論文之一。N2是關于生態安全問題的綜述。“生態安全”是一個詮釋古老問題的新概念,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強烈干擾,導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大多數生態系統遭受嚴重威脅,這一危及人類自身安全的問題會繼續是研究熱點。N3中的“生態足跡”是發文時新近提出和發展起來的,是一種測算人類對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綜合指標,能夠定量判斷一個區域的發展是否處于生態承載力的范圍內。有關生態足跡的研究紅火了一時,目前熱度已大大降低。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一是生態足跡的研究結果是為政府決策和相關政策的制定而服務的,如未被政府采納和接受,其研究也就沒有現實意義;二是生態足跡研究中的一些指標屬于人為定量化,其準確性和科學性有待商榷;三是一些生態足跡研究只需收集政府年鑒和相關統計資料,各種研究層次的人都可以模仿寫作,因此,生態足跡研究成為了一些職稱評定和畢業救急的首選論題,其文章結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都不高,研究價值大打折扣。但是,隨著生態足跡研究方法的深入和指標定量化的完善,由于其可以準確科學地定量判斷一個區域的生態承載力,相信它將為政府制定經濟發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據,生態足跡研究也會重新成為熱點。減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儲量是目前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森林生態系統貯存了陸地生態系統76%~98%的有機碳,因此,森林碳儲量研究成為了熱點問題。N4的研究區域較大,不局限于某一省市,而是分析全國的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與分布,其研究方法科學,討論分析深入,是相關研究的樣板和重要參考。恢復生態學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迅猛發展,現已成為世界各國的研究熱點。N8對恢復生態學的研究概況、概念、內容等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綜述,將恢復生態學研究引入中國,因此該篇論文的被引頻次較高。

N5和N7都是關于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其中,N5的第二作者和N7的第一作者都是肖篤寧先生,他是我國最早進行景觀生態學研究的生態學家之一。當時,景觀生態學在國內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這兩篇論文是關于景觀指數、景觀分類與評價的基礎性綜述,因此,被引頻次很高。隨著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深入,利用3S技術研究具體景觀和區域的生態問題逐漸成為熱點,例如,N9正是基于GIS和地統計學對具體景觀生態學問題的實例研究。

在全世界范圍內,水資源短缺問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實行節水農業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田是用水大戶,用水量約占全國用水總量的80%,但是,其中真正被農作物利用的還不到30%,大量的水在灌溉過程中蒸發了。另外,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區水資源尤為貧乏,因此,在我國建立節水型的農業體制勢在必行。N10是關于節水農業的論文,其作者山侖長期從事植物抗旱生理及旱地農業與節水農業研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節水農業及作物抗旱生理生態在今后農業生態研究的發展中將一直是熱點問題。

4 結語

從《應用生態學報》創刊22年(1993—2014)10大高被引論文分析情況來看,較少的高被引論文擁有較高的總被引頻次,基本符合“二八定律”[5]。少數高水平論文貢獻了期刊絕對多數的被引頻次,因此,編輯要發揮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能動作用,采取多種方法,盡可能多地挖掘高被引論,提高期刊的影響因子,這樣才能使期刊在同類學科期刊中處于不敗位置,才能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作者和讀者。

(1)重視“綜述”。綜述由于其文章自身特點被引用頻次要遠高于研究論文,因此,在日常的收稿和編輯加工的過程中,編輯要格外重視綜述論文。綜述可分為歸納性、普通性和評論性三類。其中,歸納性綜述是作者將搜集到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專題、某一領域的當前研究進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普通性綜述要求在文中能表達出作者的觀點或傾向性;評論性綜述要求文章能夠反映當前該領域研究進展和發展前景。因此,普通性和評論性綜述需要有較高學術水平、在該研究領域有較高造詣的作者撰寫。

(2)邀請“名人”。編輯應該轉變辦刊理念,不能坐等作者投稿,而要主動向期刊研究領域的領軍專家、學者約稿。另外,編輯也要積極聯系科研院所或高校的導師,請他們推薦優秀研究生為本刊撰稿,積極發展潛在優秀作者群。

(3)緊跟“熱點”。編輯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編輯能力時,要積極參加學術會議,及時了解相關學科的學術研究動態。另外,國家重大、重點課題的科研論文往往具有較高的創新性或者實用價值,能夠在一點程度上反映學科發展的動態,代表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6]。因此,編輯要關注相關學科國家重點課題和國家基金課題的研究狀況,積極與課題負責人聯系,組織他們的研究成果及時發表,使本刊刊登的文章緊跟國際熱點。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

[2] 劉毅清,黃曉波,張紅武,等.1994-2009年SCIE收錄的三所軍醫大學高影響力論文分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7(8):762-765.

[3] 梅琴,楊柳,李萬春.《湖泊科學》創刊20年(1992-2011年)十大高被引論文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02-104.

[4] 鄔建國,郭曉川,楊劼,等.什么是可持續性科學?[J].應用生態學報,2014,25(1):1-11.

[5] 張建合.《編輯學報》高被引論文分析[J].編輯學報,2010,22(6):562-564.

[6] 李煥榮.《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選題思路和組稿方式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19(1):104-106.endprint

《應用生態學報》2014年第1期,主編邀請鄔建國研究員撰寫了一篇名為《什么是可持續性科學?》的綜述。作者鄔建國研究員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中美生態、能源及可持續性科學內蒙古研究中心和北京師范大學人與環境系統可持續性研究中心創始主任。他主要從事景觀生態學、城市生態學和可持續性科學研究,發表過著作13部,論文230余篇[4]。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科學依據和運作指南,可持續性科學在21世紀初開始形成。本文對可持續性科學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論題作一較為系統的介紹,并對可持續性評估方法和可持續性科學的發展前景加以討論。可見,這篇文章是開創國內可持續性科學研究先河的倡導性論文。相信未來一段時間里,這篇綜述的引用率會逐漸增加,伴隨該學科的發展而創新高。

3.3 熱點

10大高被引論文集中在生態系統服務、生態安全、生態足跡、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景觀指數與景觀分類、節水農業等學科,這些都是生態學領域的熱點問題。

生態系統是生態學領域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屬于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相對于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研究可以在系統層面上解決目前人類發展中遇到的生態問題。因此,生態系統研究是生態學科的熱點。目前,對于生態系統的研究不在局限于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而是隨著當今全球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資源枯竭和生態環境退化,逐漸發展為生態系統服務(N1、N6)、生態安全(N2)、生態足跡(N3)、恢復生態學(N8)、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N4)等熱點領域。其中,N1綜述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進展與趨勢。發文時,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這篇文章開創了國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的先河,為后續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N6的作者是N1作者歐陽志云研究員的博士研究生,該論文是關于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是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的具體化和典型研究案例,因此,也成為了高被引論文之一。N2是關于生態安全問題的綜述。“生態安全”是一個詮釋古老問題的新概念,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強烈干擾,導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大多數生態系統遭受嚴重威脅,這一危及人類自身安全的問題會繼續是研究熱點。N3中的“生態足跡”是發文時新近提出和發展起來的,是一種測算人類對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綜合指標,能夠定量判斷一個區域的發展是否處于生態承載力的范圍內。有關生態足跡的研究紅火了一時,目前熱度已大大降低。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一是生態足跡的研究結果是為政府決策和相關政策的制定而服務的,如未被政府采納和接受,其研究也就沒有現實意義;二是生態足跡研究中的一些指標屬于人為定量化,其準確性和科學性有待商榷;三是一些生態足跡研究只需收集政府年鑒和相關統計資料,各種研究層次的人都可以模仿寫作,因此,生態足跡研究成為了一些職稱評定和畢業救急的首選論題,其文章結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都不高,研究價值大打折扣。但是,隨著生態足跡研究方法的深入和指標定量化的完善,由于其可以準確科學地定量判斷一個區域的生態承載力,相信它將為政府制定經濟發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據,生態足跡研究也會重新成為熱點。減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儲量是目前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森林生態系統貯存了陸地生態系統76%~98%的有機碳,因此,森林碳儲量研究成為了熱點問題。N4的研究區域較大,不局限于某一省市,而是分析全國的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與分布,其研究方法科學,討論分析深入,是相關研究的樣板和重要參考。恢復生態學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迅猛發展,現已成為世界各國的研究熱點。N8對恢復生態學的研究概況、概念、內容等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綜述,將恢復生態學研究引入中國,因此該篇論文的被引頻次較高。

N5和N7都是關于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其中,N5的第二作者和N7的第一作者都是肖篤寧先生,他是我國最早進行景觀生態學研究的生態學家之一。當時,景觀生態學在國內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這兩篇論文是關于景觀指數、景觀分類與評價的基礎性綜述,因此,被引頻次很高。隨著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深入,利用3S技術研究具體景觀和區域的生態問題逐漸成為熱點,例如,N9正是基于GIS和地統計學對具體景觀生態學問題的實例研究。

在全世界范圍內,水資源短缺問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實行節水農業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田是用水大戶,用水量約占全國用水總量的80%,但是,其中真正被農作物利用的還不到30%,大量的水在灌溉過程中蒸發了。另外,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區水資源尤為貧乏,因此,在我國建立節水型的農業體制勢在必行。N10是關于節水農業的論文,其作者山侖長期從事植物抗旱生理及旱地農業與節水農業研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節水農業及作物抗旱生理生態在今后農業生態研究的發展中將一直是熱點問題。

4 結語

從《應用生態學報》創刊22年(1993—2014)10大高被引論文分析情況來看,較少的高被引論文擁有較高的總被引頻次,基本符合“二八定律”[5]。少數高水平論文貢獻了期刊絕對多數的被引頻次,因此,編輯要發揮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能動作用,采取多種方法,盡可能多地挖掘高被引論,提高期刊的影響因子,這樣才能使期刊在同類學科期刊中處于不敗位置,才能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作者和讀者。

(1)重視“綜述”。綜述由于其文章自身特點被引用頻次要遠高于研究論文,因此,在日常的收稿和編輯加工的過程中,編輯要格外重視綜述論文。綜述可分為歸納性、普通性和評論性三類。其中,歸納性綜述是作者將搜集到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專題、某一領域的當前研究進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普通性綜述要求在文中能表達出作者的觀點或傾向性;評論性綜述要求文章能夠反映當前該領域研究進展和發展前景。因此,普通性和評論性綜述需要有較高學術水平、在該研究領域有較高造詣的作者撰寫。

(2)邀請“名人”。編輯應該轉變辦刊理念,不能坐等作者投稿,而要主動向期刊研究領域的領軍專家、學者約稿。另外,編輯也要積極聯系科研院所或高校的導師,請他們推薦優秀研究生為本刊撰稿,積極發展潛在優秀作者群。

(3)緊跟“熱點”。編輯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編輯能力時,要積極參加學術會議,及時了解相關學科的學術研究動態。另外,國家重大、重點課題的科研論文往往具有較高的創新性或者實用價值,能夠在一點程度上反映學科發展的動態,代表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6]。因此,編輯要關注相關學科國家重點課題和國家基金課題的研究狀況,積極與課題負責人聯系,組織他們的研究成果及時發表,使本刊刊登的文章緊跟國際熱點。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

[2] 劉毅清,黃曉波,張紅武,等.1994-2009年SCIE收錄的三所軍醫大學高影響力論文分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7(8):762-765.

[3] 梅琴,楊柳,李萬春.《湖泊科學》創刊20年(1992-2011年)十大高被引論文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02-104.

[4] 鄔建國,郭曉川,楊劼,等.什么是可持續性科學?[J].應用生態學報,2014,25(1):1-11.

[5] 張建合.《編輯學報》高被引論文分析[J].編輯學報,2010,22(6):562-564.

[6] 李煥榮.《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選題思路和組稿方式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19(1):104-106.endprint

《應用生態學報》2014年第1期,主編邀請鄔建國研究員撰寫了一篇名為《什么是可持續性科學?》的綜述。作者鄔建國研究員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中美生態、能源及可持續性科學內蒙古研究中心和北京師范大學人與環境系統可持續性研究中心創始主任。他主要從事景觀生態學、城市生態學和可持續性科學研究,發表過著作13部,論文230余篇[4]。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科學依據和運作指南,可持續性科學在21世紀初開始形成。本文對可持續性科學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論題作一較為系統的介紹,并對可持續性評估方法和可持續性科學的發展前景加以討論。可見,這篇文章是開創國內可持續性科學研究先河的倡導性論文。相信未來一段時間里,這篇綜述的引用率會逐漸增加,伴隨該學科的發展而創新高。

3.3 熱點

10大高被引論文集中在生態系統服務、生態安全、生態足跡、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景觀指數與景觀分類、節水農業等學科,這些都是生態學領域的熱點問題。

生態系統是生態學領域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屬于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相對于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研究可以在系統層面上解決目前人類發展中遇到的生態問題。因此,生態系統研究是生態學科的熱點。目前,對于生態系統的研究不在局限于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而是隨著當今全球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資源枯竭和生態環境退化,逐漸發展為生態系統服務(N1、N6)、生態安全(N2)、生態足跡(N3)、恢復生態學(N8)、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N4)等熱點領域。其中,N1綜述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進展與趨勢。發文時,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這篇文章開創了國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的先河,為后續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N6的作者是N1作者歐陽志云研究員的博士研究生,該論文是關于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是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的具體化和典型研究案例,因此,也成為了高被引論文之一。N2是關于生態安全問題的綜述。“生態安全”是一個詮釋古老問題的新概念,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強烈干擾,導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大多數生態系統遭受嚴重威脅,這一危及人類自身安全的問題會繼續是研究熱點。N3中的“生態足跡”是發文時新近提出和發展起來的,是一種測算人類對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綜合指標,能夠定量判斷一個區域的發展是否處于生態承載力的范圍內。有關生態足跡的研究紅火了一時,目前熱度已大大降低。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一是生態足跡的研究結果是為政府決策和相關政策的制定而服務的,如未被政府采納和接受,其研究也就沒有現實意義;二是生態足跡研究中的一些指標屬于人為定量化,其準確性和科學性有待商榷;三是一些生態足跡研究只需收集政府年鑒和相關統計資料,各種研究層次的人都可以模仿寫作,因此,生態足跡研究成為了一些職稱評定和畢業救急的首選論題,其文章結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都不高,研究價值大打折扣。但是,隨著生態足跡研究方法的深入和指標定量化的完善,由于其可以準確科學地定量判斷一個區域的生態承載力,相信它將為政府制定經濟發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據,生態足跡研究也會重新成為熱點。減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儲量是目前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森林生態系統貯存了陸地生態系統76%~98%的有機碳,因此,森林碳儲量研究成為了熱點問題。N4的研究區域較大,不局限于某一省市,而是分析全國的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與分布,其研究方法科學,討論分析深入,是相關研究的樣板和重要參考。恢復生態學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迅猛發展,現已成為世界各國的研究熱點。N8對恢復生態學的研究概況、概念、內容等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綜述,將恢復生態學研究引入中國,因此該篇論文的被引頻次較高。

N5和N7都是關于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其中,N5的第二作者和N7的第一作者都是肖篤寧先生,他是我國最早進行景觀生態學研究的生態學家之一。當時,景觀生態學在國內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這兩篇論文是關于景觀指數、景觀分類與評價的基礎性綜述,因此,被引頻次很高。隨著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深入,利用3S技術研究具體景觀和區域的生態問題逐漸成為熱點,例如,N9正是基于GIS和地統計學對具體景觀生態學問題的實例研究。

在全世界范圍內,水資源短缺問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實行節水農業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田是用水大戶,用水量約占全國用水總量的80%,但是,其中真正被農作物利用的還不到30%,大量的水在灌溉過程中蒸發了。另外,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區水資源尤為貧乏,因此,在我國建立節水型的農業體制勢在必行。N10是關于節水農業的論文,其作者山侖長期從事植物抗旱生理及旱地農業與節水農業研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節水農業及作物抗旱生理生態在今后農業生態研究的發展中將一直是熱點問題。

4 結語

從《應用生態學報》創刊22年(1993—2014)10大高被引論文分析情況來看,較少的高被引論文擁有較高的總被引頻次,基本符合“二八定律”[5]。少數高水平論文貢獻了期刊絕對多數的被引頻次,因此,編輯要發揮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能動作用,采取多種方法,盡可能多地挖掘高被引論,提高期刊的影響因子,這樣才能使期刊在同類學科期刊中處于不敗位置,才能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作者和讀者。

(1)重視“綜述”。綜述由于其文章自身特點被引用頻次要遠高于研究論文,因此,在日常的收稿和編輯加工的過程中,編輯要格外重視綜述論文。綜述可分為歸納性、普通性和評論性三類。其中,歸納性綜述是作者將搜集到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專題、某一領域的當前研究進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普通性綜述要求在文中能表達出作者的觀點或傾向性;評論性綜述要求文章能夠反映當前該領域研究進展和發展前景。因此,普通性和評論性綜述需要有較高學術水平、在該研究領域有較高造詣的作者撰寫。

(2)邀請“名人”。編輯應該轉變辦刊理念,不能坐等作者投稿,而要主動向期刊研究領域的領軍專家、學者約稿。另外,編輯也要積極聯系科研院所或高校的導師,請他們推薦優秀研究生為本刊撰稿,積極發展潛在優秀作者群。

(3)緊跟“熱點”。編輯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編輯能力時,要積極參加學術會議,及時了解相關學科的學術研究動態。另外,國家重大、重點課題的科研論文往往具有較高的創新性或者實用價值,能夠在一點程度上反映學科發展的動態,代表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6]。因此,編輯要關注相關學科國家重點課題和國家基金課題的研究狀況,積極與課題負責人聯系,組織他們的研究成果及時發表,使本刊刊登的文章緊跟國際熱點。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

[2] 劉毅清,黃曉波,張紅武,等.1994-2009年SCIE收錄的三所軍醫大學高影響力論文分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7(8):762-765.

[3] 梅琴,楊柳,李萬春.《湖泊科學》創刊20年(1992-2011年)十大高被引論文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02-104.

[4] 鄔建國,郭曉川,楊劼,等.什么是可持續性科學?[J].應用生態學報,2014,25(1):1-11.

[5] 張建合.《編輯學報》高被引論文分析[J].編輯學報,2010,22(6):562-564.

[6] 李煥榮.《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選題思路和組稿方式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19(1):104-106.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久久精品|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91麻豆|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亚洲无码91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在线播放国产99re| 999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a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2021国产在线视频|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99re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jizz国产在线|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女主播一区|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国产|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色色中文字幕| 日本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a网站|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亚洲91在线精品|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欧美精品不卡|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亚洲永久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理论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精品三级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白丝av| 色综合网址| 亚洲最新在线|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99人体免费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综合色88|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