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蘭
摘 要:目的 了解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中存在的問題。方法 采用護理評估、基本操作、病史采集、病例分析及護理措施、護患溝通等方式進行考核。結果 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護患溝通得分最高,病例分析及護理措施得分最低。結論 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能力培養有待加強,應充分調動導師和帶教教師的積極性,健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能力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護理學 研究生 臨床能力考核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234-02
2010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了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這是我國護理學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使護理學研究生教育由過去的培養重科研、輕臨床的學術型人才向直接服務于臨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轉變。但由于時間過短,目前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能力考核評估體系和量分標準,各院校只能各自為政,邊實踐邊探索[1]。因此,構建符合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客觀、科學的臨床能力考核評價體系對實現培養目標和提高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我校作為浙江省第一個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點,對此進行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現報告如下。
1 考核對象
湖州師范學院護理學院2012級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13名,年齡22~32歲,其中4名在入學前有兩年或以上醫院工作經歷,其余9名為應屆生。臨床實習時間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
本次臨床能力考核為中期考核,集中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此時學生已經進入臨床一年,完成了8個月的基本護理實踐能力訓練和4個月的醫療實踐,即將開始專科護理實踐能力訓練。
2 考核的組織實施
2.1 建立組織管理機構
為保證考核質量,我校成立了由分管院領導、校內及附屬醫院專家組成的“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委員會”,負責制定評價指標和考核方案,組織、設計、實施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
2.2 細化培養方案
在《湖州師范學院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制定了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實施細則,規定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在醫院實習的2年時間內,輪轉不同科室,分別進行基本護理實踐能力、醫療實踐、專科護理實踐能力訓練,并要求在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科室輪轉時間不得少于12個月,并于第四學期初組織臨床能力中期考核。
3 考核方法
3.1 考核內容與工具
參照復旦大學[2]和南方醫科大學[3]對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安徽醫科大學[4]和第三軍醫大學[5]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能力評價框架和指標,我校中期考核主要通過整體護理查房綜合考察學生的護理基本技能和臨床思維能力。考核滿分為100分,其中護理基本技能40分,臨床思維能力60分。具體內容和分數構成見表1所示。
3.2 考核方法和程序
考前3天考核委員會成員集中培訓,就考核方式、考核內容、評分標準等達成共識。考核當天,專家赴實習醫院現場考核,每場考核有5名專家參與評分,設考核組長1名。病例由專家在學生實習醫院臨時抽取,臨考前10 min考核組長告知學生本次考核的病例、考核目的和方法;學生利用10 min時間做好相關準備,并與患者溝通取得合作;考核以整體護理查房作為基本框架,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簡要病史進一步收集資料、護理評估、病例分析、制定護理措施、開展健康宣教,完成一項由考核組長指定的適合該患者的護理操作;最后回答相關問題。每位學生考核時間為2 h。
4 考核結果
本次中期考核,13名學生平均成績為82.60±6.34,各項目得分如下:護理評估11.87±1.28;基本操作22.13±1.32;病史采集8.09±1.01;病例分析及護理措施31.06±2.83;護患溝通9.45±0.81。經標準化處理后,得分由高到低順序依次為護患溝通、基本操作、病史采集、護理評估、病例分析及護理措施,且除基本操作外,其余3項標準化平均分與護患溝通平均分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5 討論
5.1 臨床能力考核評價反映的問題
中期考核各項目得分存在較大差異,護患溝通得分最高,病例分析及護理措施得分最低。所有學生在查房過程中溝通解釋到位,處處體現對患者的關心和尊重,可能與目前醫患關系較為緊張、患者及家屬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形勢下醫護人員自我保護意識也逐步提高的氛圍有關。而病例分析與護理措施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不僅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該項目得分在學生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入學前有工作經歷的學生得分明顯高于應屆生,表明臨床綜合思維能力需要長時間的臨床實踐才能逐步積累和提高。
5.2 對提高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思考
5.2.1 改革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制度
根據《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熱愛護理專業,具有一定臨床科研能力,能直接參與臨床護理實踐的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人才[6]。這就意味著學生畢業后將主要從事臨床專科護理工作。現行招生制度規定: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對象一般為學士學位獲得者或具有同等學力,并已通過注冊護士資格考試者,而對于是否具有臨床工作經歷沒有規定。恰恰目前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生源大部分是應屆本科畢業生,這些學生除了本科階段的臨床見習和實習外,對專科的認識基本停留在書本概念上,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認識[7],甚至某些學校為了追求考研上線率讓學生放棄實習為考研做準備。這些學生入學后要花大量時間進行基本操作訓練,同時因為缺乏臨床經驗使他們在專業學位的學習中難以理論聯系實踐,尤其是臨床思維能力的提高較為困難。對于在入學前就有工作經歷的學生而言,已積累的臨床經驗在專業學位的學習中不斷得到升華,同時用專科知識指導臨床實踐,必將事半功倍,這在我們的中期考核中也得以證實。另一方面,隨著護理本科教育的普及,能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在職護士越來越多。因此,建議招生制度規定報考護理專業學位者應具有兩年或以上工作經歷。endprint
5.2.2 建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標準
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在我國尚屬起步階段,目前國家對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只有原則性和指導性的要求,沒有形成統一、規范、具體的專業標準和要求,各個培養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也參差不齊。為確保培養質量,國家應制訂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標準,尤其是應盡快建立作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能力培養核心的臨床能力標準,以便對正處于摸索階段的培養院校起到定向和指導作用。
5.2.3 健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評價體系考核是保障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是風向標;完善的考核機制可以為導師和學生提供如何培養臨床能力的指引,調動培養對象努力達標的主動性[2]。研究生培養單位應該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框架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和健全研究生臨床能力評價體系,如科室輪轉業績考核、中期考核、畢業考核等,每次考核都必須有特定的指標和要求,任務難度也應循序漸進,學生只有通過考核,才能進入下一培養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研究生在每一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才能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夏歐東,何沐蓉,陳愛華,等.構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評價考核體系的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6):44-47.
[2] 劉哲軍,胡雁,蘇穎,等.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12,9(8):254-356.
[3] 陳媛,李亞潔,高云,等.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評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3):54-57.
[4] 劉瑛.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3):216-218.
[5] 秦永杰,趙坤,王云貴.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2,29(3):1644-166.
[6] 孫宏玉,王文煥.增設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1,8(3):99-102.
[7] 尤黎明,萬麗紅,顏君,等.專科護士培養狀況及其對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的啟示 [J].中華護理教育,2012,9(5):211-214.endprint
5.2.2 建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標準
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在我國尚屬起步階段,目前國家對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只有原則性和指導性的要求,沒有形成統一、規范、具體的專業標準和要求,各個培養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也參差不齊。為確保培養質量,國家應制訂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標準,尤其是應盡快建立作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能力培養核心的臨床能力標準,以便對正處于摸索階段的培養院校起到定向和指導作用。
5.2.3 健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評價體系考核是保障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是風向標;完善的考核機制可以為導師和學生提供如何培養臨床能力的指引,調動培養對象努力達標的主動性[2]。研究生培養單位應該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框架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和健全研究生臨床能力評價體系,如科室輪轉業績考核、中期考核、畢業考核等,每次考核都必須有特定的指標和要求,任務難度也應循序漸進,學生只有通過考核,才能進入下一培養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研究生在每一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才能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夏歐東,何沐蓉,陳愛華,等.構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評價考核體系的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6):44-47.
[2] 劉哲軍,胡雁,蘇穎,等.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12,9(8):254-356.
[3] 陳媛,李亞潔,高云,等.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評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3):54-57.
[4] 劉瑛.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3):216-218.
[5] 秦永杰,趙坤,王云貴.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2,29(3):1644-166.
[6] 孫宏玉,王文煥.增設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1,8(3):99-102.
[7] 尤黎明,萬麗紅,顏君,等.專科護士培養狀況及其對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的啟示 [J].中華護理教育,2012,9(5):211-214.endprint
5.2.2 建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標準
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在我國尚屬起步階段,目前國家對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只有原則性和指導性的要求,沒有形成統一、規范、具體的專業標準和要求,各個培養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也參差不齊。為確保培養質量,國家應制訂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標準,尤其是應盡快建立作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能力培養核心的臨床能力標準,以便對正處于摸索階段的培養院校起到定向和指導作用。
5.2.3 健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評價體系考核是保障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是風向標;完善的考核機制可以為導師和學生提供如何培養臨床能力的指引,調動培養對象努力達標的主動性[2]。研究生培養單位應該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框架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和健全研究生臨床能力評價體系,如科室輪轉業績考核、中期考核、畢業考核等,每次考核都必須有特定的指標和要求,任務難度也應循序漸進,學生只有通過考核,才能進入下一培養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研究生在每一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才能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夏歐東,何沐蓉,陳愛華,等.構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評價考核體系的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6):44-47.
[2] 劉哲軍,胡雁,蘇穎,等.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12,9(8):254-356.
[3] 陳媛,李亞潔,高云,等.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評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3):54-57.
[4] 劉瑛.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3):216-218.
[5] 秦永杰,趙坤,王云貴.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2,29(3):1644-166.
[6] 孫宏玉,王文煥.增設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1,8(3):99-102.
[7] 尤黎明,萬麗紅,顏君,等.專科護士培養狀況及其對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的啟示 [J].中華護理教育,2012,9(5):21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