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霞,方曙靜,羅 婷,黃陳程,彭 蕾,吳金鳳
(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 210029)
經外周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作為一條有效的靜脈治療途徑,可經其長期輸入高滲性及刺激性藥物,且保留時間長,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1-2]。PICC置管是由外周靜脈穿刺插管,經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等肘部大血管進入上腔靜脈,是一項經皮膚的血管介入性操作,其置管后穿刺部位常存在出血現象,尤其在置管后24 h內穿刺部位出血,將增加導管換藥更換貼膜的次數,并容易增加感染的機會,同時也給患者帶來不良的心理刺激[3-4]。目前國內對PICC穿刺后穿刺點壓迫止血方法的報道較多,最常見的穿刺點壓迫材料有紗布、明膠海綿和藻酸鹽敷料[5-8]。本研究通過比較不同材料的運用效果,以尋求最為有效、經濟的PICC穿刺點壓迫止血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老年神經內科的患者105例,男80例,女25例。納入標準:①行PICC穿刺的患者;②凝血功能正常;③血常規正常;④穿刺處皮膚完整。患者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將105例患者隨機分為3組,其中,A組36例,男30例,女6例,平均年齡(82.4±8.7)歲;B組35例,男28例,女7例,平均年齡(82.1±11.7)歲;C組34例,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齡(81.2±10.7)歲。3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PICC穿刺及局部壓迫止血法 置管均由1名具有PICC置管資質的專科護士操作,導管材料均采用規格為4F的三向瓣膜式PICC(美國巴德);穿刺方法為超聲引導下改良賽丁格穿刺技術(MST)[9];操作方法參照美國靜脈輸液協會有關PICC的操作規則[10]。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后,A組采用自制3.5 cm×2 cm紗布塊按壓穿刺點;B組采用自制3.5 cm×2 cm明膠海綿按壓穿刺點;C組采用自制3.5 cm×2 cm藻酸鹽敷料按壓穿刺點,3組均予敷料外貼敷3M貼膜(10 cm×12 cm)。因根據玻璃管法測定正常人凝血時間為4~12 min[11],故按壓穿刺點5 min后,再將寬度為5 cm的彈力繃帶于貼膜外環繞患者手臂兩圈扣成環狀,松緊程度以插入一指、肢體遠端不出現腫脹為宜。3組不同材料局部穿刺點壓迫止血時間均為24 h。期間以軟枕(長 30 cm、寬15 cm、高20 cm)抬高穿刺肢,囑患者穿刺肢制動30 min,24 h內限制上肢用力,避免穿刺肢肘關節的屈伸運動,并囑患者注意調整睡眠姿勢,避免長時間壓迫穿刺側肢體。
1.2.2 穿刺點觀察及換藥 PICC置管成功并加壓包扎后,第1和第2小時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并作記錄。如見所用止血敷料上有新鮮血跡,2 h后每間隔2 h觀察1次。置管24 h后常規局部換藥(換藥者均為N2能級以上護士),穿刺點僅使用透明敷料固定,觀察24 h后局部穿刺點出血持續時間。
1.3 評價指標
1.3.1 壓迫止血后24 h內穿刺點滲血分級 0級:24 h內敷料有少量滲血,屬正常現象;I級:患者活動時穿刺點滲血,滲濕敷料;Ⅱ級:患者平臥時穿刺點滲血,滲濕敷料;Ⅲ級:患者穿刺點滲血不止,沿管壁流出[12]。
1.3.2 置管后72 h內PICC導管維護費用 局部穿刺點壓迫止血期間,按照我院統一收費標準,比較3組患者置管72 h內換藥次數及使用耗材費用總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3組間的滲血分級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及t檢驗;3組換藥費用比較采用t檢驗。
2.1 3組患者PICC置管24 h內局部滲血情況 見表1。
2.2 3組患者導管維護費用比較 PICC置管72 h內,A組平均換藥費用為72.0元(54~81元),B組平均換藥費用為40.5元(27~54元),C組平均換藥費為45.0元(27~54元)。3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 P <0.01)。

表1 3組患者PICC置管24 h內局部滲血情況
3.1 穿刺點出血的原因分析 采用超聲引導下MST技術行PICC穿刺,可大大減少PICC置管后并發癥的發生,并確保置管的成功[13]。但由于擴張器撕裂性置管鞘的應用,需要導絲置入后行擴皮,對皮膚有一定的創傷,在置管后經常出現穿刺點出血量多,傷口不易愈合。老年患者由于各種原因置管術后局部更易出血。同時由于PICC是經外周淺靜脈進行穿刺,置管后血液可沿著導管直接從穿刺點滲出,部分患者出現Ⅱ級以上的滲血。而鎖骨下靜脈、頸內靜脈置管,因直接插入深靜脈,置管后有皮下組織保護,可起到壓迫止血作用,很少出現穿刺點Ⅱ級以上的滲血。穿刺部位出血,增加了局部換藥及更換貼膜的次數,并容易增加感染的機會,尤其對于老年患者,嚴重者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而肉眼可視的出血也往往易引起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恐慌和不安,同時也增加了護理人員更換敷貼的工作量。
3.2 不同材料穿刺點壓迫止血效果比較 結果顯示,PICC置管后穿刺點使用明膠海綿、藻酸鹽敷料止血后,比常規使用紗布塊壓迫止血效果更佳,與朱文芳等[6]和暨雪琴等[8]報道一致。這可能與明膠海綿、藻酸鹽敷料的成分有關。明膠海綿的主要成分是藥用明膠,其主要的作用機制是機械性止血,吸收性明膠海綿是具有纖維多孔可吸收的物質,以促進血小板破壞后釋放出凝血激活酶,具有填塞穿刺孔、促進血塊凝結的作用,從而有利于PICC穿刺點止血。而藻酸鹽敷料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滲出液,與滲液發生鈉離子與鈣離子交換,形成凝膠,在創面上形成柔軟、潮濕的半固體物質屏障,固著于出血處而不易脫落,達到止血目的;同時半固體物質屏障可清潔創面,降低感染機會,同時創面在濕潤環境下可減少組織脫水及細胞死亡,加快血管再生,縮短穿刺點創面愈合時間,加速創口愈合。目前藻酸鹽敷料已應用于切割傷、壓瘡、鼻衄及供皮區止血等[14]。
3.3 不同材料穿刺點壓迫止血經濟成本比較 結果表明,明膠海綿比藻酸鹽敷料、紗布壓迫止血更經濟實惠。這可能與紗布壓迫止血的效果不佳,需頻繁換藥有關。
PICC置管術后采用明膠海綿壓迫止血可減少患者置管后穿刺點滲血,減少護理人員因頻繁換藥而增加的工作量,提高靜脈治療的工作效率;同時可減少滲血給患者及家屬帶來不良的心理刺激,降低患者導管維護費用。
[1]Malato A,Luppino A,Pipitone R,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 educational program in reducing complication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s)in haematological patients[J].Blood,2011,118:Ab 4219.
[2]Warrington Jr WG,Penoyer DA,Kamps TA.et al.Outcomes of using a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for long term intravenous therap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difficult venous acces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Vascular Access,2012,17(1):24-30.
[3]尹小林.減輕靜脈穿刺疼痛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B):113-114,117.
[4]黃翠珍.舒適護理在靜脈穿刺拔針中的運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8,8(9):47-48.
[5]徐蕾,袁理.藻酸鹽敷料在PICC穿刺部位止血的臨床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17):2898.
[6]朱文芳,蔡慧,黃丹桂,等.藻酸鹽敷料在PICC置管后止血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3):3096-3097.
[7]陳秋香,朱文芳,胡玲美.吸收性明膠海綿用于PICC穿刺點止血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1B):44.
[8]暨雪琴,魏琴.吸收性明膠海綿用于PICC穿刺點止血的護理觀察[J].護理學報,2010,17(8A):70-71.
[9]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10]Philpot P,Griffiths V.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J].Nurs Stand,2003,17(44):39-46.
[11]田慶,嚴云麗,左杰.血管超聲引導下運用MST技術行PICC置管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6):56-57.
[12]潘怡梅.留置PICC管穿刺點出血的因素及預防[J].實用全科醫學,2007,5(8):717.
[13]陳婉媚,朱麗貞.PICC導管相關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9B):2910-2911.
[14]王清華,鐘文菲,何盟.藻酸鹽敷料的臨床應用:與傳統材料特征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3):5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