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空XIA Kong;阮擁軍RUAN Yong-jun;張智杰ZHANG Zhi-jie;彭磊PENG Lei;劉秀LIU Xiu
(①軍械工程學院裝備指揮與管理系,石家莊 050003;②68303 部隊,武威 733000;③蘭州軍區臨潼療養院,臨潼 710600;④73146 部隊,泉州 362321)
(①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03,China;②Unit 68303 of PLA,Wuwei 733000,China;③Sanatorium of Lanzhou Military Region,Lintong 710600,China;④Unit 73146 of PLA,Quanzhou 362321,China)
裝備維修訓練是指為完成裝備的維修任務,而對相關人員進行的理論教育、技能教練和綜合演練活動,最終的目的是提供勝任裝備維修的合格人員。裝備維修訓練是軍隊裝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合格維修人員的重要途徑[1],而維修訓練內容的確定直接關系到維修訓練工作的實際效果。我軍傳統的維修訓練內容主要是按照《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的要求來確定,然而大綱的要求過于籠統,使基層單位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存在“只知方向,不知步驟”的問題。按照訓練的系統工程理論的基本原則,通過對裝備維修的需求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確定裝備維修訓練內容,進而設計和開發訓練產品,最后利用相關訓練產品實施裝備維修訓練,這樣可以有效解決以上的問題,從而使裝備維修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其中“有針對性地”指對裝備維修任務所涉及的每個具體工作進行甄別和篩選,進而確定哪些工作需要進行訓練才能使維修人員達到相應的水平,哪些工作是不需要進行專門訓練的就可以勝任的。
如圖1 所示,維修崗位人員訓練內容確定主要分兩大步驟,即維修崗位分析和關鍵個人工作分析。

1.1 維修崗位分析階段 首先,需要對維修崗位承擔的崗位職責、崗位任職的資格限制等進行描述,從而形成對該維修崗位一份詳細的崗位說明書。其次,可采取文獻分析、專家訪談、觀察研究等方法列出該維修崗位的詳細的工作清單。然后,需要從工作清單中篩選出需要進行專門訓練的工作,這是該階段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稱篩選出來的需要訓練的工作為關鍵個人工作。最后,對關鍵個人工作進行編號,這主要是為了以后研究和應用的方便。
1.2 關鍵個人工作分析階段 首先,確定關鍵個人工作的執行規范,包括執行標準、執行條件、執行步驟、執行度量等。其次,仔細分析并確定該工作每一步執行步驟要求的KSA(Knowledge Skill Attitude,知識、技能、態度)。然后,對得出的KSA 歸納并歸類,得到該項關鍵個人工作的KSA 訓練包。最后,可綜合得出該維修崗位總的KSA 訓練包。
1.3 關鍵技術點 關鍵個人工作的選擇依據直接關系到整個過程的正確與否,所以如何既科學合理又精確量化地確定關鍵個人工作是至關重要的。關鍵個人工作的選取既要包含所有需要訓練的工作,避免漏訓,又要避免將無需訓練的工作包含進來,避免時間和資源的浪費。
關鍵個人工作選擇模型也可用于集體作業中選取關鍵,兩者的基本原理相同。
2.1 影響因素分析 以某型坦克中修為研究對象,設計調查問卷。選取40 個工作人員和20 個管理人員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并結合研究探討的方式對獲取的信息進行處理,最終獲取的影響因素及因素票數如表1 所示。
對以上十項影響因素進行歸納,因素1、6、9、10 可總結為“工作難度”;因素2、4、5、7、8 可總結為“工作重要度”;因素3 單獨為“工作頻度”。由此,可將關鍵個人工作選擇模型確定為難度、重要度、頻度模型,即DIF(Difficulty Importance Frequency,難度重要度頻度)模型。

表1 影響因素的獲取及結果
2.2 各因素的水平劃分 為了既能區別各項指標的不同水平,又能在實際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通過理論分析與調查訪問得到難度、重要度、頻度的水平劃分如表2 所示。

表2 難度水平劃分
難度水平的劃分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①工作本身的特征;②有無詳細的工作說明可用。如表2 所示,首先列出了一些指標特征用于確定工作難度時一一對照,其次在綜合該工作是否有詳細的工作說明來綜合判斷其難度。工作說明可以是文字掛圖,也可以是音像視頻等其它形式的資料,關鍵在于執行人員能夠單憑它提供的信息完整地執行對應的工作。難度水平共可劃分為“很難”、“中等”和“不難”三個水平。

表3 重要度水平劃分
重要度水平的劃分主要考慮工作本身的特征,如表3所示,列出了確定工作重要度水平的一些具體判定指標。由于重要度本身主觀性較強,不適于較多水平的劃分,故將重要度水平劃分為“重要”、“不重要”兩個水平。
如表4 所示,頻度水平的劃分主要根據工作在通常的情況下實施一次平均的間隔時間來判定。經過調研并結合人類在認知過程中遺忘的規律,選取2 周和8 周作為臨界點,從而將頻度劃分為“很頻繁”、“中等”和“不頻繁”三個水平。
2.3 模型的建立 根據選取的影響因素和各因素水平的劃分,可以建立關鍵個人工作選取的3 因素3*2*3 水平的DIF 模型,如圖2 所示。

表4 頻度水平劃分

將工作應用DIF 模型可得出其關鍵程度,根據關鍵程度的不同得出其是否需要訓練的三個結論:高強度訓練、訓練、不訓練。其中,高強度訓練指該工作關鍵度很高,維修人員需要通過強化訓練而將工作水平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標準,主要是這部分工作非常重要而在維修保障工作中得到的鍛煉機會又較少,所以需要通過訓練來強化;訓練指該工作關鍵度較高,維修人員需要通過訓練來維持其執行該項工作得到熟練程度;不訓練指該工作關鍵度較低,維修人員不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就可以直接執行維修保障任務。
本文提出了裝備維修崗位人員訓練內容確定的一般流程,針對關鍵工作的選擇問題,建立了3 因素3*2*3 水平DIF 模型,針對難度、重要度、頻度三項因素列舉具體的水平判定指標。最后,對工作區分“高強度訓練”、“訓練”、“不訓練”提出了建議。本文為精確合理的確定裝備維修訓練內容提供了思路,并做出來了初步的嘗試,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1]趙征凡,郝建平,李星新.裝備維修訓練內容規劃方法研究[J].微計算機信息,2011,27(5):12-14.
[2]Pam351 -13:SYSTEM APPROACH TO TRAINING -ANALYSIS[R].Virginia: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1992.
[3]劉亞東,令狐昌應,郭治邦,伊洪冰.基于知識理論的裝備保障訓練能力研究[J].兵工自動化,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