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慧GUAN Jian-hui;蔣阿寧JIANG A-ning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包頭 014000)
(Baotou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Baotou 014000,China)
高職教育是“能力本位教育”,其中能力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崗位能力”,滿足學生的就業需要;二是“綜合職業能力”,為學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現在的高職畢業生抱怨就業難,而用人單位又很難招到需要的人才,這種供求矛盾,暴露出高職教育的弊端,只注重教授理論知識和單純的提高動手能力,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學生能力、個性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任何工作的發展,人都是關鍵因素,“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微生物分析檢測技術》課程開發是否能夠順利推進,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和能力至關重要。本文旨在探討,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中,對教師職業能力的要求,以及一些有效措施,以便為高職院校的長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專業能力是作為一名高職教師所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語言表達的能力、組織教學能力、科研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等,在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微生物分析檢驗技術》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打破以往按照章節進行授課的模式,而是以食品檢驗工的工作程序組織教學內容順序,以食品檢驗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以任務驅動的模式引入,使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過程緊密結合,教學內容以理論知識適度夠用為基礎,重點強調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的運用。新的教學模式下,不但要求教師具有基本的專業能力,并能根據新的教學要求及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探索出一種適合他們思維特點的教學模式。教師的專業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中,教師要深入透徹地分析《微生物分析檢驗技術》課程的教學特點,并結合實際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對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著重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能力的優勢,從實際經驗來看,任何企業都需要那些掌握精通技術并且具備一定經驗的人才,而要想掌握扎實的企業實踐技術、管理經驗,必須從專業的基礎能力培養做起,教師在這方面,要通過持續的學習培訓,補充專業新鮮的理論知識,并結合相關企業一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管理經驗,把課本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化的組合,提高專業培養的精確度。
工學結合是德國、瑞士等職業教育發達的國家通常采用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決定著所培養人才的質量。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中,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讓學生親身盡力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完成從初學者向實踐專家的[1]職業生涯發展。這里所指的工作過程是完成一件工作并獲得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2],包括收集信息、制定工作計劃、制定試驗方案、小組討論方案、方案確定、組織實施、效果評價等,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扮演指導者的身份,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還需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熟悉工作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并對每一個環節的技術難題及突發情況都能應對,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整個工作過程。由于微生物分析檢測技術專業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其專業人才在今后從事實際工作時,必須要掌握一定的實踐動手技能,從相關企業的人才工作模式和管理經驗來看,從項目的策劃、檢測分析技術的確定到綜合結果的判斷,都離不開學生的動手實踐,使用相關儀器設備、記錄有效的檢測信息、對比相關數據,需要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不斷熟悉基本的動手實踐操作技巧。同時,教師應熟悉相關企業,和企業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了解企業的產品、工藝、生產加工過程等,能夠承擔企業要求的咨詢和培訓任務,能夠進行課程開發中行動領域的調研分析,從而適應《微生物分析檢測技術》專業的實踐和校企合作的基本需要。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微生物分析檢測技術》課程開發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每個小組即為一個團隊,團隊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信念,是一個現代企業不可或缺的精神靈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協作完成一個工作任務,潛移默化中體會和建立了團隊精神,而這種團隊精神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和領導,所以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社會能力,不但教會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還要在與他人交往、談話技巧、情感表達、自我認知能力等方面進行指導。社會能力是教師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對于大學生進行社會能力的教育培養,有利于他們今后更好地走進企業,融入職場生活。
以往的案例都是按照案例教輔的內容進行的,雖然也能起到引導和開發學生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作用,但案例教輔內容沒有做到與時俱進。現代企業競爭力的變化越來越快,這也就需要知道什么是當今企業的核心能力。并且現代管理的環境也發生著改變,以往的管理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迎刃而解,這也需要我們重新進行思考。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微生物分析檢測技術》課程案例開發中,開放式的案例就是根據現代化的的市場環境、企業狀況提出適合于本科學生能夠理解的,能夠提高其實踐能力的案例。也就是說不斷地補充新案例,來滿足提高學生管理實踐能力。開放式案例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將通過課題、科研內容及搜集到的最近一些企業成敗事例列入開放式案例體系中,這些開放案例編制能夠增加案例的“新鮮”性;二是在學生采集到案例中選擇好的列入開放式案例體系中,學生參與也是開放性的一個要求,學生采集的案例中選擇有代表性、先進性的納入開發案例內容中。
在經濟結構轉型逐步深化的今天,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對人才的綜合實踐能力要求不斷提升,學生的能力培養,離不開優秀的教師。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微生物分析檢測技術》課程的授課中,教師要以任務導向為主線,通過上面的論述,可以知道,教師職業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高職教育的質量,因此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進程中,教師職業能力的不斷提升迫在眉睫。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王瑜,陳玲玲.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院校課程開發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0(12).
[4]張德君.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的開發與研究[J].職業技術,2010(11).
[5]安宏科.淺談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校本教材的開發[J].內江科技,2010(12).
[6]趙蕓.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旅游英語”課程設計[J].黑龍江史志,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