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
摘 要:該文基于筆者從事競技體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工作經驗,以新形勢下的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為研究對象,論文首先分析了當前運動隊思想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進而探討了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在此基礎上,論文詳細論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途徑,并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運動隊思想教育工作,該文是筆者工作基礎上的理論升華,相信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關鍵詞:運動隊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b)-0142-02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國競技體育事業的生命線,它為運動隊訓練的開展和競技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堅實的精神支撐,并為運動員樹立遠大的奮斗目標、培養頑強的拼搏意志、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等都起到積極的作用。伴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對運動隊和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新形勢和新問題。探討并通過創新來及時適應新形勢和有效解決新問題,進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運動隊和運動員提供指導的水平,增強其作為精神支撐的能力,必將有利于我國競技體育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1 運動隊思想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改革開放和實行市場經濟后,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對人們的思想認識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社會價值觀、信仰、思想觀念等等都呈現出諸多新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社會各個領域,競技體育自然也不例外。新時代背景下,運動隊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首先,是經濟體制改革對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開啟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進而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確立并處于不斷完善的進程中。在市場經濟時代,受改革浪潮和市場化潮流的沖擊,社會環境迅速變化,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變化不斷在運動隊中涌現,一些價值觀念來不及沉積下來即被更新的觀念所取代。
其次,是對外開放后外來思想對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打開封閉的國門后,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各個領域都展開了對外交流,每個領域也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我國融入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速,帶來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撞擊、相互融合,從而形成復雜多樣的價值觀念,對我國固有的文化和價值觀念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必然影響運動隊每個運動員的思想認識。
最后,是改革開放以后出生的“80后”和“90后”的運動員成為運動隊的主體對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新思維、新價值觀念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名運動員尤其是新生代運動員,“80后”和“90后”運動員從小所生活的新時代背景,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必然不同于以前,他們具有不同于前幾代運動員的獨特個性,無視這些新的變化必將嚴重制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2 新形勢下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新的社會歷史環境中,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必然要求因時制宜地完善運動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該項工作的與時俱進,才能確保其為我國競技體育的長遠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保持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與時俱進,首要的工作是準確把握當代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具體而言,可概述如下:要不斷創新,新時代在內部改革力量和開放后外部力量的共同推動和影響下,我國競技體育事業所處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處在不斷的變動中,環境的變化客觀上決定了運動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然要與時俱進,而不斷創新則是與時俱進的必然選擇。
3 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途徑
為適應新時期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必須改變傳統的觀念與模式,不斷創新思路和工作機制,通過引入新理念、建設新制度、豐富新內容和嘗試新形式,努力實現“全方位為運動隊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成為支撐我國競技體育事業長遠發展的根本(圖1)。
3.1 以理念創新為先導
3.1.1 科學發展理念
科學發展觀理念要求將運動員和運動隊視為一個動態、和諧的發展過程,而不能孤立、片面、靜止地看待問題、不能急功近利。
現實當中,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的颯爽英姿加上媒體專業甚至不乏夸張成分的宣傳,令無數青年男女、家長為之動心,尤其是在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高級人才都為就業壓力而感到緊張的背景下,在尋求另外的就業、成才途徑心理作用下可能會出現一時“趨之若鶩”的現象,加大了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為此相關部門、體育院校應該頭腦清醒、運動員需要擺正心態、運動隊更忌盲目擴張。
和諧發展要求運動員、運動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人看成目的和手段的統一體,兩者不能偏廢。現實當中出現的種種不和諧歸根結底是兩者分離的結果,以西方運動員的培養和運動隊的發展為例,大的財團、基金把體育事業視為“一本萬利”的商業、資本運作模式,將運動員視為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工具,這是把人作為手段的典型代表;而運動員自身從事體育事業亦正如普通人從事社會勞動一樣,都是為了實現其物質的或精神層面的需求,這里人是作為目的性存在的。顯然,這對矛盾在資本主義的游戲規則下是無法調和的。而和諧理念的提出使我們可以在思想認識高度上認清這一現實,對資本主義游戲規則下運動員的教育培養模式加以揚棄,比如處理好體育訓練與文化課學習、人際交往的關系,不至于運動員在退役之后難以融入社會,這樣也可以使運動員在減小后顧之憂的同時更大程度地激發職業潛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3.1.2 服務理念
和政府轉變職能要求相一致,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轉變觀念,視運動員為人力資源而加以發掘、培養,而不是簡單的說教。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樹立為運動隊和運動員服務的意識,在引導運動員學習先進理念和必要科學知識的同時,注意為運動員的生活提供便利。此外,除了學習和生活上的服務以外,心理上的疏導也很有必要。因為體育畢竟是年輕人從事的行業,而且常年、大強度的訓練,遠離父母、親朋,尤其是對于運動員個人來說一些重要大賽獎項的得失可能決定一生的發展軌跡,這就要求運動隊教育運動員首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視野和胸懷應該寬闊、不能狹隘。反觀一些西方國家的運動員,屢屢爆出使用違禁藥品的丑聞,在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寫上不光彩的一筆,不僅影響個人聲譽和本就短暫的職業生涯,而且為所在團隊、集體蒙羞,這是極其慘痛的教訓。endprint
3.1.3 以人為本理念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指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運動員為本,始終把促進運動員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具體而言,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強調運動員在教育當中的主體地位,既是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在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事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要通過有力有效的教育和引導,不斷提高運動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充分發掘運動員的聰明才智和潛能努力使運動員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使優秀運動隊成為授技育人的和諧集體;要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運動員,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3.2 以制度創新為支撐
制度方面的核心是激勵約束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沒有激勵約束制度方面的支撐,往往難于取得持久的效果,容易落空。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強調精神上的激勵與約束作用,忽視了其與物質上激勵和約束相配合能帶來更好、更堅實也更長久的效果。因此,應該從制度層面針對不同年齡、職業特征的運動員制定不同的激勵措施,盡可能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滿足運動員的實際需求,比如:吸納一些優秀運動員到各級運動隊的建設上來,允許其參政議政;給予優秀運動員恰當的物質獎勵,在更好激勵他本人的同時也激勵相對落后者和新人上進。
3.3 以運動隊團隊建設和思想教育內容創新為主體
對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注重內容上的創新,以豐富化的內容指導運動員,滿足其多層次的需求。內容上的創新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要及時跟上時代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和中國夢的建設,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不斷在與時俱進,相應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能及時跟上腳步,方能適應時代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要注重對運動員的人文關懷。傳統對運動員的教育偏重專業技能,忽視科學文化知識和人文精神教育,造成不少運動員給社會大眾留下一種“體力發達、頭腦簡單”的印象,這是對運動員教育“一條腿走路”的結果。當前,對運動員的教育從內容上要做到提高專業技能與增加人文素質并重,兼顧專業技能、科學知識和人文素養。最后是要注重實踐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深深根植于現代社會生活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的著眼點就在于使得理論真實地反映社會實踐,為社會實踐服務。
3.4 以形式創新為有益輔助
形式的創新是一種有益的輔助,其作用在于有效促進教育內容的傳播,使其更能被運動員接受,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形式的創新主要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說教”,而忽視了從被教育者角度考慮“接受”,往往形式單一、缺乏針對性。當前,社會環境的大變化為教育形式的創新不僅提供了生動的素材,以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絡為主的科技革命所帶來的網絡時代還未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運動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充分利用新技術,積極探索和嘗試新形式,由單一的說教模式轉向言傳、身教、案例與情境教育的有機結合,變單純的“灌輸”轉向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互動式學習,以增加教育內容的生動性和現實意義,最終強化對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運動隊思想教育工作
我們黨在注重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和完善的同時,更加重視發揮社會主義價值原則和價值目標的作用。具體到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負弘揚體育事業以增強國民體質,提高競技水平以增加國家榮譽的雙重使命,更應率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轉化為每一名運動員的自覺追求。最根本的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教育全過程,通過上述理念、制度、內容和形式四個方面的創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落實到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
參考文獻
[1] 廖世淼.優秀運動隊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J].科技資訊,2014(6).
[2] 孫秀英.體系科學化與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創新導報,2014(8).endprint
3.1.3 以人為本理念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指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運動員為本,始終把促進運動員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具體而言,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強調運動員在教育當中的主體地位,既是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在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事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要通過有力有效的教育和引導,不斷提高運動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充分發掘運動員的聰明才智和潛能努力使運動員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使優秀運動隊成為授技育人的和諧集體;要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運動員,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3.2 以制度創新為支撐
制度方面的核心是激勵約束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沒有激勵約束制度方面的支撐,往往難于取得持久的效果,容易落空。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強調精神上的激勵與約束作用,忽視了其與物質上激勵和約束相配合能帶來更好、更堅實也更長久的效果。因此,應該從制度層面針對不同年齡、職業特征的運動員制定不同的激勵措施,盡可能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滿足運動員的實際需求,比如:吸納一些優秀運動員到各級運動隊的建設上來,允許其參政議政;給予優秀運動員恰當的物質獎勵,在更好激勵他本人的同時也激勵相對落后者和新人上進。
3.3 以運動隊團隊建設和思想教育內容創新為主體
對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注重內容上的創新,以豐富化的內容指導運動員,滿足其多層次的需求。內容上的創新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要及時跟上時代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和中國夢的建設,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不斷在與時俱進,相應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能及時跟上腳步,方能適應時代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要注重對運動員的人文關懷。傳統對運動員的教育偏重專業技能,忽視科學文化知識和人文精神教育,造成不少運動員給社會大眾留下一種“體力發達、頭腦簡單”的印象,這是對運動員教育“一條腿走路”的結果。當前,對運動員的教育從內容上要做到提高專業技能與增加人文素質并重,兼顧專業技能、科學知識和人文素養。最后是要注重實踐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深深根植于現代社會生活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的著眼點就在于使得理論真實地反映社會實踐,為社會實踐服務。
3.4 以形式創新為有益輔助
形式的創新是一種有益的輔助,其作用在于有效促進教育內容的傳播,使其更能被運動員接受,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形式的創新主要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說教”,而忽視了從被教育者角度考慮“接受”,往往形式單一、缺乏針對性。當前,社會環境的大變化為教育形式的創新不僅提供了生動的素材,以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絡為主的科技革命所帶來的網絡時代還未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運動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充分利用新技術,積極探索和嘗試新形式,由單一的說教模式轉向言傳、身教、案例與情境教育的有機結合,變單純的“灌輸”轉向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互動式學習,以增加教育內容的生動性和現實意義,最終強化對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運動隊思想教育工作
我們黨在注重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和完善的同時,更加重視發揮社會主義價值原則和價值目標的作用。具體到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負弘揚體育事業以增強國民體質,提高競技水平以增加國家榮譽的雙重使命,更應率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轉化為每一名運動員的自覺追求。最根本的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教育全過程,通過上述理念、制度、內容和形式四個方面的創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落實到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
參考文獻
[1] 廖世淼.優秀運動隊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J].科技資訊,2014(6).
[2] 孫秀英.體系科學化與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創新導報,2014(8).endprint
3.1.3 以人為本理念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指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運動員為本,始終把促進運動員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具體而言,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強調運動員在教育當中的主體地位,既是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在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事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要通過有力有效的教育和引導,不斷提高運動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充分發掘運動員的聰明才智和潛能努力使運動員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使優秀運動隊成為授技育人的和諧集體;要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運動員,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3.2 以制度創新為支撐
制度方面的核心是激勵約束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沒有激勵約束制度方面的支撐,往往難于取得持久的效果,容易落空。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強調精神上的激勵與約束作用,忽視了其與物質上激勵和約束相配合能帶來更好、更堅實也更長久的效果。因此,應該從制度層面針對不同年齡、職業特征的運動員制定不同的激勵措施,盡可能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滿足運動員的實際需求,比如:吸納一些優秀運動員到各級運動隊的建設上來,允許其參政議政;給予優秀運動員恰當的物質獎勵,在更好激勵他本人的同時也激勵相對落后者和新人上進。
3.3 以運動隊團隊建設和思想教育內容創新為主體
對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注重內容上的創新,以豐富化的內容指導運動員,滿足其多層次的需求。內容上的創新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要及時跟上時代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和中國夢的建設,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不斷在與時俱進,相應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能及時跟上腳步,方能適應時代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要注重對運動員的人文關懷。傳統對運動員的教育偏重專業技能,忽視科學文化知識和人文精神教育,造成不少運動員給社會大眾留下一種“體力發達、頭腦簡單”的印象,這是對運動員教育“一條腿走路”的結果。當前,對運動員的教育從內容上要做到提高專業技能與增加人文素質并重,兼顧專業技能、科學知識和人文素養。最后是要注重實踐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深深根植于現代社會生活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的著眼點就在于使得理論真實地反映社會實踐,為社會實踐服務。
3.4 以形式創新為有益輔助
形式的創新是一種有益的輔助,其作用在于有效促進教育內容的傳播,使其更能被運動員接受,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形式的創新主要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說教”,而忽視了從被教育者角度考慮“接受”,往往形式單一、缺乏針對性。當前,社會環境的大變化為教育形式的創新不僅提供了生動的素材,以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絡為主的科技革命所帶來的網絡時代還未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運動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充分利用新技術,積極探索和嘗試新形式,由單一的說教模式轉向言傳、身教、案例與情境教育的有機結合,變單純的“灌輸”轉向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互動式學習,以增加教育內容的生動性和現實意義,最終強化對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運動隊思想教育工作
我們黨在注重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和完善的同時,更加重視發揮社會主義價值原則和價值目標的作用。具體到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負弘揚體育事業以增強國民體質,提高競技水平以增加國家榮譽的雙重使命,更應率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轉化為每一名運動員的自覺追求。最根本的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教育全過程,通過上述理念、制度、內容和形式四個方面的創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落實到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
參考文獻
[1] 廖世淼.優秀運動隊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J].科技資訊,2014(6).
[2] 孫秀英.體系科學化與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創新導報,20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