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和忠
滬港通令A股市場更加開放,為中國基金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
擁有17年金融證券從業經驗的鵬華基金的基金管理部總經理程世杰日前就A股市場的發展趨勢等問題,與本刊記者進行了交流。
《瞭望東方周刊》:在滬港通背景下,A股展開藍籌股的價值重估行情。請問藍籌股此前在A股市場普遍被低估的原因是什么?
程世杰:與香港市場相比,我們A股市場更青睞中小市值股票和新興產業類股票,而傳統產業內的大市值龍頭公司普遍處于相對低估水平。相對于香港市場,我們金融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偏高,簡單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不錯的收益。而香港市場的利率水平較低,國際市場上更是如此,美國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也不過2%左右,日本、德國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在1%以下,在這種利率水平下,能提供穩定分紅回報的藍籌股就有比較大的吸引力,估值水平也會較高。
國外市場投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他們注重長期的穩定回報,更喜歡經營穩定、抗風險能力比較強的行業龍頭公司,國內A股市場投資者以個人為主,機構投資者占比不高,同時機構投資者的考核周期普遍較短,更注重短期收益,因此,A股市場投資者更看重買賣股票的資本利得收益,對股票分紅收益并不十分看重,這就造成了藍籌股價值被低估。
《瞭望東方周刊》:與國際水平相比,滬深主板的各大行業藍籌股,其估值水平處于怎樣的狀況?
程世杰: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上市公司普遍成長較快,證券市場以融資為主,上市公司分紅意識和分紅能力一般,市場比較偏愛成長股。
最近幾年來,中國經濟處于轉型時期,傳統產業普遍產能過剩,增速下降,傳統產業內大市值龍頭公司的估值水平也一路下降,但這些公司大多經營規模較大,市場競爭地位突出,財務狀況較好,現金流充裕。
隨著行業增速下降,投資機會減少,分紅能力增強,導致大市值藍籌公司的分紅收益率水平顯著提升,市場開始出現一批分紅收益率在5%或更高的公司。這些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的經營管理能力較高,未來經營前景和盈利能力比較穩定,分紅的可持續性可以預期,很多企業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成長性,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應該是很好的投資標的。但這些公司由于規模較大,未來發展缺乏想象空間,在A股市場上就缺乏吸引力,估值水平一直處于較低水平。
《瞭望東方周刊》:那么,在滬港通之后,A股未來的走勢將如何呈現?
程世杰:滬港通以后預計這種狀況會有所改變,因為這樣的公司對國際投資者來說是很好的投資機會,目前的估值水平對他們應該很有吸引力。當然,滬港通初期,可能由于規模的限制,這種影響也許不會十分明顯,很可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除了資金進入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滬港通打通了國內資本市場和國際資本市場,使其從一個封閉的市場逐漸走向開放和國際化的市場,國際資本市場上通行的投資理念和做法也會逐漸在A股市場產生影響,從長遠看這個意義更大。另外,隨著滬港通交易規模的不斷增加,如果未來A股市場被納入MSCI指數,將會帶來大量的全球資金配置,A股市場在全球的影響力也會大大增強。
《瞭望東方周刊》:受壞賬上升擔憂,以及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股估值較低。投資者應如何評估股份制商業銀行及五大國有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如何看待它們的未來前景?
程世杰: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銀行的資產規模和盈利水平也不斷提升。在規模高速增長的同時,不良資產率不斷下降,達到國際銀行業領先水平,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主要得益于信貸規模的高速擴張、傳統產業產能的不斷擴大和房地產行業快速持續增長。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的不斷深入,銀行業原有的發展模式正在受到挑戰,因此,未來一段時期,銀行業務轉型是必然的選擇,互聯網金融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
未來一段時間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可能會呈現惡化趨勢,不良資產率會有所提升,但只要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資產質量下滑的狀況會得到抑制,不必過于擔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