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國 (廣東白云學院圖書館,廣東 廣州510450)
2B院校,是指第2批本科B類院校,是民辦本科與獨立學院的總稱,到目前為止,廣東已有20所該類院校[1]。筆者以廣州市6所2B院校圖書館員(泛指圖書館工作人員,不特指專業技術職稱)的學術論文發表情況為例,試圖揭示整個廣東省乃至全國的2B院校圖書館的科研狀況和學術水平,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CNKI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簡稱CAJD)是我國著名的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以其收錄的論文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可以充分體現廣州市2B院校圖書館的研究水平。筆者擬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就年載文量、作者、基金論文、關鍵詞和文獻被引頻次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檢索途徑為“單位”,以各院校圖書館(如“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圖書館”)為檢索詞進行精確檢索,論文發表時間限定在最近5年(2009~2013年),共檢出文獻71篇。由于有部分圖書館員以學校名義發表論文,如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等,因此,經過對數據庫里的論文作進一步篩查后,得以把這部分作者加上,實得研究論文94篇,然后利用Excel的相關函數,得到筆者所需的各項統計數據。
根據檢索結果,2009~2013年每年的論文發表數量如表1所示,可發現,廣州市2B院校圖書館各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參差不齊。

表1 各圖書館論文數量年度分布表
據統計,最近5年6所高校發表學術論文的作者有37位(已除去4位非該6所高校的合作作者),其中第1作者35位。根據普賴斯定律[2],前7位(即作者應為高產作者,他們發文量都在4篇或以上。表2所列皆為各學院的高產作者。
又據普賴斯理論[3],計算得出≈4,因此,可界定發文4篇及以上的為核心作者。從表2中可看出,各學院的核心作者共有7人,占作者總數的18.92%;發文57篇,占論文總數的60.64%,超過50%。可見,廣州市2B院校圖書館的核心作者群已經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表2中除了朱建亮和楊德平屬返聘館員外,其余均為各館的中青年館員,他們正成為各館科研的骨干力量。

表2 高產作者與核心作者統計
論文合著是學術研究中的常見現象,研究者在合作過程中可以取長補短,提高研究水平及論文質量。筆者對各校館員的論文合作情況進行了統計。結果表明,各校圖書館員論文的合作度為0.39,合作率僅為10.64%,低于社會科學的平均合作率16.7%,更遠低于圖書館學情報學基金論文57.21%的合作率[4],這與各館缺乏各級科研課題有很大關系,同時也說明各校館員在學術研究中普遍都是單槍匹馬,沒有形成研究團隊。在合作的10篇論文中,全是2人合作,這說明2人合作是各校館員學術研究中的主要合作形式,其中4篇是跨校合作,而且合作者的單位均是公辦性質的圖書館,而廣東白云學院合作的也只有6篇,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2B院校圖書館研究力量的薄弱和研究水平的參差。
作為科技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國于1981年11月由中央財政撥款設立自然科學基金,用于資助基礎研究[5],自此之后,我國的各級基金論文數量增長迅速。在此背景下,廣州市2B院校圖書館的基金論文數量卻是喜憂參半,喜的是2009~2013年,共有8個基金項目,發表論文9篇,成績不俗;憂的是,這些項目大多是校級項目,未能爭取到國家級的科研課題。溯本求源,除了2B院校圖書館員的科研熱情普遍不高、合作精神欠缺外,科研課題難以申報、各級單位扶持力度偏小也是重要原因。
在對樣本文獻涉及的關鍵詞進行統計,并對同義詞或明顯所指相同的近義詞進行合并后,得到214個關鍵詞,由于部分關鍵詞幾乎在大多數學術論文中都可使用,未能起到提示某一論文主題內容的專指性作用,因此,已把“辦法”、“分析”、“問題”等詞匯刪除。列舉了出現5次以上的關鍵詞共12個,分別是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民辦高校、圖書館建設、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開放存取、學科館員、圖書館員、圖書館精神、信息素養和老子。
關鍵詞出現頻數最多的是“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兩者相加達45次,說明這些文章的研究范圍均以館員的工作所在地——圖書館為中心展開研究。緊隨其后的則是“民辦高校”,說明公辦和民辦確實存在著很大區別,有必要用“民辦”字樣加以區別。具本來說,圖書館建設、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等均是研究熱點。
一般來說,論文被引次數越多,說明其被利用率越高,其學術價值也相對越大。由于論文被引情況是一個變量,只有對有關論文在其發表后的相同時間段進行被引用情況統計才較合理,而筆者是一次性采集的5年回溯性數據,不同年度論文被引用的時間段不等,因而此處統計數據,也是僅供參考。據統計,94篇樣本論文共被引用100次,其中被引頻次最多的是羅泰曄的《Web3.0初探》,達26次,其次是陳雨杏、黃麗紅合寫的《高校圖書館對開放存取資源揭示的調查與分析——以廣東高校圖書館為例》,也有7次之多,這說明2B院校圖書館的學術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通過上述統計分析發現,廣州市2B院校圖書館員發表的論文具有以下4個顯著不足:①各校發文量普遍不多,同作者論文較集中;②論文作者的合作率低,且全是2個合作;③基金項目不多,且大多是校級基金;④文章不被學界看重,被引用較少。
不足的形成與部分學校、圖書館領導的觀念有偏差不無關系,有領導認為,圖書館只要能開館就行,因而不重視圖書館學科建設,對下屬的學術活動也不支持;作為館員,有的只滿足于完成工作任務,對學術研究缺乏勇氣和信心;而出版社為了生存和發展,相對傾向于較為固定的專家、學者、圖書館領導,抑制了圖書館新人的成長機會,進而造成越沒有名氣,越沒有機會發文的惡性循環[6]。
針對以上問題,學校和圖書館的各級領導應采取有力措施扭轉局面,具體包括以下4點:①校領導和館領導都應認識到,高校圖書館是服務與研究并重的部門,進行學術研究就是為了更好地提供服務。因而,館長應采取措施激發館員學習和科研的熱情,引導他們寫論文、做課題,并建立學術梯隊,將學術研究活動制度化,獎勵有科研成果的館員,力求有組織、有計劃地在全館開展科研活動,進而提高全館的學術水平。②低層次的服務不能對高校教學、科研發揮促進作用,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建立合理的館員準入機制,把服務能力、學習能力、科研能力等均作為準入條件。③學術研究不能閉門造車,因而各圖書館應創造機會,積極引導和動員廣大館員參加館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以此作為拓展視野,了解業界動向,提高自身學術水平的絕佳機會。④館員應積極申報或參與科研項目,使自己的學術活動能夠得到科研經費的支持,同時,各級圖書館學會和各圖書館都要加大與社會各界的聯系,以獲得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對館員學術活動的資助。
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7],圖書館員不能過分注重日常工作而忽視了知識的組織、傳播和交流的基本原理,因為這些恰恰是他們的專業實踐賴以存在的基石[8]。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廣州市2B院校圖書館的學術氛圍必將越來越濃厚。
[1] 李珍 .廣東2B院校今年增至20所獨立學院 [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1-06-24/1034303062.shtml,2014-04-04.
[2] 邱均平 .信息計量學 [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255.
[3] 羅式勝 .文獻計量學概論 [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4:309-310.
[4] 鄂麗君 .高校圖書館員學術研究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2):47-51.
[5] 科學基金制 [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1-06-24/1034303062.shtml,2014-04-04.
[6] 蘭孝慈,王江 .論“211大學”圖書館的科研產出力 [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3):85-88,107.
[7]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60872.htm?fr=wordsearch,2014-04-04.
[8] (美)杰西·H·謝拉 .圖書館學引論 [M].張沙麗譯 .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