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俊忠 (渝北區石船中心衛生院外科,重慶401120)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不斷上升,對于胃癌治療的首要目標是清除患者體內全部癌細胞,早期胃癌病灶集中于胃部,并未發生轉移,因此便于采取胃癌根治術治療,即周圍淋巴結清掃和部分胃切除[1]。目前臨床存在多種胃癌根治術,主要有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畢Ⅱ氏胃癌根治術及開腹胃癌根治術等,均具有不同優勢[2],為對比三種不同胃癌根治術對早期胃癌的臨床療效,我院對2008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02例進行分組治療,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共102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29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9.2±14.5)歲,均存在上腹不適、食欲下降、反酸、嘔吐等癥狀且經電子胃鏡檢查及病理活檢確診為早期胃癌[3]。病變位置:胃體27例,胃底賁門部31例,胃竇部44例,排除:①癌細胞出現肝臟、腹膜等其他臟器官轉移;②為復發胃癌;③存在嚴重心、肝、腎等并發癥或心腦血管疾病。在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按照隨機數字表對其進行分組,腹腔鏡組、畢Ⅱ氏組及開腹組各34例,分別采用腹腔鏡下、畢Ⅱ氏及開腹胃癌根治術進行治療,3組患者年齡、性別比例、病變位置及癥狀等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1 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 腹腔鏡組患者接受氣管插管下全麻,取仰臥位,穿刺臍孔并維持15mmHg氣腹,并于左右中上腹各穿刺4套管,將操作器械置入套管內;按照患者腫瘤浸潤程度選擇胃大部切除或胃全切除[4],并選擇D1+β式或D2式淋巴清掃術對淋巴結進行清掃。
1.2.2 畢Ⅱ氏胃癌根治術 畢Ⅱ氏組患者接受全麻,取仰臥位,取上腹正中切口,切口約18cm,探查腹腔,游離遠端胃并重建消化道,檢查未發現活動性出血后清理腹腔,行淋巴結清掃后關閉腹腔。
1.2.3 開腹胃癌根治術 開腹組患者接受全麻,取仰臥位,按照其病灶大小確定術式[5]:①病灶≤2cm,選擇D1術式,切除胃體部及上部癌灶,適當擴大切除范圍以全面清除癌細胞;②病灶2~4cm,選擇D2術式,切除胃角及胃體遠端。
對比3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清掃淋巴結數量、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流質時間、住院天數及住院費用等手術情況,并統計其術后胃出血、吻合口瘺及腸梗阻等并發癥情況。
對所有患者進行1~2年的隨訪,隨訪中觀察并對比3組患者的復發情況。
對本臨床研究的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各組患者手術時間、清掃淋巴結數量及住院費用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中出血量及肛門排氣時間:腹腔鏡組<畢Ⅱ氏組<開腹組,腹腔鏡組進食流質時間及住院天數較其他兩組短(P<0.05),畢Ⅱ氏組與開腹組腹腔鏡組進食流質時間及住院天數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腹腔鏡組、畢Ⅱ氏組及開腹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5.9%、17.6%及23.5%,并發癥發生率:腹腔鏡組<畢Ⅱ氏組<開腹組(P<0.05)。見表2。

表2 各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
所有患者均全部獲得隨訪,腹腔鏡組無復發,畢Ⅱ氏組復發1例,開腹組復發3例,復發率:腹腔鏡組<畢Ⅱ氏組<開腹組(P<0.05)。
胃癌起源于胃壁表層上皮細胞,可浸潤胃竇幽門部、胃底賁門區、胃體部等,病情發展至進展期會轉移至鄰近結構,嚴重者出現遠期轉移,此時治療療效較差,復發率高,且遠期生存率低[6],因此,對早期胃癌進行合理有效治療是防止復發、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對于早期胃癌,臨床主張采用胃癌根治術進行治療,但對于選取何種根治術一直是醫學界討論的重點。
本例對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02例進行分組治療,發現3組患者手術時間、清掃淋巴結數量及住院費用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中出血量及肛門排氣時間:腹腔鏡組<畢Ⅱ氏組<開腹組,腹腔鏡組進食流質時間及住院天數較其他兩組短(P<0.05),畢Ⅱ氏組與開腹組腹腔鏡組進食流質時間及住院天數無統計學差異(P>0.05)。說明3種胃癌根治術復雜程度方面并無明顯差異,而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效果最好,畢Ⅱ氏根治術次之,這主要是由于畢Ⅱ氏根治術在切除胃部病灶基礎上,對于淋巴結有著較好的清掃效果,是胃癌治療的關鍵[7],而腹腔鏡下病灶切除能夠降低手術對患者的創傷,從而減少患者恢復所需時間,獲得更好的預后,與之相比,傳統開腹手術創口大、失血量高,增加了感染風險。在并發癥的對比中,我們發現,腹腔鏡組、畢Ⅱ氏組及開腹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5.9%、17.6%及23.5%,并發癥發生率:腹腔鏡組<畢Ⅱ氏組<開腹組(P<0.05),說明選取切口較小的胃癌根治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則較低[8];而腹腔鏡組無復發,畢Ⅱ氏組復發1例,開腹組復發3例,復發率:腹腔鏡組<畢Ⅱ氏組<開腹組(P<0.05),顯示出腹腔鏡能夠在不擴大創口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癌灶清掃,對于轉移癌細胞亦有著十分優秀的清除效果,降低了復發的風險。此外,李正剛等[9]認為,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住院天數較短,能夠更早的進行下床活動,對免疫力及機體功能的恢復均具有積極作用,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及復發風險。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對早期胃癌的治療效果最好,安全性高,而畢Ⅱ氏根治術次之,傳統開腹手術出血量、并發癥均較高,建議廣泛應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
[1] 戴群,盧峰,梁萬霞,等 .適形放療加同步化療治療局部晚期胃癌的療效觀察 [J].腫瘤學雜志,2012,18(4):259-262.
[2] Lee SR,Shin JW,Kim HO,et al.Determining the effect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on cdk4and p27in gastric cancer and cholangiocarcinoma [J] .Oncol Lett,2013,5(2):694-698.
[3] 文武魁,洪文光,單曼娥,等 .新輔助化療治療穿孔型胃癌的療效 [J].廣東醫學,2012,33(14):2089-2090.
[4] Iwanaga T,Iwasaki Y,Ohashi M,et al.Inhibitory effect of CXCR4blockers on a CXCR4-expressing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in nude mice [J].Gan To Kagaku Ryoho,2012,39(12):1788-1790.
[5] 白璐,李青山 .FOLFOX6方案與DCF方案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比較 [J].廣東醫學,2012;33(14):2118-2121.
[6] Mabe K,Kato M,Ono S,et al.The effect of H.pylori eradication against prevention of gastric cancer [J] .Nihon Rinsho,2012,70(10):1726-1730.
[7] 潘炳權,王偉,葛曉軍 .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的療效觀察 [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1,20(7):778-780.
[8] De Feo E,Simone B,Persiani R,et al.A case-contro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Apolipoprotein E genotypes on gastric cancer risk and progression [J].BMC Cancer,2012,25(12):494.
[9] 李正剛,朱志強,姚寒暉,等 .腹腔鏡輔助進展期遠端胃癌根治術近期療效分析 [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4(3):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