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谷兵兵
摘 要:光伏專業是為適應社會發展而近幾年新興的專業,由于區域經濟結構和對光伏產業認知的不同,各高職院校光伏專業課程體系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本文分析了光伏課程體系建設的思想和原則,并從光伏崗位出發探討光伏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高職 光伏專業 課程體系 光伏崗位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b)-0155-02
隨著全球能源形勢趨緊,光伏發電作為一種可持續的能源替代方式,于近幾年得到迅速發展。在國際市場和國內政策的拉動下,中國光伏產業方興未艾,并迅速成為后起之秀,光伏專業也由此應運而生。
對于光伏專業,目前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還在不斷的探索之中。光伏產業發展迅速,人才需求龐大,而對于高職院校,光伏專業還沒有一套完整的適合光伏企業人才發展需求的課程體系,光伏課程體系的構建對于當今社會光伏人才的的培養至關重要。
1 課程體系建設思想與原則
1.1 準確定位,突出高職特色
高職教育是國家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根據社會需求發展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一種高等教育,使求學者獲得某一特定職業或職業群所需的實際能力,包括知識和技能等。
所以高職院校應改變傳統的學科型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實戰型,培養學生從重理論輕實踐轉向為理論聯系實踐,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思維方式。因此,構建課程體系時一定要準確定位,突出高職特色。
1.2 從企業和市場出發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依據,我們只有深入企業一線,廣泛開展社會調研,充分聽取企業專家意見,關注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狀況進行充分分析和預測,才能對本專業發展趨勢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才能準確把握專業定位和發展方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出人才培養方案。
1.3 把握區域經濟,滿足企業需求構建課程體系
由于光伏產業在不同地區都有各自的產業特征,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把握區域經濟,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把服務區域產業、企業需求和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相結合,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
2 課程體系的構建
2.1 光伏崗位能力分析
2.1.1 光伏產業鏈
從調研上看,光伏產業鏈主要包括硅片加工、電池片加工和組件加工。
(1)硅片加工主要崗位是裝料、鑄錠、破錠、粘接、線據、清洗等。其中裝料是將合格的硅料裝在鑄錠爐中;鑄錠是通過加熱將硅料融化并冷卻形成硅錠;破錠主要工作是用多晶硅帶鋸床將硅錠切割成硅塊;粘接是在硅塊上涂抹一些漿料,防止線鋸過程中硅片破碎;線鋸是將硅塊用多線切割機切割成硅片。
(2)電池片加工主要崗位是制絨,擴散,刻蝕,PECVD,絲網印刷、測試等。其中制絨是通過化學腐蝕的方法將硅片表面加工成金字塔形狀的絨面結構,通常多晶硅片采用酸性腐蝕,單晶硅片采用堿性腐蝕,其目的是提高陽光吸收效率;擴散是制備PN結;刻蝕是除去硅片背面的PN結和周圍的擴散層;PECVD是制備減反射膜;絲網印刷是制備電極,即制備前電極(負極)和背電極(正極)。
(3)組件加工主要崗位是焊接、敷設、層壓、EL測試等。其中焊接是將匯流帶焊接到制備好的電池片上,也就是將各個電池片串聯起來;敷設是將鋼化玻璃、EVA、電池組、EVA、TPT(背板)按順序擺放好,為層壓做準備;層壓是將敷設好的電池組件放到層壓機中進行層壓,即通過加熱和加壓的方式將EVA融化并冷卻,將鋼化玻璃、電池組和TPT(背板)牢牢地粘在一起;EL測試就是根據電致發光原理,檢測組件的內部缺陷,包括隱裂、低效片、黑心片、短路等。
2.1.2 光伏系統集成
(1)光伏系統的設計。能夠完成獨立光伏系統、并網光伏系統的設計,包括太陽電池容量設計、蓄電池容量設計(針對獨立光伏系統)、逆變器的配置、太陽電池方位角與傾斜角設計等,并合理控制成本,為光伏系統集成提供技術支持。
(2)光伏系統的施工。能夠完成光伏電池與支架的安裝,光伏逆變器、匯流箱、配電柜等電氣設備的連接與檢測,能夠看懂電器原理圖,具有一定的現場施工和管理能力。
(3)光伏系統的維護。能夠對光伏電站的運行進行日常維護,并能對光伏電器設備進行檢修,具有一定的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4)獨立光伏產品制作。如太陽能充電器、太陽能手電等,能合理配置光伏系統結構,并對典型工作電路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2.2 平臺課程構建
平臺課程是為本專業核心技術提供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基本技能的課程,為核心課程打下基礎。通過對崗位分析可知,光伏崗位涉及到了電學、材料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可增加相關課程,如“電子產品生產工藝、電子電工、工程制圖、CAD制圖、半導體材料概論、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化學”等,此外在光伏應用方面還會用到編程,所以也可增加相關編程類課程。
2.3 核心課程構建
核心課程是培養職業崗位能力的關鍵課程,根據光伏產業鏈與光伏系統集成的崗位特點,可增加相關課程,如“光伏電池制備工藝、硅材料加工與工藝、太陽能光伏發技術、光伏逆變技術、光伏電器設備維護與檢修、光伏系統的設計與施工、光伏建筑一體化、風光互補系統”等。
2.4 師本教材
目前很多光伏類的書籍大多以科普的形式呈現給讀者,這為教材的選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一個較好的解決途徑就是由任課教師或教學團隊通過大量的調研自編教材,經過千錘百煉必定能編寫出高質量的高職高專教材。
3 校企合作
高職教育主要培養學生實際崗位所需的動手能力,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講究邊教邊做,邊做邊學,倡導知識夠用為原則。因此實踐教學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其重要性也不次于理論教學,這樣帶來的直接效果是學生能夠具備更好的心理和技術去面對將來的崗位。通過對光伏崗位分析可知,很多實訓項目無法通過校內實訓來完成,加之光伏實訓設備昂貴,所以最好的解決途徑就是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大中專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由企業投入設備和相關技術,學校來提供場地的方式,建設實訓室和實習基地,或者學生直接進入企業進行實訓實習,這樣既有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又有職業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職場氛圍和企業的管理和文化,也就是為學生創建和模擬了真實的企業崗位情境,體現了工學結合。
所以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發展必須要走的道路,它可以讓學生的能力與企業接軌,以更快、更好、更專業的技能深入到社會中,我們必須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這是高職院校發展非常有效的戰略途徑。
4 結語
新能源的普和應用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光伏專業也同樣會在高校中普及,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對專業建設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直接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們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錢穎.高職院校光伏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科技資訊,2012(33):227.
[2] 熊超,潘雪濤,袁洪春,等.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光伏方向課程體系建設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3(28):247-248.
[3] 林濤,段春艷,盧東亮,等.以“項目任務驅動法”為核心的光伏應用技術專業核心課程體系與教學設計[J].新課程(下),2013(4):2.
[4] 肖志剛,蔣瑤,尹紹全,等.“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及應用”課程改革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11):61-64.
[5] 李文萱.高職院校光伏專業建設的探索[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2012(2):35-37.endprint